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险作业分级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规范企业危险作业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危险作业管理的责任部门、人员、许可范围、审批程序、许可签发人员等内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的安全作业范围
3 职责
3.1 公司安全生产负责人负责对职责范围内的公司级危险作业进行审批。
3.2 工程经理负责对二、三级作业区级危险作业进行审批。
3.3 各管理部门负责填写申报表。
4定义
4.1危险作业是指作业过程中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或财产损失的、具有较大风险和需采取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才能进行作业的活动。本公司涉及的危险作业及等级划分一般指:、
4.1.1高处作业(无固定栏杆、平台且高于基准坠落面2米); 三级
4.1.2带电、带气、高温作业; 二级
4.1.3要害部位内动火作业; 三级4.1.4在较复杂区域的起重吊装、提升吊挂; 二级4.1.5有限空间作业; 三级4.1.6其它具有较大风险的作业。 二级
5分级管理
5.1危险作业实行分级控制管理,以控制危险因素为核心,制订和落实安全对策措施,落实作业责任人,有效控制事故发生。
5.2根据作业范围和管理难度,公司危险作业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作业范围涉及到两个及以上产权单位,或涉及两个及以上维保单位共同作业,或公司无法提供安全作业条件需要由集团公司主管部门协调才能完成的作业。二级:作业范围涉及到两个部门或公司认定具有较大危险性的,需公司协调管理的危险作业。三级:作业范围涉及到一个部门作业区,符合危险作业条件的作业。
6申报及确立
6.1 各部门要在开展维修作业项目危险危害辨识及措施制定的基础上,由单位主管领导或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评审组对所有的作业项目进行辨识、评估、分级,审查确定为危险作业的,各部门填写《危险作业申请表(作业票)》,针对每项危险作业进行危害辨识、制定对策措施,编制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并将危险作业分级管理台账报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备案。
6.2 各部门应根据作业条件、环境的变化,及时开展对危险作业安全对策措施的补充、修订和完善工作,定期对各级危险作业级别组织进行审核,对不符合当前级别的危险作业及时进行调整,并将调整情况报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审核同意后,报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备案与执行。
6.3应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作业进行辨识和分析,针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和可能产生事故的原因,制定安全对策措施。
6.4辨识和分析。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管理等方面系统分析,辨识出危害因素。根据可能产生的事故分析原因。
6.5对策措施。根据辨识和分析情况,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集团公司操作、管理标准化要求制定针对性强的技术、管理措施,同时制定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救援措施。
7控制管理
7.1危险作业应制定作业方案,按照“谁作业、谁编制”的原则,作业部门负责编制作业方案。对于已建立维修作业标准或已制订安全作业指导书的危险作业,可不编制作业方案,但当作业条件、环境发生变化时,仍须编制作业方案。
7.2作业方案应紧密结合作业目的和任务进行编制,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
7.2.1作业目的、工作任务(内容)、工作地点、计划工作时间;
7.2.2作业项目负责人(安全责任人)、作业人数、协调联系方式;
7.2.3作业要求条件,作业可保障条件;
7.2.4危险因素、安全保障措施、应急措施及措施实施责任人;
7.2.5方案的编制、审核、审批人。
7.3凡进行未建立作业指导书或维修作业标准的危险作业,作业前,由作业部门填写《危险作业申请表(作业票)》,报请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核定级别、办理审批手续,同步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备案。通过审批的申请表,申请单位、审批单位、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各留存一份。
7.4危险作业实行分级审批管理,公司安全生产负责人负责对职责范围内的公司级危险作业进行审批,生产部副经理负责对二、三级作业区级危险作业进行审批,审批对象为作业方案和《危险作业申请单》。
