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类⽂本是⼀种偏向于实际⼯作所需要⽤到的⽂章,下⾯是⾼考语⽂⽂学类及实⽤类⽂本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家有帮助。
解题意识:
⼀、⽂本意识:题⽬都源于原⽂,⽽答案与原⽂的关系则是镜中花,⽔中⽉的关系,看得见,却⼜看不清。命题者依据选⽂,考⽣答题也要依据原⽂,因此,⽂本意识,考⽣必须注意。意义点与意义块。
⼆、问题意识:阅读主观题就是要求考⽣就提出的问题作答,考⽣⼀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问作⼏答,怎样问就怎样答。
三、得分点意识:阅读阅读简答题的⼀个答案有多个得分点,⽽得分点是同赋分紧密联系的。如果⼀道题2分,要求考⽣概括回答,⼀般概括⼀个要点即可;要求⽤原⽂词句回答,则⼀般要在原⽂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如果是4分或6分题,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般⼀点2分)题⽬的分值,是答题得分点数的重要提⽰,考⽣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解答。
四、关键词意识:答案在原⽂中也是阅读题命题的原则之⼀,考⽣要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中与题⽬相关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考⽣要学会从⽂中寻找,并利⽤其提⽰作⽤提炼出答案。
五、术语意识
Ⅰ传记类⽂本阅读
传记的⽂体特点
⼀、传记的⽂体特点是真实性和⽂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的⼈,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学性。它是写⼈的,有⼈的⽣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艺术的⼿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的。
⼆、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法、修辞技巧、语⾔特⾊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本反映的⼈⽣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的看法。(探究,答题⽅法:观点+⽂本的材料+总结)因此,学⽣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般⽂章阅读的把握⽂章结构和概括中⼼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三、传记⽂本答题技巧
1.理清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经历;注意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2.注意传主所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剪裁.表现⼿法.修辞⼿法.语⾔特点等,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4.探讨⽂本反映的⼈⽣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的观点和所⽤⼿法做出恰当的评价,提出⾃⼰的看法。四、重点题型及答题⽅法
例1.⽂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亲⾃杀⾝亡这段⽂字在⽂中有何作⽤?(4分)
【答题技巧】这是⼀篇关于梁漱溟的评价,从写作学上讲,写梁⽗之答题技巧】死为了更好地表现梁漱溟,所以,我们的答案⼤致应为“更好地表现了梁漱溟……”
【试题解析】结合本段内容看,主要是谈传主在⽂化⽅⾯的“本事”,试题解析】因此答案中要有“⽂化”⼀词。
【参】表明梁漱溟关⼼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参】注⽂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物了解更全⾯。
例2.作者在评述《中国⽂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他的不⾜之处具体表现在哪⼏个⽅⾯?(4分)
【答题技巧】回答这类题,⼀是要注意分析好⽂章层次,看看⽂章哪答题技巧】⾥是说不⾜,分⼏个⼩层次说的;还要注意抓住中⼼句和关键句,特别是别⼈的观点。
例3.作为⼀篇评传性⽂章,作者是从哪⼏个⽅⾯“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6分)答:【答题技巧】要想做好这类题可以从如下两点考虑:
(1)⽂章【答题技巧】在细节、材料的选⽤上的特点;
(2)⽂章材料的使⽤与传主⾝份特、点的关系。同时题⽬问的是“对⽂章的启⽰”,这就启发我们还应考虑⽂体特点,本⽂是⼀篇评传,所以还要想到与⼀般传记的不同。
【试题解析】本⽂思路⽐较清晰,第⼀段最后⼀句“对梁先⽣的学试题解析】问与⼈格也有⼀些了解”可视为总起句,后⾯⼏段均以此为中⼼展开评述。因此,第⼀问要点为“学问和⼈格”。
【参】主要是从学问和⼈格两个⽅⾯去认识梁漱溟的。参】启⽰有四点。
(1)从⽂体来说,要评传结合。
(2)选取⾃⼰熟悉的材料。
(3)中⼼内容要体现⼈物的.⾝份特征
(4)通过细节表现⼈物
Ⅱ访谈类⽂本阅读
⼀、掌握访谈⽂体的相关知识“访谈”的概念:如果因为某个⼈、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解答,运⽤谈话纪实的⽅式进⾏报道的⽂章。这⾥要注意以下要点:访谈的⽬的性⾮常强:就某⼀特定⼈、事、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个成功的访谈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1、⾸先要确定的就是谈什么,深⼊、细致充分地做好准备⼯作。所以要做到:
(1)根据⽬的和受众需要,选定访谈对象,确定采访⽅式。
(2)适当了解⼀些背景知识。搜集与访谈问题有关的资料,详细了解访谈对象的⽅⽅⾯⾯。
(3)确定采访主题,并根据主题确定访谈的具体细则。访谈主题要明确集中,有针对性;具体细则要清楚明⽩,便于操作,并且考虑到可能发⽣的变化,灵活机动应变。要列出访谈提纲,分类设计问题。
2、精⼼实施、好访谈过程。访谈是⼀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开头要能吸引对⽅,引起对⽅兴趣,积极进⼊主题。主体要根据进程的变化,因势利导,充分运⽤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的顺利进⾏和内容的拓深、拓⼴。特别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见微知著,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结尾要作适当的总结,表⽰对访谈对象的感谢。访谈在⽂本上呈现为⼀问⼀答的⽅式,但不是简单的⼀问⼀答,⽽是⼀个互动的过程,提问的⽅式多种多样,还可以根据情景进⾏创造。⼀般可以综合运⽤多种表达⽅式。语⾔上提问要⽤平实的⼝语化的语句,回答则要视具体内容和⼈物性格⽽定。
