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先秦哲理寓言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6:11:13
文档

先秦哲理寓言

先秦哲理寓言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们办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顾客观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甚至弄巧成拙。 一傅众咻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
推荐度:
导读先秦哲理寓言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们办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顾客观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甚至弄巧成拙。 一傅众咻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
先秦哲理寓言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们办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顾客观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甚至弄巧成拙。

  

一傅众咻

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往往是关系事情成败的重要因素。

  

不龟手之药

宋国有个人擅长配制使手不冻裂的药,他家世代以漂洗丝绵为业。有人听说这事,愿出百金购买这个秘方。宋国人想:我世代漂洗丝绵,收入不过几金,现在一下子就可得百金,还是卖给他吧。那人买了秘方后,就去游说吴王。恰好吴国与越国打仗,冬天,吴国士兵涂了那药,手脚不冻裂,因而打败了越军。吴王就给他封赏了土地。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同一物品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它所发挥得作用往往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需要加以使用,才能做到物尽其用。用人也是这样。

  

拊马不时

夫爱马者,以筐盛屎,以大蛤蜊壳盛尿。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这人的头碰破了,胸骨也撞碎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顾及客观效果,不同的场合应才用不同的方法。如果只凭良好的愿望,不考虑具体对象和客观效果,就可能好心办坏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不材之木

姓石得匠人达到齐国去,经过曲辕这个地方,看到一棵可造数以十计的船的树。但匠人却不看,竟然不停地赶路。他的学生很奇怪,问:“我随先生学艺以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木材,而先生却看也不看,为什么?”匠人说:“这是一棵疏脆无用的树,用来造船就会沉,用来造棺材就腐朽得快,用来造器具就会很快被虫蛀,这是一株不能用作木料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会这么长寿。”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看待事物要看其实质 ,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东施效颦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学习别人要有所分析,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条件,盲目地模仿人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鲁侯养鸟

从前鲁侯养了一只海鸟,每天向它献酒,演奏乐曲,设牛、羊、猪三牲供奉。但海鸟却忧郁不食,三天就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办事情要看对象,不同的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待,不可千篇一律,强求一致。如果单凭主观愿望办事,不看具体对象,就会把事情搞坏。

  

腾猿处势

当猿猴生活在树丛中时,攀援着树枝,在其间称王称长。即使著名的射手,也没有办法瞄准它,但是,当它落到灌木丛中时,就谨慎小心,左顾右盼,害怕得发抖。并不是它的筋骨不灵活了,是因为它所处的环境不利,不能充分发挥它善于攀缘的本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努力造就有利的客观环境,让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务使英雄有用武之地。

  

鲁少儒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说:“鲁国有许多儒士,学习先生的道家学说的人却很少。”庄子说:“鲁国很少儒士。”哀公说:“整个鲁国的人都穿着儒士的服装,怎么说鲁国少儒士呢?”庄子说:“     有学问的人不一定穿着儒士服;穿着儒士服装的不一定是懂得儒家学说。”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是看人看问题,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实质。二是研究学问,不能只求形式,弄虚作假,而要注重实际,注重真才实学。

  

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作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郑人买履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办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应墨守成规,迷信教条。

  

割肉相啖

齐国有两个好勇的人。一天,两人一起喝酒。一个人说:“我们买点肉来下酒吧。”另一个说:“你身上有肉,我身上也有肉,为什么要另外买肉呢?”于是,他们两人准备好调料,就拔出刀来互相割肉吃,一直到死为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勇敢要用在恰当之处,否则就失去意义,甚至会做出蠢事。

  

荆人涉楚

荆人欲袭楚,使人先表雍水。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社会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处理事情也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把事情看成静止不变,不去适应新的情况,采用新的措施,结果必定遭到失败。

  

引婴投江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在办任何事情时,不要一味蛮干,要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关键所在,再想方设法加以解决。关键问题解决了,事情就可以办好。如果只是孤立地看问题,不考虑问题的症结,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情也就无法办好。

  

偏枯之药

鲁人有公孙辍者,告热闹曰:“我能起死人。”人问其故,对曰:“我固能治偏枯(半身不遂),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不可以为全者也。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事物有质与量的差别,我们不能混淆两者的界线。事物的用途有大有小,我们要恰如其分地使用它,决不能无限度地乱用,机械地只从量的大小上类推,就会闹笑话,犯错误。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看问题应看其本质,不能只注意表面现象。否则就会看错弄错。 

  

哲学中的名言、名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对待知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弄虚作假,体现了唯物主义精神。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事

物的本来面目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揭示了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

4、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说明人们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热闹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鼓励人们应当有所作为。

5、“祸兮福之所;福兮祸之所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曲则全,枉则直,  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任何矛盾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起蛙声一片。

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不依赖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文档

先秦哲理寓言

先秦哲理寓言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们办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顾客观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甚至弄巧成拙。 一傅众咻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