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室内给水隐蔽管道漏水或断裂
表现在地面或墙面局部返潮或渗水严重影响使用。
1.原因分析:一是水压试验不严格;二是管材、管件有裂缝或砂眼以及接口处渗漏;三是管道支墩位置位移,受力不均匀,造成接口处断裂;四是冬季施工时水压试验完毕后管道内水没排净,造成管道或管件冻裂;五是管道埋土未夯实,造成管道接口处受力过大,接口处渗漏。
2.治理方法:
1)要在施工前严格检查管材及管件的产品质量,严格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进行水压试验。
2)管道严禁敷设在冻土或未经夯实的松土上,管道支墩要按规定设置;冬季进行水压试验完毕后要用空压机吹洗干净;管道埋土要分层夯实,避免管道局部受力过大,造成接口处渗漏。
二、塑料给水管漏水
表现在管道通水后接口处或管件渗漏。
1.原因分析:未按规定进行水压试验;热熔或电熔温度过大和过小,没按规定施工;管材管件本身产品质量不好。
2.治理方法:
1)要把好材料进场关,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
2)要严格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水压试验。
三、塑料排水管道穿楼板处漏水
防治措施:
1.易产生积水的房间,如厨房、厕所等,应设置地漏。
2.地坪应严格找坡,坡向地漏,坡度以1%为宜。
3.排水塑料管穿楼板处在管外壁粘贴与管道同材质的止水环,与细石混凝土接触的管外壁可涂刷胶粘剂再涂抹细砂,模板支设要牢固,与楼板接触紧密、无缝隙,浇捣细石混凝土分两次进行,细心捣实。
四、排水管道堵塞
防治措施:
1.及时封堵管道甩口,防止杂物掉进管内。
2.管道安装时,应对管道对光检查,是否有杂物。
3.卫生器具安装前认真检查管道甩口,并清理管内杂物。
4.保持管道坡度顺直,不得有倒坡。
5.合理使用管件,埋地管道应使用Y型三通、立管底部应使用两个45o弯头,以便流水通畅。
6.验收前应做管道通球和通水试验检查。
五、排水管道甩口不准
防治措施:
1.预流孔洞时应掌握卫生器具的安装尺寸,套管绑扎要牢固(以免浇灌混凝土时位移)。
2.立管安装前应对照图纸对预留的孔洞进行修正,必要时应做样板。
六、蹲便器皮碗处漏水
防治措施:
1.大便器安装前先检查冲水口是否光滑,选用相应的胶皮碗,不得使用再生胶制作的产品,绑扎皮碗时应注意不要划伤皮碗。
2.冲洗管应与冲水口对正,胶皮碗不得扭曲,用14号铜丝正反方向绑扎两道。
3.冲洗管与大便器连接处,经通水试验检查无渗漏后,填砂防护,再进行抹面或镶贴面层。
七、盥洗槽、池排水栓或地漏周围漏水
防治措施:
1.排水栓或地漏安装,应在抹面或镶贴面层之前进行安装。
2.安装后应对孔洞周边进行清理,应支设模板,将孔洞浇水湿润,用不低于C20混凝土分二次进行浇灌、并捣实。
八、座便器安装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埋设地脚螺栓时,应认真清理孔洞并浇水湿润,待水泥砂浆达到强度后,再安装大便器(胀管螺栓可在安装大便器时一次完成)。
2.安装大便器时,大便器底部应使用砂白灰填充,大便器稳固后,不得随意晃动。
3.地脚螺栓紧固后,应对大便器底部挤压出的余灰进行清理,待干燥后,使用防水密封胶对大便器周边进行封闭。
九、采暖干管坡度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
1.管段焊接或丝接后,应对管段进行调直后再进行安装。
2.管道支、托架间距应严格按要求敷设。
3.管道穿墙处堵洞时,要检查坡度是否符合要求。
十、散热器支管坡度过大或倒坡
防治措施:
1.测量立管长度应在土建地面施工完毕或找平层完成后进行。
2.测量立管长度时应考虑散热器支管的长度加1%坡度,来计算散热器接口与供、回水三通之间的间距。
3.测量立管时应使用钢尺,尽量不使用皮尺(因皮尺使用一段时间后精度比钢尺每米相差约5mm),每支立管和每节立管应编号记录。
十一、管道堵塞
防治措施:
1.管材锯断后的管口,应认真清理毛刺。
2.使用管材时,应对管材进行敲打和对光检查。
3.管道中断安装时,管口应临时封堵严密。
4.系统安装完毕,按要求对管道系统进行清洗。
十二、管道保温外观粗糙
防治措施:
1.保温材料应选用质量合格的产品。
2.岩棉管壳缠玻璃丝布时,松紧应适度。聚胺脂瓦块接缝应平整,不平整的部位经修补后再缠玻璃丝布。涂刷保护层时应顺玻璃丝布的压茬方向涂刷。
3.选择工作认真有经验的人员操作,加强管理,认真检查。
4.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十三、散热器安装不稳固
防治措施:
1.轻质墙体和空心墙体,应在散热器托钩部位砌筑实心材料,托钩和拉杆埋设后,须经24h养护才能挂装散热器。
2.托钩安装前,应对托钩进行整形,与散热器颈部相吻合。
3.落地安装的散热器,当地面不平和散热器支腿不平时,不得使用木垫,应使用铅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