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学数学教育创新:优化作业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5:56:13
文档

小学数学教育创新:优化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教育创新:优化作业设计陈月婷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自我探索,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明显的优势。小学数学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以及较
推荐度:
导读小学数学教育创新:优化作业设计陈月婷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自我探索,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明显的优势。小学数学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以及较
  小学数学教育创新:优化作业设计

陈月婷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自我探索,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明显的优势。小学数学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以及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学数学教学对创新教育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小学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现、整理、加工、应用的过程。教师通过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根据掌握的情况调整教学。但是,现在的许多小学数学作业存在一些弊端:一是目的单一。教师布置作业无非是复习巩固课内所学的数学知识,很少有扩大视野、增强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功能。二是内容单一。作业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总是离不开口算、笔算、完成练习册等内容,学生疲于应付简单的程序性操练,毫无探索兴趣,失去了新奇感,感到厌倦。三是安排模糊。教师常常是将作业作为随便填满学生课余生活时间的填料,让学生不忘数学学习,有事可做,缺乏让学生产生学有所获,练为所需的感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设计作业、设计什么样的作业,显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数学作业设计应体现生活性、趣味性、自主性、差异性、探究性。

1、设计生活性的作业,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要求人人会用数学,让数学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好的数学作业应该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帮助学生形成实践能力。在作业中设计生活性的实际问题,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的以实践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作业形式,它打破传统的静态、单面模式,强调学生的尝试、亲历、实践,让学生在探究求知的全过程中,增强体验、丰富经验。

如:在学过5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法后,我设计了 “今天我当家”的购物情境:妈妈给你5元钱买早点,你准备选择哪些食品?有什么理由?一个面包1元,四个包子1元,两个鸡蛋1元,一盒牛奶1元,一根火腿1元,自己设计一个购物方案,然后大家再讨论怎样购买更合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都开动脑筋,尽量想出不同的购买方式,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的一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又如: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的一道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改正。这样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贴近生活,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

2、设计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理应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

如:学习过搭配问题后,可设计妈妈为丁丁准备丰富的早餐的作业:饮料有:牛奶、橘子汁

    点心有:蛋糕、面包、饼干

    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丁丁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要求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学生们可以用汉字,也可以用符号、数字或其他更简单的办法来代替图片,把自己的方案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看就明白。之后还有丁丁去游乐园玩的情景题。

这样安排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学生所熟悉的,把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之中,学生们轻松愉快的进行作业,掌握了运算方法和技能有解决的自己每日的问题,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计算能力。

3、设计自主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作业设计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这样两层含义:

一是要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例如《年月日》课堂结尾前,我给学生提了这样的一个要求:请你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为同学设计一道作业。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纷纷回答:

生1:我今年10岁,请你算出我是哪一年出生的?

生2:请问今年是什么年?今年的2月有多少天?

生3;小明几年20岁了,可他却只过了5个生日,请你猜猜他的生日是哪天?

……

二是要充分留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如《长方形的周长》的复习,我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20厘米长的绳子,把他围成一个长方形,你能帮助设计不同的围法吗?

学生利用所学的长方形的周长的知识,逆向思维,积极动手动脑,设计出了丰富多彩的答案。这样,学生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数学经验,体验着学系主人的快乐。

4、设计差异性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个体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数学作业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是“一刀切”,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要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的不同的发展”,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只设计一些基本题型;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难度,设计一些思考题,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

如:学完“面积”一课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A基本题: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60米,宽30米,求这个长方形游泳池的面积。

B提高题:已知一个长方形游泳池的周长是180米,游泳池的长是60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C发展题: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60米,宽30米,池底铺面积为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学生练习时,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练习,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可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同事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设计探究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应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存储”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的问题,同化新的知识,并积极建构新知识”的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方法创新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如:1.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处画出相符的图形.

2.请找一找图形的变化规律,在空格处画出恰当的图形.

3.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 + ○ = 12     ○ + ☆ = 8     △ + ○ + ☆ = 21

      △ =(   )        ○= (   )        ☆=(   )

    以上三道题,是引导学生在图形中从事探究活动,充分拓展思维,探究事物的变化规律,使学生不仅生动获取知识,而且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生在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以上既有趣,又有挑战性的作业,收到的效果会比单纯做几道计算题更好,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

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多样化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业,使学生想学、会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有兴趣、有信心。但是,在作业设计中,题目不宜多,题型要丰富,这样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文档

小学数学教育创新:优化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教育创新:优化作业设计陈月婷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自我探索,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明显的优势。小学数学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以及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