3、抓好访谈⽂本写作。先要整理资料、写出访谈纪要,再作进⼀步加⼯。访谈写作⼒求全⾯真实地记录与访谈对象的谈话内容,尊重事实,尊重谈话者本意。由于访谈反映问题要有⼀定深度,所以需要对材料进⾏再加⼯,要适当剪裁,着⼒突出关键。注意访谈⽂章的时效性,典型性,使⽂章更加凝练、中⼼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
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是较好地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是体现和强调现场感。
⼆、如何分析访谈⽂本的⽂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法。
如何分析访谈⽂本的⽂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法访谈⽂本的⽂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问⼀答⼀直连环下去组成⼀篇⽂章。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问⼀答推动访谈的进⾏。在阅读时着重就是要关注提问者问的艺术技巧。
(1)⼀般提问⽅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
①趣问:采⽤⼀些诙谐有趣、形象⽣动的话题或提问⽅式进⾏发问,以消除陌⽣感,拉近双⽅的距离。
②直问:不转弯抹⾓,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③推问:运⽤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④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氛。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些新情况,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访谈顺利、深⼊地进⾏下去。
①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进⾏追问,使访谈顺着⾃⼰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②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性。
③对⽐:有时侯,访谈对象就某⼀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对⽐提问。也可以引⼊⼀些其他⼈同⼀问题的观点进⾏对⽐提问。
三、重点题型及答题⽅法
1、如何对访谈进⾏鉴赏评价。要紧紧把握考试⼤纲来操作。“评价⽂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括访谈者的观点和访谈对象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持⾃⼰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的价值判断。“评价⽂本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本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考考察⼀般会以正⾯的为主。访谈的题材通常都是名⼈、⼤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较⼤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将该访谈放到当时社会的⼤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评价阐释。“对⽂本的某种特⾊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本的某种特⾊”主要落实于⽂本的思想情感、⽂本风格、语⾔特⾊、设问技巧等⽅⾯。“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先要能指出这种特⾊,然后联系⽂章说⼀说⽂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还要进⼀步指出这种特⾊的好处、效果或不⾜,如果能提出⼀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2、如何对访谈进⾏探究。“从不同的⾓度和层⾯发掘⽂本的深层意蕴”。“不同的⾓度”可以是正⾯的⾓度、反⾯的⾓度,当时⼈的⾓度、旁观者的⾓度等等。“不同的层⾯”指的是⽂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层⾯、美学层⾯、哲学层⾯;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化、风俗、娱乐、艺术、⾏⽂等。“发掘⽂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度揭⽰更多的内容。“探讨⽂本反映的⼈⽣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要分析归纳出提问者和访谈对象(主要是后者)的⼈⽣观,探讨他的⼈⽣价值,揭⽰他的这种⼈⽣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探究⽂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的见解”。这个考点是考查考⽣的思维的全⾯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章或借助⼯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章内容进⾏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要注意的是,⾼考考查⼀般访谈对象应该是该领域的专家,必有其独到之处,对其观点不要轻易完全否定。
Ⅲ新闻类⽂本阅读新闻类⽂本阅读
⼀、掌握新闻⽂体的相关知识
(⼀)新闻的⽂体特征1、⽂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形式有单⾏标题,多⾏标题。多⾏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则消息内容的⾼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句话或第⼀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新闻的中⼼。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按事情发⽣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句话或⼀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内容作概括性⼩结;可⽤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六要素:时间、地点、⼈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解读新闻⽂本的⼏点⽅法解读新闻⽂本的⼏点⽅法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致内容;
