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6:12:26
文档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返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B.我们曾仰面
推荐度:
导读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返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B.我们曾仰面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返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

B.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C.在阳光下,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滴,看上去好像离眼前近了许多,也陡峭了许多。

D.王经理很注意自己的仪表,每天都西装革履,不修边幅。

2.(2分)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顼是(    )

A.刘备一一三顾茅庐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林冲——倒拔垂杨柳

D.刘姥姥一一进大观园

3.(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譬如/偏僻    栅栏/姗姗来迟    前仆后继/赴汤蹈火

B.儒雅/懦弱    侍奉/恃才傲物    咄咄逼人/相形见绌

C.卡片/关卡    屏障/屏息凝神    置之度外/度日如年

D.殷勤/殷红    咀嚼/咬文嚼字    风调雨顺/南腔北调

4.(2分)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左右流之/道阻且右

B.凄神寒骨/拣尽寒枝不肯栖

C.女有归/归来倚杖自叹息

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求其能千里

5.(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怠慢        帷幕        袖手旁观        分崩离析

B.严峻        翌日        格物致知        相辅相承

C.悬殊        襁褓        不修边副        自圆其说

D.逗留        枷锁        名副其实        接踵而止

6.(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是中国文学极具特色的一朵奇葩。唐诗绚烂、宋诗清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实反映古代社会的人情风貌,易为人们所接受,流传十分广泛。

①所选诗歌题材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

②它们既表现了中国文字的艺术魅力

③又代表了中华文化的雍容典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④从感时怀伤到离别赠友、从凭古吊今到故园之思、从写景状物到羁旅之愁

⑤《千家诗》选取唐、宋各朝名家名诗,每一首都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咏物拟人,富有情趣

A.①④②③⑤    B.③①②④⑤    C.②③⑤①④    D.①③②④⑤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7、(10分)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摘自沈复《浮生六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又留蚊于素帐中(________)   (2)使之冲烟而飞鸣 (________)

2.若给选文拟个标题,下列恰当的一项是(      )

A.明察秋毫    B.物外之趣    C.神游花草    D.怡然自得

3.由选文可以看出,童年的沈复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8、(3分)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营造一种凄清落寞意境的?

2.“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3.词的下阕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9、(7分)默写。

(1)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满江红》)

(2)________,志在千里。(《步出夏门行》)

(3)当窗理云鬓,________。(《木兰诗》)

(4)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 秋思》)

(5)虎见之……以为神,________。(《黔之驴》)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0、(10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颁奖词)青嵩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获奖致词)最后,我要万分感谢的,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草本植物——青蒿。它星散生长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也见于滨海地区。在中国近二十个省、区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一岁一枯荣的青蒿,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

其茎,其叶,其花,浓香、淡苦,蕴含丰富的艾蒿碱、苦味素,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

在我的科研生涯中,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青蒿“前赴后继”,奉献了自己的身驱,成就了中国的中医事业。

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才铺就了我通往诺贝尔的坦途。

青蒿呦呦。

情感呦呦。

生命呦呦。

临来瑞典前,我曾经有一个想法,想带85株青蒿来到卡罗林斯卡学院,让它们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但我怕在机场、海关遇上安检、植检的麻烦,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我还想邀请85名参与过523项目的科学家来到瑞典,共同发布青蒿素的科研报告,但我怕诺贝尔奖基金会无法承担这笔庞大的开支,最终,我决定还是一个人来,代表中国,代表中国中医和中国科学家,领取诺贝尔奖。

1.“一岁一枯荣的青蒿,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中的青蒿和“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青蒿”意思一样吗?

2.屠呦呦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通过阅读材料,你认为她获奖的原因是什么,请把它写下来,谈谈你的思考。(不少于100字)

11、(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靠近天堂的地方

①我从小喜欢读书,但是这跟远大理想和父母督促等都毫无关系。我从小爱较真,比如老师鼓舞我们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会一直问:怎么定义中华?怎么定义崛起?读什么书?中华崛起和我读你所说的那些书,有什么必然关系?还没等我问完,老师就不搭理我了。我父母很少读书,我爸关心大自然,特别是大自然里能吃的东西,他能叫出水里所有鱼的名字。我妈关心人类,特别是邻居亲威之间,她了然方圆十里所有的男女八卦。即便是后来我写的小说出版了,再版了,得奖了,另几本小说也出版了,我父母都不看。我爸说,看不下去,没劲,没写鱼;我妈说,保持一下对我残留不多的美好印象,再说,能写成啥样啊,不就是那点搂搂抱抱的屁事儿嘛,还能写出花?

