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素质。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思想道德修养等。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国家的基本形式和政体,尊重国家法律和规定,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并培养爱国敬老的情感。
3.了解及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了解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懂得维权和遗传知识。
4.弘扬先进的民族精神、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传统,推动全体学生形成真、善、美的良好风气。
三、教学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学习课文、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景点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先烈在建设祖国中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并且展开“我为祖国,祖国为我”教育,鼓励学生发扬集体主义办学精神,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同时,借鉴家风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之中提高爱国敬老和尊敬价值观念。
2.法制教育
通过、法律、法规、制度等教材的讲授,让学生裁判案例,讨论常见侵权行为,理解维护各自权益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法律观。同时组织学生学习从案例中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思考与判断能力,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遵守法律,懂得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3.思想道德修养
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道德的含义、价值和功能,培养高尚品德和行为修养,树立合法合理合情的价值观。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生活中鼓励学生团结互助,倡导新风正气,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宣传观念,认真遵守法律和规定,自觉抵制不法行为,努力为社会稳定和谐、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努力。
2.难点:让学生自主实践,了解人生的方向,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强调自我完善和对于人生的规划。同时,借助多种非书面化的课程情境,培养抵抗外在诱惑和内部冲动,学会管理和调整情绪的能力,为发良心,行善之事奠定基础。
五、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2.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和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通过学生拓展实践机会,引进跨界教学模式、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多元化形式,让学生接触社会,释放个人能量,把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使其从站在个人角度,逐步贴近真实生活,感受到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实际效益。
六、教学评估
1.组织学生经常性调查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实现定向改进。
2.随堂测试、问答、论文、调研报告等方式,考核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与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建立个人“好习惯”。
3.组织线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与思考能力,比如:政治辩论、文艺活动、志愿服务等,总结个人体验,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七、教学资源和条件
1.对于学校政治学科必须完成的课程安排,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合平时的社区教育、社团活动、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融合式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与全人教育服务。
2.组织召开青少年思想道德在校教育活动,邀请有关部门及行业专家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发展硕士等方面的讲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