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莹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年第07期
摘 要 本设计根据当前校园网的发展状况及趋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为满足当前老师、同学及教师家属等的不同需求而设计的校园网。具体包括Internet、远程教育、视频点播、多媒体教学、学校办公自动化、图书资料查询等。本文结合6年的网管员及建网初期的设计者,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现代化 Internet/Intrane 拓扑结构 TCP/IP协议
1 需要分析职业学校校园网现状
随着信息的高速膨胀,全球信息已进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朝代。作为科技先导的教育行业,计算机校园网络已经是教育行业进行科研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校园网在我国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中国教育科研网已比投入运营。高校已进入全面普及阶段。相对于高校,中等职业学校还是一个亟待拓展。职业学校网络的建设,可以推进全校各网络的互连互通,实现信息的快速递和利用,从而提高办学质量。
2 系统建设要求
校园网网络实施的目的是在全校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软件知识,提高学校的管理教师和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意识,为教师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智能化办公支持,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制定了这我校校园网的总体目标:
2.1 提供高速畅通的网络连接
它是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现代化电子教学系统等功能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所以要精心设计、性能优越的网络硬件平台。
2.2 支持学校的日常办公和管理
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服务,通过加载特定的管理软件。为管理者提供现化代的管理环境、智能化的决策支持、性能优越的信息服务体系和可扩展的网络管理应用服务体系。
2.3 提供现代化的电子教学功能
我校将学生微机室、图书馆、电教室等都纳入统一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实现了整个学校教学资源共享,可实现初步的现代化电子教学功能。特别是实现图书馆资料的数字化查询,实现IC卡管理系统。
3 网络总体设计原则
在信息时代,网络的设计必须要把握网络的发展方向,才能保证校园网的性能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因此,我在设计我校校园网时遵循以下原则:
开放性原则:即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应符合ISO/IEC1181或EIAT/TIA568A标准。
实用性原则:主要是要充分考虑保护和利用现有资源,建立一个实用的网络。
先进性原则:即软、硬件设备要先进,结构要先进
可扩展性原则:主要是采用发星形层次结构。
安全性原则: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4 校园网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根据校园网的需求分析,校园网网络应满足校园多媒体教学、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资源信息服务、公共服务等基本要求。
4.1 校园网络组网技术
校园网是一个典型的局域网同,目前局域网组网技术有:10M以太网、100M快速以太网、千兆网、ATM网络、FDDI等。
4.2 主干网组网要求
主干网是整个个网络数据信息流动的动脉,是决定校园网的整体性能和是否能达到校园网的功能需求和应用的关键,所以我校主干网采用高速交换方案,交换核心是使用高性能、高可靠的交换机。
4.3 工作组子网组网要求
主要要对对校园网数据流、应用功能进行分析:我校主要是办公区域和学生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部分教学室,所以在设计时也采用高速交换方案。
4.4 网络方案选择
由于我校组网是在98年,所以当时考虑到我校网络还要不断升级,以经济性、实用性、高性能、高可靠性,易维护性和管理为原则,及技术的成熟性,产品互操作性以及技术具有发展潜力,具有多方支持的网络技术作为校园网的首选方案。
5 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主要是根据校园网的环境,校园网的需求、网络成本及扩展性、升级性方面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分为校园网结构和校园网处部连接设计两大部分。我校目前完成从拨号连接到ADSL再到光纤连接提供与外部Cernet和Internet的连接,满足全校所有终端设备的需求。
5.1 校园网拓扑结构设计
我校校园网采用了典型的星型结构。我校的情况是主干网采用100M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中心交换机采用CISCO系统的100M交换机,六个二级接点(4个机房、国书馆、办公区域),同时采用一台D_LINK边际路由器以相应的光纤收发器实现广域网的接入。各基层网段采用交换机连接网络终端设备。
5.2 校园网外部连接设计
校园网远程访问连接包括:CERNET和INTERNET的连接。其连接方案为:采用中外部路由器及内部路由器共同构成屏蔽的子网防火墙区。同进采用双机备份机制,一台服务器对外提供WEB服务器和备份域名服务(由于成本高,现加入中国教育发展风——示范单位)。
6 校园网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
校园网作为一个典型的LAN,它覆盖了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共享、远程访问等多功能。我们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校园网的需求,成本因素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规划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同时预留通信系统模块,以便将业网络的扩展,实现“三网合一”。
6.1 进行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一般采取以计算机网络系统布线为主,预留语音、视频系统接口,但又要考虑系统高度可靠性、高速率传输性、可扩充性,整个布线系统由可以看成由工作区,水平布线系统、干线子系统和管理中心四个部分构成。但要注意以下以下方面的设计与选择。
(1)网络设备的造型。
(2)网络交换机的配置。
(3)结构化布线设备:可以采用AMP系统布线产品。
(4)结构化布线主要材料:信息插座,根据网络系统设计选择;线缆,采用5类4对UTP;线缆配置架等。
6.2 布线设计
布线系统由配线到信息插座的电缆以及工作终端到信息插座的电缆所组成,布线规范要符合EIA/TIA568B标准。走线可分为明线(一般到放在PVC阻燃高强管中)和暗线(取走在墙中,但也要将电缆放在PVC阻燃高强管)。水平子系统各双绞线两端应标明编号,便于信息插座与配线架端口的连接。
参考文献
[1]吴功宜,吴英.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辽宁省铁岭市信息工程学校 辽宁省铁岭市 11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