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中吕〕山坡羊·闺思
【元】张可久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①,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注】①小琼姬:美丽的小丫头。
这首元散曲的语言很有特点,请结合最后一句简要赏析。
最后一句引口语入曲,通俗而传神。将女主人公被惊醒那一瞬间的懊恼之情表现得极为生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席上赠张建康
苏 庠①
本是白萍洲畔客,虎符卧镇江城。归来犹得趁鸥盟。柳丝摇晓市,杜若②遍芳汀。
莫惜飞觞仍堕帻,柳边依约莺声。水秋鲈熟正关情。只愁宣室③召,未许钓船轻。
【注】①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隐逸以终,终年83岁。②杜若:香草名。③宣室:古代宫殿名,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有人评价说这首《临江仙》语言“明朗清新”,试结合“柳丝摇晓市,杜若遍芳汀”两句简要赏析。
①不尚修饰,写景简明。“柳丝”“晓市”“杜若”“芳汀”取景自然,洗去了浮艳和纤秾。②用字脱俗,境界清新。“摇”字既写出了柳丝的特点,又使用了拟人手法,突出作者的闲适;“遍”字写出了杜若之多,也表达了词人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相关语句赏析这首宋词的语言特点,题目给出的提示是“明朗清新”,也就是说
误区警示
1.不明确鉴赏方向,生搬硬套答题模式。特别是对于一些炼字类题目,有些考生不明确答题方向,不管命题者从哪个角度问,都生搬硬套所谓答题模式,造成答非所问。如第1题是问语言特色,这样问综合性比较强,有的考生仅从表达效果或表现手法等单一角度作答,答案显然要点不全,容易失分。
2.对于鉴赏语言风格类试题,不会用答题术语。考生要明确一些名家的语言风格,掌握一定的答题术语,而有的考生在答题时只是用自己平实的语言进行分析,缺乏文学性、规范性的语言,如对第1题中的“口语”“生动传神”之类的词不能很好地把握与运用,答案显然不够到位。
| 3.分析片面,中心不明确。如上述题都是针对具体的语句提问的,但分析时如果只盯在题干所提供的语句上面,那么分析概括后得出的答案肯定会片面。俗话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所以只有对全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具体语句的分析鉴赏才更贴切,对答案的概括才会到位。 |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雨乱风荷。微云吹散,凉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莲歌。小轩倚枕,檐影挂星河。
下阕最后两句体现了古典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
司马光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霞殷。匆匆整棹还。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本词下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问题。
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李攀龙①
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燕山送玉珂②。
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
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
自有吕虔刀③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
【注】①李攀龙:明代著名文学家,被尊为“宗工巨匠”。此诗是李攀龙在友人皇甫汸被贬往开州时所作。②玉珂:原指马络头上的饰品,此处指代远行的皇甫汸。③吕虔刀:事见《晋书·王览传》,吕虔为三国魏刺史,有佩刀,相者谓三公可佩,虔以之授王祥,祥又授王览。后以之为称诵辅相之语。
《明诗别裁集》评价这首诗体现了“雄浑沉雄”的诗风,请结合相关诗句对这一风格进行赏析。
1.结尾两句写夜深之后,词人在小轩中倚枕而卧,难以入睡,天上银河垂悬,好似挂在檐角之上。以此景作结,将词人的一腔心事融入夜色,突出了词人的孤寂,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使诗歌意蕴深长。
2.善用叠词。“匆匆”“寂寂”“潺潺”丰富了音韵,使语言具有音律美;“匆匆”体现了将要回归尘世的无奈,“寂寂”“潺潺”强化了词人忧伤落寞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题干中明确要求赏析“下片”的语言特点,那么考生要对下片的用词、造句、手法等方面逐一审读,不难发现,下片中善用叠词“匆匆”“潺潺”,使语言具有音律美;然后再结合作者的感情进行赏析。
3.这首送别诗,虽有朋友离别时的惆怅感伤,但无低沉哀婉之态,诗人宽慰友人看淡官场暂时的失意,激励他建功立业,积极进取,基调是高亢豪迈的。①颔联是对友人的开导:诗人用旷达之语劝慰友人,已在诗坛享有盛名,不必沉溺于被贬的失意中;②颈联想象友人旅途境况,境界开阔苍凉,没有一般送别诗的缠绵悱恻之意;③尾联以激昂铿锵之声令人振奋:诗人勉励友人,相信他会得到贵人提携,定能东山再起,不必虚度光阴。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