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丽娟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04期
摘 要:从供应链风险、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来源、供应链风险评估4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供应链风险;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来源;供应链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006-02
1 供应链风险的概念
供应链风险概念的提出,最初是基于对供应风险概念的研究。它是风险在供应链领域应用的一个特例,至于供应链风险的定义,相关的说法很多,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一些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供应链风险进行了界定。
根据Deloitte咨询公司2004年发布的一项供应链研究报告,供应链风险是指对一个或多个供应链成员产生不利影响或破坏供应链运行,使其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导致供应链失败的不确定性因素或意外事件。
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把供应链风险定义为供应链的脆弱性,供应链风险因素的发生通常会降低供应链运行效率,增加成本,甚至导致供应链的破裂和失败。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将使供应链运行安全,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供应链的运行绩效。
关于供应链风险的定义,《Decision Makers Direct》上的一篇《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将其界定为:一切能够扰乱供应链正常运作的威胁。
Paulsson在其文章中指出脆弱性(Vulnerability)、混乱(Disruptions)和干扰(Disturbances)都是用来描述供应链负面影响的术语。
我国著名供应链管理专家马士华教授侧重从供应链外在环境和内在结构的不确定性出发,认为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产生内生不确定和外生不确定性的因素.并认为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不确定性总是和风险联系在一起。
王燕(2008)指出,作为一种特定领域的风险,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链企业在运营过程当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使供应链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的大小及可能性。
丁伟东(2003)等指出供应链风险是一种供应链潜在的威胁,会导致供应链系统的脆弱性,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破坏,给上下游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带来损失和损害。供应链上的各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彼此依赖,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波及其他环节,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2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涵义
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2002)给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定义是识别和管理供应链风险,协调供应链成员从整体上减少供应链的脆弱性。从而消除、减轻和控制供应链风险。
Chapmen(2002)等将其定义为:通过协调供应链各成员,识别和管理供应链内外生风险,以从整体上减少供应链的脆弱性。C.S.Tang认为供应链风险管理就是要通过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调或合作来确保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利益和连续性;Paulsson认为,供应链风险管理就是与供应链中的各方共同协作或独自进行,运用风险管理的工具去处理那些由物流或相关活动引起的或受其影响的供应链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根据Deloitte咨询公司2004年发布的一项供应链研究报告指出,供应链风险管理是贯穿于供应链运作的始终而寻求供应链战略、技术与知识、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等优化构建设计的协同过程。它的目标是为达到供应链的安全持续运行,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而控制、监督和评估供应链风险。
宁钟(2009)指出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行动以规避或消除风险,因此把供应链风险管理可定义为:通过供应链成员之间协作,识别和管理供应链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来降低整体供应链的脆弱性。
3 供应链风险的来源
关于供应链风险来源的分类方法,研究者们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
Cranfield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心的供应链柔性研究报告总结出供应链风险来源的16个主要方面,包括企业的管理活动和行业趋势,主要有准时化生产、过度关注成本的降低、全球化采购、单一供应商、集中分销、外包等等。
Suh and Kwon(2000)认为供应链中的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合作伙伴之间信息的共享,如果合作伙伴滥用其他供应链成员的信息其危害是巨大的。
Norrman和Lindroth(Norrman,Lindroth,2001,2002)指出供应链风险类型包括:需求不确定,上游事故的冲击,由于外包而发生的角色和责任的转变,上下游业务特征的不匹配,供应链产能风险,信息与合作风险,产品周期和上市时间的缩短及准时递送时间及提前期的缩短。
Harland等人(2003)认为供应网络复杂性的增加是供应链风险的主要来源,而引起供应网络复杂性增加的主要动因是产品服务的复杂化、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外包的扩大以及全球化。
Juttner等人(Juttner,et al,2003)按照供应链风险的来源、结果、驱动力和缓解策略,把供应链风险的来源分成三类:环境风险、网络风险和组织风险。
Paulsson(2003)在其评论文章中还提到了导致供应链风险的因素:过分关注效率而不是效果、供应链的全球化、集中生产和集中配送、外包增长的趋势、需求的多样性以及缺少可见性和控制手段。
Morgan James(Morgan,James,2004)对各种风险类型的重要性进行排名,名次从高到低依次是经济风险、恐怖主义相关风险、风险和其他风险。
Kleindorfer & Saad把供应链风险分成两类:第一类指的是调节供给和需求一致性的风险,第二类指的是影响供应链正常营运的风险,例如天灾、恐怖袭击,或是罢工都可算在此类。
Sunil和ManMohan(Sunil,ManMohan,2004)。他们对各种供应链风险进行了总结,把风险的类型归结为中断、延期、信息、预测、知识产权、购买、应收账款、存货、产能。
比较全面和具有代表性的是Mason-Jones & Towill的观点,他们认为供应链中应该有五种风险源,分别是环境风险源、需求风险源、供应风险源、程序风险源以及控制风险源。