3、理⾏⽂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主旨,理解⽂本意义;
6、析表现⼿法,以供鉴赏探究。
第⼀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审题;⽽“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标要⽐作⽂单⼀。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的记叙对象,是⼈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第⼆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论哪种类型,⼀般都离不开⼈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第三步“理⾏⽂线索”,即领悟⽂章的脉络、顺序,⽬的是理清作者的⾏⽂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的段落层次。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特⾊,把握⽂章结构,概括中⼼意思”的考点。第四步“辨叙述⽅式”,即辨析⽂本主要采⽤的叙述⽅式,消息⼀般都是采⽤“倒⾦字塔”式,这跟⼀般的记叙⽂不同。⽽通迅的叙述⽅式就⽐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第五步“挖中⼼主旨”,⽬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本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本反映的⼈⽣价值和时代精神”这⼏个考点。第六步“析表现⼿法”,是从写作特点⽅⾯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的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本的⽂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法”、D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本的某种特⾊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F层级的探究“对⽂本的某种特⾊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不同的⾓度和层⾯发掘⽂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式,烘托、借景抒情、等⽂学⼿段,锤词炼句及⽐喻、拟⼈等种种修辞⽅法⼏个⾓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多种表现⼿法,⽽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分有限,因此⼀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三、重点题型及答题⽅法1、针对新闻内容,结合⽣活实际,简明阐述⾃⼰的看法。例:“泰尔⽡塔村刚刚受到海啸的重创之后急需救援,这时到灾区对孩⼦们进⾏⼼理辅导合适不合适”谈谈看法。答题步骤:
(1)综合权衡,稳妥⽴论(理论上讲,⽆论是认为合适还是认为不合适都是可以的,但结合报道内容,显然选择认为合适的观点更为稳妥,也易于从选⽂找寻论据,利于表述。)
(2)回读原⽂,精选论据。明确观点之后需要作简明扼要的论述。应回读原⽂,从原⽂中精⼼挑选有⼒的论据⽤以⽀撑⾃⼰的观点。这⼀点⾮常重要
(3)简要论述,联系实际。适当扼要引⽤原⽂关键句作为论据,还要作精要的论述,以证明观点的正确。有的时候,还要联系实际适度分析,以使论证更为有⼒。
(4)精要作结,回扣论点。最后要⽤⼀句话作精要概述,回扣论点作结。句式参考样式:因此……;基于此,我们认为……简⽽⾔之……
Ⅳ调查报阅读
⼀、调查报告⽂本特征⼀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就调查的⼀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如说明调查的⽬的、对象、经过、时间、⽅式、⽅法和结果等。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还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样的⽂字,提⽰⼀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的中⼼。
2、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三种结构形式。
①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这种结构⽐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个不同的⾓度、侧⾯回答问题,论述⽐较全⾯、透彻,适合表述问题⽐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
③对⽐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写。从⾃始⾄终的对⽐中让⼈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上的对⽐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使读者在对⽐中肯定所是,否定所⾮。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3、结尾。可以是总结全⽂,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由总到分,说完了事。结尾要简短有⼒,有话则长,⽆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材料真实。报告中所运⽤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误。时间、地点、⼈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也不能缩⼩。这是调查报告的⼀个最基本的特点。
2.对象典型。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正确的、反⾯的、现实的、历史的、个⼈的、单位的等事实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进调查报告。但不管从哪⽅⾯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调查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
