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鞋匠静静地 着。他好像 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 了银光。月亮 , 一缕一缕 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 了大风, 了巨浪。被月光照得 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 ……
1.在“ ”填上所缺的部分。(3分)
2.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钢琴曲《月光曲》有什么联系?(3分)
3.把描绘钢琴曲《月光曲》内容的句子用“ ”标出来。(2分)
答案:1.听 面对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洒满 越升越高 穿过 轻纱 刮起 卷起 雪亮 涌过来
2.其实,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也就是联想的句子,就是《月光曲》的内容,从微波粼粼到波涛汹涌就是用文字叙述的《月光曲》。
3.他好像面对……涌过来……
(二)桥(节选)(17分)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jiū( )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 shēn yín( )。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fèi( )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cān chān)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给文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根据拼音写字词。(3分)
2.细读文中画线句,说说老汉这样做的原因。(3分)
3.小伙子和老汉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老汉让小伙子先上桥?(4分)
4.文章结尾有什么妙处?(4分)
5.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后,人们会说些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3分)
(三)草原(节选)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 )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在文段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一百五十里”在文段中连续出现了3次,这样写的作用是
。
3、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
A、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B、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C、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4、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蒙古人民( )的特点。
A、爱美天性 B、热情好客 C、能骑善射
参:
1、洒脱 忽飞忽落
2、突出草原的辽阔。
3、 B
4、B
(四)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请用小标题概括这部分内容 。
2.为什么说五壮士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的声音”?
3.文中表现声音大的词语是 ,表现英雄气概的词语是
。
4.加点的“屹立”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
参:
1.英勇跳崖。
2.因为这豪迈的口号声,表明了他们英勇跳崖自我牺牲的原因,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坚定决心。所以说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3.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4.不能,“屹立”表示像山峰一样高耸、稳固地立着。这里形容五壮士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而“站立”不能体现出这层意义。
(五)
五位壮士( 矗立 屹立)在狼牙山顶峰,(回望 眺望)着群众和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感动 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互相 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砸碎了。(改为“被”字句)
(2)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缩句)
3、“这声音”指的是:
4、“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党万岁!”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五壮士: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参:
1、矗立 回望 感动 互相
2、(1)那支从敌人手里多来的被他砸碎了。
(2)脸上露出了喜悦。
3、“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党万岁!”
4、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在党的领导下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5、写五壮士完成任务后英勇跳崖的事迹。
(六)
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为”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的欢呼。
1、从下面各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1)肃静 寂静 安静; (2)宣告宣布 宣读; (3)热情 热烈 热心
2、这三个自然段按( )顺序,写了( )和
( )两个程序。
3、“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4、文中画线部分,表达了什么?
5、“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参:
1、肃静 宣读 热烈
2、时间 奏国歌 毛宣布成立
3、A
4、领导了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使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站了起来。选举他为是众望所归,符合。所以当听到当选为时全场热烈鼓掌、欢呼。
5、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挺直了腰杆当家做主了。
(七)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从这句话中的“蹿、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 ,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文中的
一句中体会出来。
2.文中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请你仔细读读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老汉当时的心理活动。
(1)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他会想:
;
(2)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可能会想:
。
3.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当桥轰然倒塌时,老汉要喊什么?请你写下来。
4.读文章,用两个词语形容“老汉”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洪水的凶猛、肆虐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1)怎么能这样,不配做党员!
(2)快上去吧,谁让你是我的儿子呢!
3. 儿子啊,是我对不起你,可我们是党员,党员的责任就是保护老百姓……
4.大公无私、舍己为人
(八)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 )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 )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为加点字填入正确读音。
2、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这样的:
3、划“ ”的句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
了
4、划“ ”的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地球比作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参:
1、báo piān
2、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3、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地球是渺小的,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4、比喻、拟人 母亲、 摇篮 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关系。
(九)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 )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再生”的意思是 ,“不能再生的”的原因
是 ,“本来”强调
了 ,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 。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
参:
1、可再生资源的更新 人类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改变了原本能再生的资源
原先的可再生性,现在的不可再生性 严谨(准确性)
2、因为 不但 还
3、我体会到人们只顾眼前利益,不为将来考虑,不懂得珍惜脆弱的地球资源,使其不能再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给自身的生存也带来严重的威胁。
4、要珍惜和保护地球资源。
(十)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画线的词。
(1)好书画: (2)一日曝书画:
(3)处士笑而然之: (4)古语云: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3.翻译句子。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引用古文的作用是什么?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
参:
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
(1)喜爱 (2)拿出来展示 (3)同意,赞同 (4)说
2.BD
3.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4.使论据确凿充分、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
(十一)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喝 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愉 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拿 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 猬)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 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凶狠)。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 机灵),倒(dào dǎo)向你奔(bēn bèn)来,反从胯下窜(cuàn chuàn)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经过) 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 出售)罢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选择正确(最佳)的答案,在下面划“ ”。
2、解释下列字词。
便: 素: 如许:
单知道: 无端:
3、给上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参:
1、渴 偷 捏 谓 地 凶猛 伶俐 dào bēn cuàn 经历 出卖
2、就 向来 如此,这样。 就知道 无缘无故,没有来由的。
3、: ; , 。
(十二)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biān biǎn)撒下秕(pí bǐ)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fū fù)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剌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xūn xùn)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用“√”给选段中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如许: 单:
3.“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选段中写到了哪些“希奇的事”?
4.“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含义是( )
A.“我”和朋友们家里的院子都是用四个角的围墙建成的。
B.“我”和朋友们都生活在高墙大院里,天地狭窄,缺少生活经验。
C.“我”和朋友们在院子里玩时,都喜欢看四个角的天空。
5.从闰土所说的几件事里,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个
的少年。
参:
1.biǎn bǐ fù xùn
2.如此,像这样 只
3.海边拾贝、雪地捕鸟、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4.B
5.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