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八年级举行“悦读经典”活动,下面文段是小语同学的活动感言,请你认真阅读,完成问题。
书是知识的源泉。通过读书,使人的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我热爱读书。徜徉在书中,黄土高原粗犷(kuàng)豪放、刚劲(jìng)雄浑的腰鼓令我陶醉;壶口大气磅礴、震耳欲聋的瀑声令我震撼;大自然花香鸟语、草长(zhǎng)莺飞的语言令我陶醉;勃朗峰色彩斑澜、白云缭绕的景观令我目眩(xuàn)神迷……
正如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所说:“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1. 文中划线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大气磅礴 | B.震耳欲聋 |
| C.色彩斑澜 | D.白云缭绕 |
| A.粗 犷 (kuàng) | B.刚 劲 (jìng) |
| C.草 长 (zhǎng)莺飞 | D.目 眩 (xuàn)神迷 |
4.文中划线句子语序有些混乱,重新排列后,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④②③ | B.③①②④ | C.④①②③ | D.④②③① |
| 项目 | 内容 | 存在问题 |
| 词语积累 | A.战士们见首长那么平易近人,都争着与总司令拉话。 B.虽然他的穿戴随便,不修边幅,但在学习上却是一丝不苟。 C.敦煌莫高窟向游人开放以后,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D.看到地震后灾区许多建筑分崩离析的镜头,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 (1)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 文学常识 | A.《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常用直陈其事、借物譬喻、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 B.白居易作“新乐府”五十篇,体现了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 C.“信天游”是陕北民歌,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回延安》就采用了“信天游”的形式。 D.即席讲话,须根据特定的背景、场合来决定要说什么和怎么说,以取得较佳的讲话效果。 | (2)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3)修改建议( ) |
诵读八下课文,我看见了这样的“少年”:满怀着“① 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的美好追求;拥有着“② _________,③ 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旷达胸襟;展现着“水击三千里,④ _________”(《北冥有鱼》)的凌云之姿;弘扬着“⑤_________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的坚贞精神;最可贵的是,“少年”还能长存“安得广厦千万间,⑥_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兼爱之心。
7. 下列对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蒹葭》一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主人公追求“伊人”求之不得的凄清、冷落的思想感情。 |
| B.《式微》是一首劳动者的悲歌,诗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怨言。 |
| C.《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作者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 |
| D.《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描写了词人苏轼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以“孤鸿”为喻,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请分析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9. 一个好的书名,往往内涵丰富。请仿照示例,解读推荐名著的书名。100字以内。
解读示例:《骆驼祥子》
祥子是小说的主人公,他从农村来到城市,以拉洋车为生。他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他曾连人带车被大兵抓走,逃跑时牵了三匹骆驼卖掉,因此得名“骆驼祥子”。
解读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公一女,嫁为畿辅①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②而语女曰:“而③翁长铨④,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⑤僧保⑥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⑦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⑧。”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节选自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注】①畿辅: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②恚:怨怒。③而:你,代词。④长,长官。这里是“做……长官”之意。铨(quán),“铨部”是吏部别称,其长官称尚书。⑤颁:赏赐。⑥僧保:人名,不详。⑦内:同“纳”,放入。⑧贾:同“价”,钱。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公固知某不贪
