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襄阳市2011年数据概况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32.2亿元,是2007年的2.7倍,占全省的比重由8.4%提高到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76.5亿元,是2007年的4.1倍。
二、襄阳高新区园区发展现状
襄阳高新区位于襄阳市北部,是1992年11月经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辖区总人口21万人,总控制面积20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80平方公里,是我国汽车工业、军工企业的聚集地和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技术、智力最密集地区。现有各类注册企业3000多家,其中,工业企业1000多家,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65家;有法国标致雪铁龙、美国德纳、美国康明斯、日本日产、新加坡佳通5家世界五百强投资企业,上市公司6家,工业产值过200亿元人民币企业2家,10-50亿元人民币企业20家。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13亿元人民币,其中规模以上汽车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人民币;高新技术企业产值856亿元人民币。经过二十年的快速发展,高新区已成为汽车产业的集聚区、新兴产业的引领区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区。
襄阳高新区共有十六张国牌,新增“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目前全国只有我区和大连高新区两家)和“国家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产业集群试点”以及“国家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三、高新区目前产业分布情况
高新区目前已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龙头,以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为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高新区的龙头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东风汽车公司襄阳基地为主体,宽领域、多层次中小企业为配套的产业群落,汽车动力、整车制造、汽车研制开发和零部件制造四柱鼎立。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中重型车桥生产基地,中航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座椅调角器生产企业,区内还有科研设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轿车开发中心、轻型商用车研发院,亚洲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汽车试验场和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高新区着力培育的新兴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从电池、电机、驱动系统、控制器、充电机、客车底盘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聚集了东风旅行车、宇清电动、国通青山、骆驼蓄电池等30多家企业,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被授予“国家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产业集群试点”和“湖北省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航空航天产业是高新区的特色产业。区内建有我国航空生命安全装备制造研发中心、亚洲最大火箭橇滑轨试验场和舱天火箭固体推进剂研发中心,开发的军工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高新区大力实施军转民工程,推动军工技术与民用产品相结合,航空航天企业已研发生产涉及汽车、民用航空器、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100余类产品。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以大力公司、追日公司、泰和公司、天工公司等为代表的30多家企业组成了全国最大的电机控制集群,主要生产电机控制与电能补偿装置,已经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领跑者,其产品已占据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高新区因此被授予“国家电机控制及电网优化装置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领域,以追日新能源、新华光、国网绝缘子、回天胶业、大同气磁等公司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主要生产光伏逆变器、特种光学玻璃、合成绝缘子、汽车粘胶剂和气磁发动机等产品,企业产销能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均为第一。
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襄阳软件园为依托,高新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光电子、软件和服务外包等四大门类产业体系。
四、今后重点引进行业
“十二五”期间,高新区拟充分发挥支柱产业大企业、大品牌的特色优势,以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契机,按照“强化特色、强化储备、有序多元”的发展思路,形成“以汽车产业为支柱、以新能源汽车为引擎、以新材料、电机控制与航空航天为支撑、以生物技术、电子信息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健全商务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以物流、交易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努力构筑产业高端化、布局集群化、技术创新化、标准国际化、资源集约化的创新型特色产业体系。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一个两千亿级支柱型特色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预计2015年,园区汽车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工业增加值760亿元。
二是培育一个保五(百)争千亿级引擎型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预计2015年,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工业增加值160亿元。
三是壮大两个百亿级培育型产业集群:生物技术,预计2015年,园区生物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工业增加值40亿元;电子信息,预计2015年,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工业增加值60亿元。
四是提升两个五十亿级支撑型产业集群:新材料、电机控制与航空航天。预计2015年,园区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工业增加值20亿元;电机控制与航空航天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工业增加值60亿元。
五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2010年,园区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300亿元,约占园区总收入的30%。
五、土地规划及扩建计划
一是有序推动园区空间拓展。
预计2015年,高新区产业用地土地产出标准达40亿元/KM2,需要新增产业用地65.5KM2,按当前产业用地占园区总面积同比例拓展,园区面积将拓展286KM2 ,使总面积达到380 KM2 。
二是加强土地管理。加强研究土地供给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形成产业用地有序供应机制。根据园区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立完善的土地收购储备机制,完善土地储备库蓄水池的作用。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土地供应。编制《襄阳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报告》,展开合理评价。
三是集约利用新增产业用地。加强土地利用评估,确立以地均GDP、地价水平、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地均利税、万元GDP能耗、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公共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指标为主体的集约用地综合评价体系。健全动态评估和考核制度。
六、土地价格及标准厂房租金
土地优惠
1、用地。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土地价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六类工业用地22.4万元/亩或十一类工业用地9.6万元/亩进行招、拍、挂。对于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我区从财政产业扶持基金中给予奖励。
2、在办理土地手续相关行政规费方面,免收或给予财政补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地形图、土地交易费、文物勘探、保护费、招投标综合服务费、质量监督手续费、安全件服务费、工程定额测定费及施工企业劳务分包案的费用。对土地管理费、征地服务费、土地登记代理服务费、土地测绘、土地评估报告等费用进入土地收益成本。
标准厂房租金
目前我区标准厂房租金分两种。一是单层厂房租金,价格是12-15元/平方米;二是多层厂房,租金按10元/平方米计。
七、水、电、天然气价格、招工成本
项目所涉及的营运成本可以说非常低廉。襄阳市区建有自来水厂6座,日供水量79万吨。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城而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目前生产用水价格为1.95元/吨(含污水处理费0.8元/吨)。电价格:1-10KV为0.496元/千瓦时;35-110 KV为0.481元/千瓦时;110KV以上为0.466元/千瓦时。襄阳目前就业工人平均工资为900-1300元/月,中层管理人员平均工资为1200-2000元/月,高层管理人员平均工资为2000-4000元/月。具体到每个企业时,职工工资水平由企业根据当地部门公布的工资指导线,通过集体谈判确定。
七、投资密度
目前为240万元/亩。按十二五规划40亿元/km²计,合每亩267万元(2015年)。
八、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战略目标与发展愿景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0-300亿元,工业增加值60-90亿元。
产业定位:以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光电子、软件及服务外包为重点,积极培育智能仪器仪表、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力争发展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新兴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电子生产基地,湖北省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华中地区新兴的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
重点领域:大力发展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光电子、软件及服务外包四大领域。汽车电子领域,重点发展汽车电子照明控制系统、汽车智能仪器仪表、汽车导航系统、车载娱乐装置、汽车半导体器件等领域;消费电子领域,重点发展手机、家电、数码产品及其他;行业应用软件领域,重点发展发展流程行业控制和管理软件、组态软件、医院物流管理软件、财务审计软件、教育娱乐软件等行业应用软件,研发广泛应用于仪器、电子产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服务外包业重点发展发展数据录入、图文处理、呼叫中心、软件服务、后台支持、信息工程监理、信息安全测评、信息技术咨询等信息服务;光电子领域,重点发展LED、光器件、光电显示等领域,大力发展光电关联产业,推动光伏产业跨越发展。培育发展智能仪器仪表、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领域。
发展原则:“产业融合、改造提升”,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实现信息化和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壮大集群、突出特色”,突出基于本地汽车产业特色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后发优势、高端制胜”,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高端产业领域,并有选择地承接沿海信息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突破市场、强化辐射”,突破市场瓶颈,强化产品品牌的辐射力与穿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