②我从小喜欢读书,全是因为那时候没任何其他有意思的事可干。我生于1971年,我们是最后一代需要主动“杀时间”的人:没手机,没平板没电脑,没电影没游戏厅、没旱冰场、没保龄球。我又对体育没任何兴趣,上街打架又基本是被打,只剩下读书,于是读书。尽管那时候可读的书的种类不多,

③我记得有一次我试图进入一个图书馆,里面当班的被吓了一跳,以为我是来偷啥的坏孩子。我问:“能借书吗?”她说:“不能。”我问:“能进入书库随便看看吗?”她说:“不能。”我问为什么,她说,你借书,怎么保证你一定能还?你进书库,怎么能保证你能爱护图书不偷书呢?再说,不符合规定。我问,那你是干什么的呢?她说,看着像你这样的人的。

④第一次体会到图书馆的美好是在北大。早点去,如果运气好,能有个靠窗的座儿。窗外是很多很高大的白杨树,是很绿的草地,草地上有弹吉他唱歌的男女,每个人的眼睛似乎都是全世界最朦胧最忧伤的。七八页书看过,人一阵恍惚,掉进书里,周围的人消失,周围的墙消失,周围的窗户全部打开,周围的一切变软,从固体变成液体再变成空气,混沌在周围,不知今夕何夕。时间变得很浅,一个恍惚,就饿得不得不去吃饭了;一个恍惚,日落月升,宿舍、图书馆要锁门熄灯了;一个恍惚,白杨树的叶子落光了,草地忽然黄了。

⑤16年前,我去美国读MBA(工商管理硕士)。16年后,我去美国休个长假。中间这十几年,事冗时仄,读书都在厕上、枕上、车上、飞机上,把包里的Kindle(电子阅读器)勉强算作图书馆。长假中,不设手机叫醒,在风铃声中自然醒来,忽然想到,可以再捡起多年前的爱好,再去泡泡图书馆。

⑥开车去距离住处最近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据说是世界上农业科学最强的大学,靠近校园,有大片实验性农田和果园,但是没臭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不需要证件,不需要存包,没人盘问,我就大摇大摆的进了图书馆。我在地下一层的一个角落坐下,中庭泻下来的光很猛,松树很老,草很嫩。人很少,一切很静,人走路、人轻轻搬开凳子、人掏出钥匙、人挪挪屁股,都发出很大的吓人的声音。坐下,吸口气,一鼻子纸张和油墨的味道。

⑦看书看到被尿意憋醒,去上洗手间,我沿着宽大的楼梯往上走,往上看,明晃晃的阳光,一架架的纸书,每本纸书仿佛一个骨灰盒,每个骨灰盒里一个不死、不同、不吵的人类的灵魂,进进出出,自由自在,无始无终,一副人间天堂的样子,

⑧我瞬间觉得整个人都变好了。

1.请简要概括“我”不同阶段喜爱读书的表现。

2.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

3.第③段记叙“我”第一次试图进图书馆的经历,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4.文章结尾说“我瞬间觉得整个人都变好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1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填空,

(1)“你考虑这么多细节的时候,必须心乎气和,精神上很镇静靜,切勿烦躁,也切勿焦急。有问題终得想法解决,不要怕用脑筋。我历次给你写信,总是非常冷静、非常客观的。唯有冷靜与客现,终能想出最好的办法。

对外国朋友因然要客气,也要阔气,但必须有分寸。像西卜太太之流,到处都有,你得提防。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不是虚造的。人的心理是:难得收到的礼,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认为是应享的权利,临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所以我特别要嘱咐你'有分寸’! ”

文段中的“你”是指作者的长子___________(姓名),傅雷在书信中常以自己的经历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___________,礼仪要得体。

(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就出自___________(国籍)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___________》,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塑造了________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13、(5分)综合性学习。

8年级(2)班要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做如下活动。

(1)请你为“低碳生活”拟一句公益广告词,要求15字以内,运用对偶修辞。

(2)参照下表,请你用一句话向同学们介绍与低碳生活相关的情况。

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共84人)

是否关注低碳生活人数比例(%)
肯定关注28 33
一定程度上关注4250
不太关注67
不关注810
(3)为了强化低碳生活理念,本班组织植树活动。班委会于2018年3月12日向学校总务处借了16把铁锹,8个水桶。下面是班长写的借条,有不妥之处,请指出两处。

