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2年3月12日在德庆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来源: 发布时间: 2012 - 04 - 01
各位代表:
我受县的委托,现向大会报告2011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人民团结一致,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德庆”核心任务,进一步抢抓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的重大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立足“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加强谋划、狠抓开局,突出工业主战场,全力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全县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较好,完成了县十四届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7.1%,完成年计划的10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27.1%,第三产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15.5%。
(一) 工业经济平稳上升,质量效益明显改善。去年,我县以推进工业二次创业为目标,以园区开发建设为载体,以承接产业转移、技改扩产和项目促建为抓手,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快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49.93亿元,增长37.9%,完成年计划11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75亿元,增长36.8%;工业用电量35149千瓦时,增长32.5%;主要工业企业完成税收2.2亿元,增长36.6%。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林产化工、木材深加工、电子机械、水泥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实现147.8亿元,增长57.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5%。骨干企业稳步发展。大亚木业、石井水泥、德通公司等主要骨干企业实现满负荷生产,全年税收超千万元企业达10家。新增产能逐步形成,悦城新型建材基地一批企业陆续建成投产,恒球、金顺通、德圣等新投产陶瓷企业初步发挥经济效益,石井水泥二期、金辉罗洪水泥70万吨粉磨站、泰禾公司高档纬编针织弹力面料等项目已陆续达标达产。工业技改有序开展,全县新上技改项目11项,项目总投资9960万元,完成投资5388万元。
(二)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年落实粮食作物面积36.49万亩,总产量12.03万吨,分别增长0.1%和4.5%,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00.1%和101.9%,其中水稻面积32.67万亩,总产量11.27万吨,分别增长2.8%和0.58%,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02.8%和105%。柑桔主导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全县种植面积达30万亩,投产面积27.5万亩,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全面深入到位,为全年柑桔丰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2011年,柑桔总产量达12亿斤。在生猪等主要畜禽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因素带动下,畜牧业生产呈现平稳发展,猪、沼、果综合利用示范户达323户。全县生猪饲养量29.1万头,增长13.4%,肉类总产量2.09万吨,增长9.2%。山地鸡养殖852万只。优质蔬菜示范基地种植面积4300亩。完成造林面积2.16万亩。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1.96亿元,增长7.6%,完成年计划113.3%。
(三)旅游经济人兴财旺,城乡消费进一步活跃。围绕2011年“中华文化游”旅游主题,充分整合龙母诞庙会活动、孔庙庙会活动、地方特色美食等,以节庆假日作为旅游重头戏,积极打造“珠三角首选休闲度假区”。春节及“五一”、龙母诞期等各种节庆日人气旺盛,全县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迅速攀升。2011年,全县旅游总人数4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45亿元,分别增长20.8%和22.5%,为年计划的103.2%和106.2%。城乡市场畅旺,消费稳步增长,全县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3.9亿元,增长20%,为年计划100%。市场物价仍在高位运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5.5个百分点。
(四)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悦城新型建材基地、县城工业区危化专区,官圩工业园二期开发、悦城一河两岸、碧桂园房地产等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其中,县城林产及精细涂料化工工业区已开发面积4200亩,入园企业47家,已投产企业17家;官圩工业区已累计完成开发面积1193亩,入园企业15家,已投产企业14家;悦城新型建材基地已完成东片区(陶瓷产业示范区)开发面积3200亩,入园企业13家,已投产企业6家。三大工业区累计开发面积近1万亩。此外,投资20亿元的盘龙湾现代休闲中心(奥威斯项目)已完成征地1000多亩,城区管道燃气项目已开展相关前期工作,肇庆220千伏康州(德庆)输变电工程在去年12月已开工建设。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西气东输广州至南宁支干线德庆段建设工程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公路升级改造、城区“三旧”改造等加快实施,全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4亿元,增长33.5%,完成年计划100%,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02亿元,增长53.7%,房地产销售面积12.79万平方米,增长20.5%。
(五)外贸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县完成外贸出口总值1.24亿美元,增长9.5%,完成年计划101.1%。迪爱生、银龙、基原基信、德通等重点出口企业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食品、婚纱、电子产品等新兴出口产品逐步成为我县出口增长点。实际吸收外资3802万美元,增长10.2%,完成年计划103.9%。坚持以资源换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更加注重挑商选资,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大项目招商取得了新的突破,2011年,全县共落实招商项目28个,项目总投资52.3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16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加强与上级各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一年来,全县共组织上报向上争资项目412个,获审批项目204个,实现到位资金4.亿元,实现性融资到位资金3.85亿元。
(六)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运行态势平稳。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41亿元,增长18.2%,完成年计划100.2%。其中:国税收入5098万元,增长17.8%,地税收入1.996亿元,增长58.0%,财政税收2.91亿元,增长0.9%。财政综合增长率为16.74%。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2011年,全县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62.37亿元,增长20.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04亿元,增长11.1%,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31.05亿元,增长26.5%。
(七)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劳动就业形势逐步向好。随着一系列积极就业的逐步落实到位,并通过举办系列招聘活动,多措并举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全县就业形势逐步向好,全县新增就业人数4561人,完成年计划的101.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3%,在控制计划范围之内,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808人,召开各种企业用工招聘会46场次,帮助县内企业解决用工4510人。人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5060元,增长10%,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万元,达10490元,增长13.8%。
