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利群
来源:《中外医疗》2012年第2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功能恢复效果。方法 选择84例于该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再给予平衡功能反馈训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Berg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反馈训练;肢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10(b)-0072-02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导致大部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由于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而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数量更加剧了脑卒中的危害。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就可以增强患者生活的能力,改善生存质量,是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促进步行能力恢复的关键就是平衡能力的改善。该文针对这个问题,选择2009年3月—2010年9月该院84例脑率中偏瘫患者,探究平衡功能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住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31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为(51.8±9.34)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选择标准: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通过的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②初次发病,经过行头颅CT或者MRI检查,确诊是脑出血或脑梗死,而且病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理疗,包括正常肢体位置的摆放、针灸、中频电刺激、自动起立床训练及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理疗的基础上,进行平衡功能反馈训练, 做2~3次/d,20~30 min/次,1个月为1个疗程。训练方法如下:①坐位平衡训练:从有支撑坐位逐渐缩小支撑面过渡到无支撑坐位的静态平衡训练,刺激患者头部和躯干向正中线调整的反应,达到动态平衡。若平衡功能评分
1.2.2 评定方法 采用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评定以及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对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定。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erg平衡功能评分及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均不能进行行走,Berg平衡功能评分和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erg平衡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都保持了一个较高速度的增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2-3]。虽然近年来医药技术的进步,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在逐年改善,但是结果仍然很难让患者满意。于是各种康复治疗逐渐吸引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有文献[4]显示,对偏瘫等脑卒中所致的各种功能障碍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对于功能恢复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平衡功能是维持人体正常体位和进行各种日常活动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证,尤其是对步行功能的影响极为重要。因此,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训练平衡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该文就是旨在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功能恢复效果。
脑卒中偏瘫的患者患病后,身体的重心偏向健侧,患侧肢体的负重能力降低,全身的重心分布不合理。因此,就不能维持正常的身体姿势,身体的摆动幅度就会加大,影响正常的步行能力。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丧失,加之患者心理上有害怕摔倒的恐惧感,就使得重心更加偏离支撑面,下肢重心不对称,双下肢所承受的重量就不平衡。全身的重量就会偏向键侧,健侧肢体将会承受着自身体重约60%~80%的重量,加重健侧肢体的负担,严重影响着平衡功能的维持和步行能力的恢复。平衡功能反馈训练,通过坐位平衡训练、跪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训练及坐位与站位转换平衡训练的训练模式,逐步训练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协调能力。对步行能力的负重、迈步、平衡3个关键因素进行有机的分解,然后重新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平衡训练方法,使患者的躯干及患侧肢体的负重能力得到锻炼,有利于将重心对称分布,从而可以提高步行时的稳定性,而且可以使患侧的肌肉得到锻炼,减轻肌肉的萎缩,增强和维持肌力,逐步调整因患侧承重能力弱,重心偏移而导致的全身平衡失调状态。
综上所述,平衡训练与患者肢体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社区康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饶汉武.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训练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34):5.
[2] 王英,高松,李筠.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5):2340-2341.
[3] 张斌,王爱红,夏翠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3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56-1657;
[4] 毕洪英,张虹,郑培玉.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2007,22(12):522-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