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已连续三年创造了毕业生98%以上的高就业率。几年来学院与时俱进、扎实工作,积极探索和创新就业工作新举措,坚持贯彻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学院指导,家长支持”的就业方针,以毕业生“多就业,就好业”为工作目标,我院就业工作的做法就是:抓得早、抓得好、平台多、措施实。就业工作措施如下:
(一)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夯实了就业工作组织基础
我校就业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了在院长及相关院领导统一领导下,邹院长亲自担任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其他院领导分别联系相关系,就业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大力配合,以系为具体实施主体,系主任统筹协调,分管系领导全面负责,毕业班辅导员具体落实,院(系)两级“一把手”抓就业的领导,形成了全院、全员抓就业的良好局面,对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
(二)着力打造“两大体系”,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学院打造了毕业生的“一个能力”,即就业核心竞争力。我们形成了“两个体系”,即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支助体系,干部、教师、辅导员、校友“全员动员”的帮扶体系。
(三)深入开展“四大合作”,大力加强就业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情况)
校地、校会、校企、校校四大合作取得较大突破。现与我院建立校地合作联系的地区和部门主要有:成都高新区、青白江区、资阳市、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郫县现代工业港、峨眉山管委会、省国资委、省建设厅、省商务厅、省旅游局、省广电局、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市工商局、省招商局、省驻浙江办事处、省邮政保险代理局等。
建立校会合作的协会、商会及中介组织有:四川省山东商会、四川省广东商会、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四川建筑工程协会、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成都市台资企业协会、成都市企业联合会、四川省商业连锁协会、川浙人才市场、四川省服装行业协会、成都市女企业家协会、成都市酒店用品协会、四川省家具行业商会、四川省质量监督协会等。
建立就业实习基地的知名校企合作单位有: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中信银行、渤海银行、四川路桥集团、成都建工集团、四川化工控股集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泰康人寿、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四川报业集团、攀钢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九州电器集团、中国联通成都分公司、四川煤炭产业集团、四川投资集团、美国敦阳泰克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资阳南骏汽车、五粮液普什集团、川开电气、川润集团、水电五局、水电七局、华西证券、人人乐成都公司、京东方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马士基全球物流、奥邦药业、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华西集团、特星集团、建川集团、用友软件、置信集团、双虎家私、青岛啤酒、中铁二局、中铁八局、中铁二十三局、中建八局、中国对外建设海南有限公司、天知集团、四川经卫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500余家企业,此外还搜集储备了数千家四川钢铁、建材、有色金属、民营上市、重装企业、中小企业的潜在用人单位名录库。
此外,我院还与国内多所兄弟学校及美国内华达大学、美国肯特州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美国迪克森州立大学及瑞士酒店管理旅游学校等30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的校校合作,为毕业生考研升造或出国留学提供了便捷的通道。通过“硕士直通车”和“本科校际合作”等形式将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学院的教学环节中来,既能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切实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又为广大锦城学子提供了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宝贵机会,同时又进一步拓展了就业渠道。
(四)努力推行“四项”措施,确保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学院在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以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为工作目标,抓实抓好“提前实习,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专场招聘,落实就业。拓展渠道,扩大就业”四项工作措施。
(五)大力倡导“五种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学院倡导同学们在就业中一是要量力而行,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再发展。
二是自主创业、自主择业。
三是回生源地就业。
四是去基层、艰苦地区、重点行业和领域就业。
五是去省外就业。学院结合对当前的就业环境、就业形势的分析,教育毕业生进一步转变观念,适应客观形势。要审时度势,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要放下身段、面向实际。不要好高骛远,求职时挑挑拣拣。各类用人单位到我院进行招聘,充分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我院的信任、支持和厚爱,全院师生都要倍加珍惜这些机会。有些同学不愿意到中小城市,不愿意到基层,不愿意到艰苦的一线,这是不正确的。
校地、校会、校企合作情况
校地合作的单位:
现与我院建立校地合作联系的地区和部门主要有:成都高新区、青白江区、资阳市、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郫县现代工业港、峨眉山管委会、省国资委、省建设厅、省商务厅、省旅游局、省广电局、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市工商局、省招商局、省驻浙江办事处、省邮政保险代理局等。
校会合作的协会、商会及中介组织:
四川省山东商会、四川省广东商会、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四川建筑工程协会、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成都市台资企业协会、成都市企业联合会、四川省商业连锁协会、川浙人才市场、四川省服装行业协会、成都市女企业家协会、成都市酒店用品协会、四川省家具行业商会、四川省质量监督协会等。
就业实习基地的知名校企合作单位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中信银行、渤海银行、四川路桥集团、成都建工集团、四川化工控股集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泰康人寿、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四川报业集团、攀钢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九州电器集团、中国联通成都分公司、四川煤炭产业集团、四川投资集团、美国敦阳泰克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资阳南骏汽车、五粮液普什集团、川开电气、川润集团、水电五局、水电七局、华西证券、人人乐成都公司、京东方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马士基全球物流、奥邦药业、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华西集团、特星集团、建川集团、用友软件、置信集团、双虎家私、青岛啤酒、中铁二局、中铁八局、中铁二十三局、中建八局、中国对外建设海南有限公司、天知集团、四川经卫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500余家企业,此外还储备了数千家四川钢铁、建材、有色金属、民营上市、重装企业、中小企业的潜在用人单位名录库。