3.叙议结合。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叙述的⽅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待清楚,但它不是运⽤⽂学具体描绘和形象刻画,是让读者具体了解经验成功之处或错误失误之处,所以要运⽤材料叙述来说明问题。为了揭⽰事物的本质意义,表明作者的主观见解,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要进⾏⼀些议论。但这种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的,要恰到好处、点到即⽌。
4.针对性强。调查报告反映典型,具有⾯上的指导作⽤,因此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必须有针对性进⾏调查研究,对经验或教训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总结,指导群众去弄清他们都关⼼的事情或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法:开调查会、个别访问、蹲点调查、现场察访
三、调查报告阅读⽅法
1.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内容。
(1)迅速准确阅读⽂章第⼀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
(2)阅读全⽂,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
(3)重点精读⼀些调查者总结收集的数据,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研究其核⼼内容。
(4)整合⽂中的信息、把握⽂章结构、概括中⼼意思与其他类型的⽂章读解分析⽅法⼀样。
2.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调查报告是在叙述中把观点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问题。
(1)运⽤⼀个或⼏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相互逻辑关系,从不同的⾓度和侧⾯说明观点。
(2)运⽤对⽐的材料来突出观点。这种对⽐,可以今昔、新旧、正反和成败等的对⽐。通过不同事物不同⽅⾯的对⽐,能够更好地突出事物特点,更好地划清是⾮界线,突出观点。对⽐还可以是具体的事实,也可以是统计数字、百分⽐。
(3)⽤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基本统计数字、百分⽐,都可以反映事物的⾯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在运⽤统计数字说明观点时,要注意它的精确性,要实事求是,要有明确的⽬的性,运⽤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戒盲⽬堆砌数字,淹没观点。调查报告可以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可以先提观点再⽤材料加以说明。有时虽不明显地提出观点,但可以从阐述中看出观点。不管⽤什么样的⽅法,⼀定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度统⼀,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
四、重点题型及解题⽅法
1.调查报告的鉴赏评价。“评价⽂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是调查者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持⾃⼰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尤其是对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进⾏分析,然后作出⾃⼰的价值判断。“评价⽂本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本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考考察⼀般会以正⾯的为主。调查报告的题材通常都是针对性极强的,与民⽣、社情、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较⼤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将⽂章放到当时社会的⼤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评价阐释。“对⽂本的某种特⾊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本的某种特⾊”主要落实于⽂本的思想情感、⽂本风格、语⾔特⾊、设问技巧等⽅⾯。“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先要能指出这种特⾊,然后联系⽂章说⼀说⽂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还要进⼀步指出这种特⾊的好处、效果或不⾜,如果能提出⼀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2.如何对调查报告进⾏探究。紧紧把握考试⼤纲来操作。“从不同的⾓度和层⾯发掘⽂本的深层意蕴”。“不同的⾓度”可以是正⾯的⾓度、反⾯的⾓度,当时⼈的⾓度、旁观者的⾓度等等。“不同的层⾯”指的是⽂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层⾯、美学层⾯、哲学层⾯;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化、风俗、娱乐、艺术、⾏⽂等。“发掘⽂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度揭⽰更多的内容。
“探讨⽂本反映的⼈⽣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要分析归纳出调查对象的⼈⽣观,探讨他的⼈⽣价值,揭⽰他的这种⼈⽣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如果是事件调查,则更多应从时代精神的⾓度进⾏探究。“探究⽂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的见解”。这个考点是考查考⽣的思维的全⾯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章或借助⼯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章内容进⾏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
要注意的是,调查报告本⾝是⼀种极具科学性的⽂体,它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得出观点调查的结果本⾝就极具科学性⼀般不能轻易否定。对调查报告进⾏探究,应更多地从社会价值的⾓度来思考问题,进⾏⼀些社会学的原理,关注民⽣、经济,有时可以从⾃⾝的⾓度来对问题进⾏实例分析。
【⾼考语⽂实⽤类⽂本阅读答题⽅法与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