7.5凡进行已建立作业指导书或维修作业标准的危险作业,作业前,由作业部门填写,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按维修作业标准(安全指导书)中的相关内容填写。根据危险作业级别,相应审批责任人必须到现场进行开工前的检查确认,并在工票上签字后,作业单位(部门)方可上场作业。
7.6作业单位(部门)要严格按照批准的作业方案执行,严格落实作业安全措施,对已制定维修作业标准或作业指导书的危险作业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作业,禁止任何单位(部门)对无作业方案或未经审批的危险作业组织实施。
7.7各级负责人要对危险作业过程实施跟踪监督管理,确保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已经制定的作业标准,确保安全受控。
7.8各单位(部门)因生产设备抢修、事故抢险等紧急情况不能履行审批手续时,应按照上述程序向主管审批的领导请示并得到同意的情况下,方可简化危险作业审批手续,但作业现场应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落实安全对策措施,并将具体情况报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备案待查,在情况允许后须立即补办审批手续。
8安全技术要求
8.1各单位(部门)要结合区域维修保产工作的实际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8.2作业必须二人及二人以上进行,合理搭配安全联保互保对子,逐项在维修作业任务单或安全确认卡上注明,按联保互保责任落实,严禁单人作业。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作业相关的规程、规定。
8.3高空、高温、有毒、有害、压力容器的作业,必须设置警示区域、警示标识,要采取防撞、防滑、防坠落、防烫伤、防毒害等安全措施,安排专人负责监护后方可作业。
8.4作业中相关的能源介质(水、电、气)相关开关、阀门等部位必须严格执行停、送挂牌确认制,不得擅自拆卸和停送开关、阀门,并确保安全设备设施完好与使用。
8.5电焊、起重等特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执行相关安全技术管理规定,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8.6作业前必须详细检查工机器具、吊具和特殊用具安全性能的可靠性,破损、残缺、无明显标识和用途不明的严禁使用。
8.7多工种、多层次、交叉作业必须相互交底,并明确指定一名安全负责人统一协调指挥,监督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作业。
8.8作业前要组织参与作业的人员,对作业危险因素开展危险预知预警活动,制订预防对策措施,进行安全交底,填写维修作业任务单或安全确认卡,并组织实施。
8.9应在维修作业任务单上注明危险作业级别,按照分级管控的要求落实相关职责。有限空间空间作业必须在危险因素分析中特别提示。
8.10动火作业时,必须落实“谁动火、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公司、所在生产厂消防管理规定。办理动火申请手续,制定动火作业的对策措施,落实现场动火人、看火人及现场负责人,配备灭火器材(消防器材距离动火点不得超过5米)。
8.11要对照作业标准逐项对作业条件、安全措施进行确认,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的,不得盲目上场作业。作业中发现异常情况,要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指挥人员撤离。
8.12作业后,应对现场进行清理,做好“三清退场”工作,确认后方可撤离。
9检查与管理
9.1危险作业应有专人负责组织实施、协调工作。原则上,一级危险作业由公司安全生产负责人负责,二、三级由公司工程部经理负责。
9.2各级危险作业审批人应对危险作业的安全技术交底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对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的作业应及时停止,重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9.3作业现场项目负责人必须对作业人员开展以安全对策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交底教育。
9.4对于各级检修互助,原则上不得安排危险作业;特殊情况,确实需要通过检修互助来完成的,须由本单位行政一把手批准,并由作业单位(部门)制定作业方案,受助单位(部门)负责审核把关。
10考核管理
10.1危险作业有不符合以下要求,按照公司管理考核办法一般事项进行考核:未认真开展危险作业清理、登记的;危险作业未按要求纳入控制管理的;危险作业管理档案、各项基础资料不齐全的;对危险作业现场检查不到位的;不按危险作业方案、维修作业标准、安全作业指导书执行的;危险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 危险作业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的;其他违反危险作业规定的。
10.2不履行危险作业申请审批制度而擅自进行危险作业的,按照公司专业管理考核办法较大事项进行考核;造成人身安全事故的,按照公司工伤事故管理有关规定加重追究管理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