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起,中国的股票市场已走过了近二十个春秋。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二十年的跌宕起伏,中国股市在不断地成长、壮大、日臻完善。从起初的饱受争议到如今的万众瞩目,股票市场在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功能和地位已不容置疑。那么,中国股票市场的功能地位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呢?
早在中国股市出现之前很多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就已对股市的功能和地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股市的存在对经济的发展并无明显影响;而帕加罗、格利和肖等经济学家则认为股市的融资能力、流动性等特点使其有利于加速、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股市起步较晚,但它用二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上百年的发展历程,种种特殊性使股市在中国的功能、地位显得更为复杂,要客观、理性地评价它的功能地位,就要回顾、探讨二十年来股市的成长历程。
股市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它在经济中所发挥功能的大小。而功能的发挥则依赖于所处市场的制度。我认为,中国经济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型为最初股市的产生、发展创造了可能,随着制度的不断变迁,股市的功能不断演变,地位也随之改变。中国股市的功能、地位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一.初试牛刀的饱受质疑(1990.12~1992)
中国的股票市场,并非像西方国家的股市那样“自然生长”出来,而是经济转轨时期的“人工产品”。当时的中国股市既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股市的经验,又要适应中国的特殊国情、遵循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每一步前进都只能说是“摸着石头过河”。
作为新生事物的中国股票市场,一方面受到人们关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质疑,但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勇于尝试的投资者的热情参与。从股市的行情看,冷清与火爆两种情形相继交替出现。例如1991年4月22日,深圳股票市场创纪录地出现零成交量;而童年11月13日时,日成交额又创造了1.1亿元人民币的全年最高纪录。
在此阶段的中国股票市场仍相当弱小和稚嫩,可以说此时中国股市的功能还只是对社会形势和经济环境的一种测试,是为改革服务的一种尝试。而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还很小,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自然也显得无足轻重。
二.摸索试探中风起云涌(1992~1998.12)
1992年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仿佛为股市注入了一支兴奋剂。同年的成立,也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进入规范化阶段。之后的几年时间,股市经历了暴涨暴跌,经历了救市,也经历了从严治市。几年之中既有96年12月16日的“黑色星期一”,又有持续了近一年的大牛市,有令人难忘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有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
但总的来说,这段时间里采取了很多大刀阔斧的和手段,对股市也采用了“坚决试”、“大力发展”的基调,足见对股市改革和监管的决心与力度.股市的每一次震荡都牵动着全民的心弦。股票市场已得到了包括领导高层在内的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此阶段中国股市的融资功能和经济“晴雨表”等功能初步体现,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十分不完善。但可以说,十五大第一次从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股票市场在经济中的地位已正式确立。
三.扶摇直上的春风得意(1998.12~2004)
从98年底到2001年,股市行情一路攀高,市盈率奇高。然而过于火爆的股市已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股市中也不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违规行为。例如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求资金,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自1999年7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起,经过几年时间的法律建设,证券市场上逐渐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2004年1月31日“国九条”的出台,更是为略显疲惫的中国股市打下了一剂强心针。
之后从2003年第二季度到04年一季度,中国整体的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出现了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等问题。股票的价格被普遍低估,股票市场不能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暴露出的巨大问题,以及轰动一时的“王小石事件”等,正是当时中国股票市场不健全的集中反应。、随即采取了一系列宏观措施(如央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清理整顿开发区等)及时进行,市场情况好转。
这一阶段的中国股市已初具规模,发展和规范仍是此间证券市场的两大主题。随着问题的不断被发现、被解决、再发现、再解决,人们对股市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股市行情阴晴不定,股市地位却扶摇直上。总观这一阶段,股指的上涨为公司和个人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刺激消费的增长。在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善公司治理和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股市也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了改革与发展的新高度。
四.重整旗鼓的蒸蒸日上(2005至今)
2005年前期的中国股市,黑暗的如同黎明前漫长的夜。4月29日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更加速了股指的赶底运行。6月6日,上证指数探底,跌破千点,创下中国股市8年新低。但股改的启动,意味着国家开始着手解决困扰中国股市的制度问题。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不仅能为资本市场全面发挥融资、资源配置的功能创造条件,还能从根本上推动证券市场的变革,从而使投资者信心全面恢复,更多公司得以成功上市。
05年底,修订后的《公司法》《证券法》相继出台,资本市场已经走向更高程度的规范化。06年4月,央行全面上调贷款利率,伴随着成交量的巨幅放大,股市日益活跃,股指不断上扬,屡创新高。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1万亿,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中国股市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
可以看出,现阶段股市的机制更为复杂,功能更为全面。主要功能体现在:筹措资金,分流银行资金,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促进增量资本、存量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宏观的场所,为公民提供了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相联系的纽带等。股票市场成为了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的地位也变得举足轻重。
总而言之,随着二十年来不断的探索、尝试、改革和创新,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开始在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全面的功能。从改革性试点到筹资融资、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功能;从促进国有企业转制、为搞活国有经济服务到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复合性功能,股市经历了十分曲折和艰辛的的演进过程。股票市场的地位,随着其功能的逐步完善而逐步提高,趋于稳固。
如今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成绩斐然,但我们不能否认股市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国有必要进一步规范对股市的行为、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和水平,切实推进中国股票市场的健康、高速发展,使股票市场日益繁荣、不断壮大,以更加全面、高效地促进全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锺瑛:《中国股票市场发育、发展的历史考察:1990-2008》,2009年12月,新中国60年历史学术研讨会;
2.高上:《中国股市十八年》,2008年12月第1版,东方出版中心;
3.胡继之:《中国股市的演进与制度变迁》,1990年2月,经济科学出版社;
4.王兰军:《股票市场功能演进与经济结构调整研究》,2003年6月,中国金融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