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2009届就业工作情况
我院2009届学生共有5个系,20个专业,2094名毕业生。经过双向选择,根据省教育厅统计数据显示,截止7月毕业派遣时2009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已达98%以上
我院工业工程、旅游管理,会计学(ACCA方向)、行政管理等半数专业就业率达100%。不但实现了高就业率,而且实现了高端就业,涵盖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事业单位,实现高端就业学生比例为32%。,我院就业工作走在了全省高校前列。
从单位类别上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学生共有5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39%;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单位就业学生共有498人,这些国有、外资企业主要有: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攀钢集团、四川煤炭集团、太平洋人寿保险、中信银行、西南电力设计院、美国ECWISE,美国信必优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等,占毕业生就业单位比例约为:23.75%;
从就业流向上看,在成都以及四川省行政区划内就业的毕业生占总数的95.03%,到省外就业的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经济区等,说明我院毕业生真正响应了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在西部地区建功立业;
我院共有15名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其中有两家公司已经成功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由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转变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的转变。
2009届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
(二)2010届就业工作情况
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我院共组织就业双选会126场次(其中组织20家以上单位参加的大中型双选会
我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和各毕业班系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成功。我院2010届毕业生,共有26个专业,2598名毕业生,全年共举办就业招聘会126场次,其中一次性20家以上单位参加的大中型双选会10场,有10月31日四川省旅业双选会、11月12日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会员企业专场招聘会、11月13日及12月11日成都高新区企业专场招聘会、11月27日川浙人才网专场招聘会、12月4日成都市企业联合会会员企业专场招聘会、12月9日四川省商业连锁协会企业专场招聘会、12月29日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总裁同学会成员企业专场招聘会、2010年3月25日四川家具行业企业专场招聘会等),接待用人单位数量532家次,提供就业岗位数量总数5405个,提供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为:2.08:1。连续两年综合统计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找到工作、自主创业、参加应征入伍及国家基层就业计划等项目的学生总数占毕业生总数的98%。
我院在就业工作中,一手抓学生“多就业,就好业”,一手抓毕业生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实现了就业考研双胜利。我院2010届毕业生共有146名同学被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录取为研究生或留学深造,占毕业生总数的6%;
响应国家召唤,投笔从戎、献身国防,参加预征和到单位就业的学生的共有35人;
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有近850余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3%。从就业地域流向上看,仍然以在成都以及周边地区就业的为主体,全校毕业生高端就业率超过40%;
我院2010届共有33名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更多的毕业生正踌躇满志地走在创业就业的道路上。由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转变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的转变。
2010届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
(三)、2011届就业工作情况
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成功。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2011届我院共有28个专业,共计2995名毕业生,我院共召开就业双选会127场次,接待用人单位数量528家,提供就业岗位数量总数6321个,其中30家以上单位参加的大中型综合双选会有11.12成都高新区企业专场招聘会、11.18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会员企业专场招聘会、11.19成都青白江区企业专场招聘会、11.24 电缆及其他行业企业专场招聘会、11.26川浙人才市场专场招聘会、12.8四川商务系统企业专场招聘会、12.30四川省人事厅综合招聘会专场招聘会。综合统计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找到工作、自主创业、参加应征入伍及国家基层就业等项目的学生总数占毕业生总数的98.83%。半数专业就业率为100%。
从就业地域流向上看,在成都以及周边就业的毕业生占据主体,到省外就业的主要集中在重庆直辖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经济区等,高端就业的学生比例进一步提高,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知名外资企业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的50%。
我院2011届共有41名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计科系的刘阳旭同学成立了"深圳亿科美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工商系的邓仁林同学创办了"成都瑞鑫印刷材料有限公司",艺术系的李智同学成都市成华区锦心文化艺术学校"等等。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他们从就业岗位的竞争者变成了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2011届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
近三年毕业生人数变化图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
近三年高端就业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