(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2011年,全县共有5个镇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高考工作再创佳绩,全县高考上省三A线1422人,艺体类上线人数连续3年全市第一,万人口本科及三A上级率继续排在全市山区县前列。医药卫生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常住农业人口参合覆盖率100%。“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县人口出生率10.76‰,人口自然增长率5.33‰,均在市的考核指标范围内。“科技强县”战略得到深入推进,2011年全县荣获市以上立项科技项目10项,其中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市科技项目6项。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悦城“龙母诞”庙会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县新增扩面参保3987人,完成年任务114%,至2011年底止,全县参加养老保险18198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7980人,新农保参保15.88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147%,我县被省评为“广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达标单位”。各项民生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全县共完成19条省卫生村和40条生态文明村的创建任务,受益人口达1.07万人,全县生态文明村和省卫生村累计分别达1139条和329条,创建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全省山区县前列,回龙镇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镇。岭南新民居试点建设基本完成,城乡呈现新面貌。新建廉租住房20套1150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400套。完成300人以上大自然村道路硬底化52公里,新农村建设、饮水安全、危房改造、救灾济贫等各项民心工程得到全面落实和实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1年我县的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从全县GDP总量来看,虽然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由于基数小、总量仍不大,与周边其他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多种制约因素影响经济后续发展。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项目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电力供应、节能环保要求、原材料及产品价格波动、企业用工等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出口企业由于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和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以及人民币升值、部分化工产品出口退税取消等因素,对出口企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三是农业抵御风险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柑桔病虫害(黄龙病)、极端天气、市场变化等因素,对我县柑桔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四是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仍然过高,达到51.6%,同时财政预期增支压力大。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12年是新一届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确保完成“四年大发展”目标的决战之年。当前,我们仍将面临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世界经济不景气局势依然,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和稳健的货币,保持宏观经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我县当前的发展形势,预测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去年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健康适度较快发展的态势,综合判断,兼顾年度计划与“十二五”规划、珠三角《规划纲要》 “四年大发展”目标相衔接,2012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增长计划如下:
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5.2%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
第二产业增长:25.5%
第三产业增长:15.4%
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4.2%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初定3.3%(以市下达任务为准)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比口径)增长:12.0%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
农业总产值增长:5%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
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7.5%(以市下达任务为准)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2%(以市下达任务为准)
旅游总人数增长:10%
旅游总收入增长:12.5%
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增长:8%
农民人均年纯收增长:8%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控制在4.5%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初定2.8%以内(以市要求为准);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市要求范围内。
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把全县各方面工作重点放到“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德庆”的核心任务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加强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此,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提质升级,稳步增强整体竞争力。以、市召开的推动全市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为契机,加快园区工业发展步伐,全力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把确保重点骨干企业的正常生产,推动一批在建企业投产作为实现今年工业发展目标的主要举措,特别是在目前我县电力缺口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积极向市争取用电指标,科学合理调配,确保重点骨干企业的正常生产。要加快推进恒球、德圣、信和、新顺兴等已建成并投产的6家陶瓷企业尽快达标达产,实现新增工业产值15亿元以上,加快天脉、伟邦陶瓷、新东航环保材料等企业的建设,形成新的产能。组织实施好泰禾、德通、通达等公司的技改扩产项目,力争县城工业区风机配套基地9家企业年内建成投产,力促广东大道化工、中元高新、阳光油墨、一洋化工等一批涂料化工企业开工建设并部分建成投产,实现建设一批、投产一批、见效一批。进一步夯实我县工业发展基础,以“一园三区”引领我县新型工业化,加快编制和完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完成顺德龙江(德庆)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规划调整工作,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积极争取省从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园区扶持,尽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接产业转移水平。