(1)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源主要是由外部环境不确定所构成的,大致可以分成政治(如伊拉克战争)、天灾和社会性(如恐怖袭击)三类风险源。
(2)需求风险源:任何在外向物流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都可以归类为需求风险。
(3)供应风险源:Zsidisin认为供应风险是度的概念,他将供应风险源大致分成两类:一方面是供货商方面,这类风险主要包含了供货商无法掌握需求变动、供应商方面的质量问题以及供货商无法跟上科技变化等等。另一方面是供应市场特征导致的风险,主要包括了单一供应源以及市场产能的等导致的风险。
(4)程序风险源:程序风险源指的是在供应链中各伙伴间合作的执行方式,随着产品特性而采用不同的供应链策略时,特定供应链上的合作关系及执行方式也会随之改变。若是能随着不同的产品及市场特性采用适合的供应链合作程序,将可以大大降低风险。
(5)控制风险源:控制风险源指的是在供应链中决策的机制、,或是规定,其范畴很广,诸如订购量、批量或是安全库存等都包含在里面。
4 供应链风险的评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供应链也日趋复杂,供应链中断事件的频繁发生及其严重后果使得供应链风险评估方法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供应链风险评估是在单个风险水平估计的基础上确定供应链整体风险水平的过程,是估计单个风险的性质,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发生时间及其后果影响的大小,然后再进行综合评价来确定供应链的总体风险水平以及风险能否被接受的过程。
Pater(2001)提出了供应链的评分方来度量风险,并用5个案例研究来展示他们的方法。在其文章中定义了供应链暴露(supply chain exposure)的概念,并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评分方法来进行评估。这种方法对于初步评估供应链的风险是有意义的,可以让企业迅速认识到脆弱性的来源是什么,而且如何改进。但方法的主观因素很大,其使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人的素质。
丁伟东等(2003)利用模糊风险因素分析法进行供应链风险评估,并通过计算供应链系统的可靠性来衡量供应链系统的风险,提出了供应链可靠性评估矩阵,具体有4个步骤:①选定评估因素,构成评估因素集;②根据评估要求,划分等级,确定评估标准;③对各风险要素进行评估,得出评估矩阵和权重矩阵;④进行数算,计算出每个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定义企业的可靠性。这种定量研究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没考虑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而且也没有具体说明采用什么方法来评估风险因素的风险值。
Hallikas(2004)研究了网络环境下的风险分析和评估,以及供应商网络风险管理过程,文章关注的焦点是网络协作产生何种风险,以及如何在网络协作中进行风险管理。Hallikas从风险事件的概率和结果的角度半定量化地研究供应链风险评估,主要是从财务角度进行评价,同时考虑到一些非物质结果,例如信任、荣誉、知识的退化等一些难以货币化的因素。将概率和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并将结果以一种风险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来。这种评估能加强企业对内外环境的理解。Hallikas的半定量化的研究方法为供应链的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框架和思路。
5 供应链风险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1)定量研究的加深。目前所提出的各种供应链风险防范措施和方法大多属于定性的,定量研究成果较少,已有的定量研究成果大都集中在供应链风险的测度和最优化风险决策上,从总体上讲存在模型的适用性需要改进的状况。
(2)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风险预警系统或预警机制的研究已在其他领域广泛展开,鉴于其他领域的风险预警系统或预警机制在防范和控制风险方面的作用,有关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或预警机制的研究也必将很快展开。
(3)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供应链中组织间的信息共享和知识转移将引起大量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改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让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获得充分而真实的信息,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实现,如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 丁伟东,刘凯,贺国先.供应链风险研究[J].中全科学学报,2003,13(4).
[2] 宁钟,孙薇. 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评述[J].管理学家,2009,(2).
[3] 王燕,刘永胜.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述[J].物流技术,2008,(8).
[4] 周艳菊,邱莞华等.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进展的综述与分析[J].系统工程.2006,24(3).
[5] Chapman Peta1.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y[J].Logistics and Transport Focus,2002,4(4).
[6] Chfistophen S.Tang.Perspectives in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S].Production Economics,2006,(3).
[7] Cranfield Management Schoo1.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y[R].Cranfield University,2002.
[8] Deloitte.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R].2004.
[9] Harland Brenchley and Walker.Risk in supply networks.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O03,(9).
[10] Kleindorfer P R,Saad G H.Managing Disruption Risks in Supply Chains[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5,4(1) .
[11] Juttner U,Peck H,Christopher M.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Outlining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03,6(4).
[12] Mason-Jones R,Towill D R.Shrinking the Supply Chain Uncertainty Cycle[J].Institute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Control Journal,1998,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