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6年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6:07:55
文档

2016年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2016年文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型:名词解释】[1]客观说答: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的“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这种客观说最早与“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相关。【题型:名词解释】[2]文学文本答: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
推荐度:
导读2016年文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型:名词解释】[1]客观说答: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的“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这种客观说最早与“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相关。【题型:名词解释】[2]文学文本答: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
2016年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题型:名词解释】 

[1]  客观说 

答: 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的“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这种客观说最早与“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相关。 

【题型:名词解释】 

[2]  文学文本 

答: 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学等。这种文本我们称之为文学文本。 

【题型:名词解释】 

[3]  典型环境 

答: 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题型:名词解释】 

[4]  意境 

答: 抒情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系统,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题型:名词解释】 

[5]  文学象征意象 

答: 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它和典型、意境鼎足而立而居,也是达到艺术至境的高级形态之一。 

【题型:名词解释】 

[6]  叙述视角 

答: 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题型:名词解释】 

[7]  叙述标记 

答: 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是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叙事作品的作者为了引导读者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意义而在叙述的过程中设置的标识。叙述标记有时是用来提示写作意图或宗旨的。叙事文本中最明显的标记是它的标题。 

【题型:名词解释】 

[8] “ 圆形”人物 

答: 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当作品中的人物从人们已经了解的、期待着的行为状态中超脱出去,在其言行中表现出比直接显露的性格特征更复杂、更深层的性格特点时,这个人物就具有了性格的厚度,也就是说变成了“圆形”人物。 

【题型:名词解释】 

[9]  抒情策略 

答: 在创作作品时,作者总是在语法或修辞上采取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的效果,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谓之抒情策略。 

【题型:名词解释】 

[10]  文学风格 

答: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 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题型:名词解释】 

[11]  创作个性 

答: 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升华。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题型:名词解释】 

[12]  流派风格  

答: 一些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和语言格调等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题型:名词解释】 

[13]  期待视野 

答: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题型:名词解释】 

[14]  预备情绪 

答: 接受者从现实关注向文学接受跃进的中间环节,是读者受作品基本特质的激发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绪。是一种“前审美”的心理状态。 

【题型:名词解释】 

[15]  劳动说 

答: 即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认为原始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普列汉诺夫是“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 

文档

2016年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2016年文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型:名词解释】[1]客观说答: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的“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这种客观说最早与“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相关。【题型:名词解释】[2]文学文本答: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