②若翁廉
11.下列每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且 迁我如振落叶耳/年 且 九十(《愚公移山》) |
| B.寄言 于 母/鹏之徙 于 南冥也(《北冥有鱼》) |
| C.与公甚相 得 也/既出, 得 其船(《桃花源记》) |
| D. 是 非贿得之/ 是 鱼之乐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 A.王翱的女婿因不满岳父官居吏部尚书却不肯将他调任京城,所以不让妻子回娘家。 |
| B.王翱对女婿的无礼行为很生气,女婿最终受到感召,不再要求调任。 |
| C.太监某临别之际将御赐的四枚西洋珠赠与王翱,但王翱还朝后寻得太监某的两个贫苦侄儿,将四枚西洋珠原封不动地资助给了他们。 |
| D.本文表现出王翱为官刚正廉洁、不徇私情,为人真诚善良、重情重义的高尚品质。 |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②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阅读回答问题。
具有艺术气质的中国古代地图
宋协伟
①一般来说,人们对地图的关注,更多侧重于其实用功能。然而,地图的内涵与外延绝非止于“用”。地图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地图的文化之道也是有待挖掘的。从艺术的维度谈地图,或许可以为我们认识地图提供新的视角。
②中国地图绘制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就广泛运用于军事、农牧业生产、城市建设。到汉代,中国的制图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魏晋时期,裴秀提出了系统的地图编制理论与方法——“制图六体”,该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绘制的《海内华夷图》是中国制图史上的重要作品。宋代的科技得到很大的发展,制图内容涉及全国图、域外图、边防图等,制图者通晓天文地理,能写会画。元明两代则是我国传统制图学的高峰期。中国传统的制图学是土生土长的,尤其是明末以前,基本上没有受到外来影响,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也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
③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技法独特。古人以中国绘画的独特技法,绘制出融合技术和艺术的中国式地图。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就是地图,特别是长卷、大场景的画。如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其本身就是一幅地图。如果将其扁平化,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地图;若再将其浓缩化,就是当今的网络地图。
④中国古代地图还有布局和创作精美形象的特点。在中国式的美学思想和中国古典哲学的指导下,古代地图绘制常按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进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以描写自然山川为主体,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与审美意识。许多中国古代地图多弥漫着绘画的气息,一幅幅精美的地图也就好似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地图和山水画绘制的初衷、手法和目的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今,地图和山水画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与领域。地图成为一种理性的测绘科学成果,山水画则是一种感性的审美作品。
⑤中国古代地图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地图作为测绘技术和绘画的结合体,古人在绘制时,不会像现代这样,用缜密的思维从视觉习惯上考虑地图的符号、色彩标准、字体等方面,古地图所体现出来的是制图者如何从艺术的角度来表达客观的事物,如何来提炼要表达的地理要素。所以,古代地图主要用来表示路线和距离,其次用来显示权力、分配土地、征收捐税、管理灌溉,还用于教育以及美学欣赏。
⑥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制图者往往是在前人所绘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新的版本。因此,在不同的地图中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符号。同时,由于绘本地图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同的地图又不由自主地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一风格在中国古代地图的色调、设色手法和地图符号的表达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⑦到了近代,地图逐渐成为单纯的实用工具,为追求信息表达的精确性与严谨性,地图之外的艺术性、文化性逐渐被抛弃。时代的发展与现实的需求不停地改变着地图的形态,使地图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选自《京城雅集话地图》,有删改)