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产业化和项目带动,做大做强农业优势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效益农业转变,着力抓好柑桔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确保我县柑桔主导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调整和优化种植业、养殖业结构,扶持发展农业大户,推进产业化基地发展,继续大力推广“猪—沼—果”综合模式,发挥优质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的作用,带动优质蔬菜的种植,积极试点推广良种山楂种植,促进果、蔬、稻、药、林五大农业基地发展,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以广东省水利建设示范县项目为契机,加快我县农田水利、农田路网、水库灌渠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力。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抓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积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确保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总量。坚持“旅游旺县”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以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为基础,推动德庆旅游加快发展,并带动商贸、物流、金融、信息等服务业发展。重点抓好盘龙湾奥威斯旅游休闲度假区、悦城龙母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我县旅游业向高端休闲旅游发展。加快香山公园、大广山六祖文化景区规划建设。谋划举办“广东·德庆首届中国龙文化节”,突出抓好“龙”字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推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加强和完善旅游管理,把我县建设成为珠三角首选休闲度假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结合当前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合理布局商贸购物网点,继续实施城乡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无线城市”建设为重点,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加快我县信息化进程。
(四)加强重大项目建设,有效扩大投资规模。一是保在建、促开工。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面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成立重大项目建设专责小组,建立和完善严格的“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的抓落实机制,定期不定期召开项目促建联席会议,加强重点项目跟踪管理,积极解决项目的征地、拆迁、审批、筹融资等瓶颈问题,全力推进已初步列入省市2012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征求意见稿)的4个项目(奥威斯、顺德龙江产业园、德庆大桥、大塘水闸、广东大道化工)加强监督检查,加大促建力度,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今年5亿元的投资计划。同时,切实做好西气东输二线广州至南宁支干线肇庆(德庆)段工程的协调、推进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全力推进一批在建项目加快实施建设,力争部分项目在年内建设投产,主要有肇庆220千伏康州(德庆)输变电工程、县城工业区的9家风机配套企业、危化专区的13家涂料化工企业、悦城新型建材基地天脉陶瓷等3家陶瓷企业,加快推进盘龙湾休闲度假中心、县人民医院迁建、大桥电排站、大塘水闸、德庆粮油储备加工仓库、德庆城区管道燃气等一批项目的开工建设。二是早谋划、强招商。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围绕做强做大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船舶制造维修业、能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深入研究和利用国家、省的产业,把谋划重大项目与促进我县经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以“一园三区”作为重要招商载体,实行定向招商,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国内知名民企行业龙头为招商重点。全力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和配套项目,并加大力度,科学谋划,力争一批规模型、创税型的重大项目落户我县。重点抓好肇庆火电厂、国电南方分公司风电项目、悦城西区码头、肯尼斯旅游度假村、电化无缝钢管等项目尽快落户我县建设。
(五)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以实施我县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为契机,加快完成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完善各镇规划修编,加快推进中心镇带动战略,以“两城一镇(县城、悦城、莫村镇)引领我县城镇化建设,积极组织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抓好我县城区管道天然气、城区污水管道配套工程、悦城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建设。抓好以大型房地产综合开发为重点的城市建设,加快“三旧”改造步伐,加快推进山头仓小区、县城南改造项目及悦城“一河两岸”、聚龙湖畔、雅怡花园三期、百福明珠等楼盘建设。以推进我县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继续推进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提高酒店、餐饮、商贸等服务水平,启动创建省卫生县城工作,优化城区环境,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六)加快推进重点民生工程,进一步提升全民幸福感。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引领幸福德庆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开展文艺下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村入户”。优先保障教育支出,全面推进中小学规范化学校建设,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继续抓好教育创强工作,把我县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县。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制度,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完善实施积极就业,实施扶贫创业带动就业计划,积极推进“双转移”工作。加快完善医药改革,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成果,积极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院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提高重大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食品、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监管,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抓好物价监控,确保商品价格稳定。抓好全民安居工程建设,积极建设保障房工程,逐步解决城乡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大力促进科技进步,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创新。继续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抓好校车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确保社会平安和谐。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做好生态环境建设,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依法依规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形势,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工作报告》的精神上来,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思想,科学谋划,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经过努力,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就一定能够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