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海南卷,8分)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①这首词的上阙写早春景象,抓住了早春景物的特点,极富有情趣,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1)上阕写景,抓住“柔桑”“平冈细草”“黄犊”等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农村早春景象的意象着力刻画,(1分)同时词人注意炼字,把早春景象写得生动传神,(1分)如写柔桑的嫩芽用一“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让人感受到了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一个“鸣”字又写出了黄犊乍见春草的欢快无比,用“点”写寒鸦让人不觉得伤感、凄凉。(1分)词人用喜爱的笔触把农村平常事物纳入笔下,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读来情味盎然。(1分)
(2)运用衬托之法,把“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着写,(2分)反衬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留恋之情,表达出作者对充满活力的农村、农村春色的热烈赞美之情。(2分)
2,阅读2222 念奴娇·赋雨岩① 辛弃疾
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廓。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作真闲客。此心闲处,不应长藉②丘壑。
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露冷风高,松梢桂子,醉了还醒却。北窗高卧③,莫教啼鸟惊着。
[注] ①这是词人被去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雨岩是带湖附近博山的一处山崖胜景,词人在博山有书舍距此不远。②藉:凭借,借助。③北窗高卧:出自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太古时代在生活上无所系念的人)”。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9.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的形象。(6分)
【答案解析】
8.可是我这颗闲着的心呀,不应只是长久地(呆在自然之中)完全依靠山水(的陶冶)。(2分)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借此使内心真正地宁静安闲下来的情感;也表达了对自己被去职、壮志难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失落)、不平(怨愤)之情。(3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无所系念、高雅(此三个特征答出一个即可)又有些失意的词人形象。(2分)通过描写清幽的环境和简朴的劳作休息场景,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写愁乐两忘、不去想今昔是非、酒醉物我两忘,都反映了词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泉”“云”“鹤”等意象表现出词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写独倚栏杆内心寂寞、露冷风急环境凄清,表现了词人的失意。(分析两个方面的形象特征,即可给4分,第四点如从其他角度论述,若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有吾乐,近来已臻愁乐两忘。西风中独倚栏杆,放眼苍茫天宇,那一点寂寞凄凉,千古相似。过着竹里寻泉、云中种树的生活,堪称真正的闲人。心境的宁闲,不应完全依靠山水的陶冶。 休说今是昨非,且举金樽,一醉方休。醉了已不知谁是我我是谁了,不是明月不是白云不是飞鹤。露渐冷,风也急,松叶和桂花正风中摇晃,深夜我醉了却还清醒着,依然一片寂寞。在北窗上躺着入眠,切莫叫凄惨的鸟啼声使我从温柔的梦中惊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