15. 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许多精美的中国古代地图好似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 |
| B.中国古代地图的主要作用是显示权力和用于教育及美学欣赏。 |
| C.通常,古代制图者是在前人所绘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新的版本。 |
| D.时代在发展,到了近代,地图逐渐成为单纯的实用工具。 |
17.市南区正在征集旅游地图绘制金点子,请你结合文中学到的知识提几点建议。
阅读回答问题。
两进虎跳峡
①虎跳峡在滇西北,它是玉龙、哈巴两大雪山南北夹峙金沙江形成的。江心突兀一块巨石,传说曾有老虎从岸边跳上巨石,再纵身跳到对岸,“虎跳峡”之名由此而来。虎跳峡全长17公里,分为上峡、中峡、下峡三段。
②我第一次进虎跳峡,是从中甸的虎跳峡镇步入上峡的。刚到金沙江畔,便看见对面的玉龙雪山高耸云天,皑皑白雪堆积在重重叠叠的峰脊上。时值盛夏夜雨初收的早晨,云雾游移在群峰间,愈显出玉龙雪山的高深莫测。
③接着,我走上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崎岖山路。这条过于简陋的人马驿道,横系在临江的悬崖上,走在上面既艰且险。到了这里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山路:陡、细、长、险、滑……我觉得自己真像一只岩羊在峻峭的崖壁上颤栗着探行。
④再往前,两岸高山越挤越拢,排列成一道道狭窄的天门。A本来在宽阔江面上舒展流淌的江水,一下子挤进这难以容身的狭谷,它勃然大怒,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这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传响,仿佛洪荒远古开天辟地的遗音。这里不是汪洋大海,但我却感觉到汪洋大海狂暴时的声势和威力:岩在崩,地在动,山在摇。我只觉头晕目眩,脚下站立不稳。据说,漂来的粗圆木和滚落的大石块,在这里都会被粉碎得无影无踪。我只能退到高处,遥遥承受这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刺激……
⑤怀着上峡带给我的震撼走向中峡。迎面来了一队马帮,我闪身到路旁让道,听着马儿们艰难的足音,看着马帮慢腾腾地消逝在远处断崖后面……马帮就是这样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路途艰险,马帮却奋力前行,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峡的谷底礁石遍布,如满天星斗。这些从山上飞滚而来的落石,堆积江中,犬牙交错。江水在其间往复跳跃,浪花推着浪花,旋涡套着旋涡,一路5公里18个险滩相连至下峡。
⑥我对下峡的感受,第二次比第一次强烈。三年后的正月初,我从丽江的大具乡乘车直奔下峡。抵达停车场,我不禁惊叹:“好个哈巴雪山!”仔细俯仰一番:没有零散的峰头断崖,整体性的山岳和巨型斜面板块造就出大气磅礴的雄姿。而后沿着栈道直至江边的观峡台,在台上远眺江两边玉龙、哈巴凌空对峙,峰连嶂合。此景正如清代孙髯翁所写:“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B前往渡口的路上,日头已经偏西,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里却笼罩着浓浓的阴影,几分雄浑,几分肃穆,几分苍凉。
⑦从渡口乘船前往对岸。上岸后发现没有路,我只得寻着人踩过的痕迹,攀藤抓草往上爬,还得时时小心,脚下不能打滑,否则就会坠下深渊。我大汗淋淋地攀登了近1个小时,才算踏上新开辟的公路。
⑧山高峡深,天黑得早,我只好投宿在下峡核桃园的一家小旅店。核桃园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的夜特别深沉,空寂得不像在人世间。浓墨似的山头上方,星星在一块不大的天幕上眨着眼,默默感受夜的静谧。人在此际,内心一片宁静,仿佛世间一切的纷杂都与我无关。我很快就带着白天的游兴进入了梦乡……
⑨第二天拂晓我就出发了,穿越中峡来到了上峡。上峡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修筑了栈道,可直下江边挨近虎跳石。峡中筑了公路,可以通车,游览更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一身豪气、雄奇威猛的虎跳峡。但留在我内心深处的,还是那个不经雕琢、野性十足的虎跳峡。我伫立江崖,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
⑩两次进入虎跳峡,我如同经受了洪炉的冶炼,无论体魄还是心魄,都比过去强健许多。若要问我云南山川最富阳刚之美的地方在哪里,我定毫不迟疑地回答:在虎跳峡!
(选自张鸿源《滇域探秘》,有删改)
18. 阅读文章,完成表格。
| 游览路线
| 自选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 游感,即作者在游览中产生的感想,是游记的灵魂。请分别概括作者两次进虎跳峡的感受。 | |
| 第一次进虎跳峡 | ① _______ →② _______ →③ _______ | A句赏析:④ _______ | 感受:⑤ _______ |
| 第二次进虎跳峡 | ⑥ _______ →⑦ _______ →⑧ _______ | B句赏析:⑨ _______ | 感受:⑩ _______ |
20.游览名山大川让人获得美的感受,作者游览虎跳峡感受到了阳刚之美。请结合你的一次游览经历,说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100字以内。
21. 半命题作文。
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际工具。同学们的初中生活已经过去两年了,回首过去,有老师的谆谆教导,父母的殷殷期望,朋友的暖心陪伴;展望未来,也会有对自己的美好期许……
请以《给 的一封信》为题,完成习作。
要求:感情真挚,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600字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