借条

今借到校总务处铁锹16把,水桶8个。

2018年3月12日

8年级(2)班班委会

五、书写与作文(53分)

14、 书写(3分)

15、作文(50分)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班级开展了“二十四节气知多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需要设计展板介绍二十四节气,请你仿照示例,从所给的四个节气中任选一个加以描述。

选项:清明    芒种    霜降    大雪

示例:“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时节,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2)字数在 150—200 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D

【解题分析】

不修边幅,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与D句语境不符,使用有误。故选D。

2、C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C项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鲁智深。

考点:名著考查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阅读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3、D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都读pì;zhà/shān;pū/fù。B,rú/nuò;都读shì;duō/chù。C,kǎ/qiǎ;píng/bǐng;都读dù。D,yīn/yān;jué/jiáo;tiáo/diào。

4、D

【解题分析】

A.向右/迂回曲折。

B.使动用法,使……寒冷/寒冷。

C.指女子出嫁/回来。

D.都是“怎么”的意思。

故选D。

5、A

【解题分析】

B.相辅相成。

C.不修边幅。

D.接踵而至。

故选A。

6、C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代词的指代对象,②“它们”应该指唐诗和宋诗,故放在首位,又根据“既……又”顺序,确定③在②后,①④⑤三句的顺序要考虑总分关系,⑤先总括《千家诗》特点,①后分说内容丰富,④再列举内容的分类。所以选C。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7、1.    (1)白的,白色的    (2)让    

2.B

3.    观察仔细    善于想象    

【解题分析】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本题中的两个词语都好理解。

2.作者追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这同时也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即由此生成。故选B合适。

3.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此文作者把飞舞的蚊群,想象成“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成“鹤唳云端”;把丛草想象为森林,虫蚁想象为野兽,土砾想象为丘谷。这些都是由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想象的。看出作者是一个天真、活泼好动,喜欢幻想,有着丰富想象力、拥有一颗稚嫩的心的人。

【题目点拨】

译文

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8、1.断桥、黄昏、风雨

2.“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3.以梅自喻,表达了作者虽历经艰辛,但不会趋炎附势,仍会坚守节操、立志报国的决心。

【解题分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上阕内容“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意思“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确定词的上阕通过断桥、黄昏、风雨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意境。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意思是:花瓣凋零碾作尘土。“碾”是动词,意思是将东西压碎、压平。这株梅花就是雕落在地,被轧成了泥粉。这里强调的外界对梅花的摧残。

3.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意思“即使花瓣凋零碾作尘土,清香却如故”。“零落”,是说梅花雕谢坠落。“碾”,滚轧。这株梅花就是雕落在地,被轧成了泥粉,她美丽的形体再也不存在了,但她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仍将久久不散,就像她过去盛开时那样。这饱受摧残、孤芳自赏、化粉犹香的梅花,实际上是陆游的自我写照。

9、(1)八千里路云和月    (2)老骥伏枥    (3)对镜帖花黄    (4)枯藤老树昏鸦    (5)蔽林间窥之    

【解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骥、枥、帖、藤、鸦、蔽、窥”等字词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0、1.第一个“青蒿”指的是植物青蒿,第二个“青蒿”指具有青蒿精神的一代又一代科研人。

2.思考角度:立志探索奥秘,克服困难的执着,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不为名利,潜心研究的科研精神;传承文化,实践中创新的精神;查阅古代经典利用现代科研的中科特色的科研成果,为中医药学增光,为中华添彩的爱国精神等。

【解题分析】

1.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分析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从上文“它星散生长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也见于滨海地区。在中国近二十个省、区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与下文“其茎,其叶,其花,浓香、淡苦,蕴含丰富的艾蒿碱、苦味素,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等句分析,“一岁一枯荣的青蒿,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中的“青蒿”自然指的是植物青蒿。同样从上文“在我的科研生涯中”和下文“前赴后继,奉献了自己的身驱,成就了中国的中医事业”等句分析,“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青蒿”中的“青蒿”指具有青蒿精神的一代又一代科研人。

2.获奖的原因可分析“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奉献了自己的身驱,成就了中国的中医事业”“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才铺就了我通往诺贝尔的坦途”等句。思考可从立志探索奥秘品质、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不为名利潜心研究的科研态度的角度,从传承文化、实践中创新、为中医药学和中华添彩等角度分析作答。

11、1.(1)从小因为自身及环境的原因喜爱上了读书。(2)上北大时,“我”经常早起去图书馆,废寝忘食地阅读。(3)工作之后的十几年间,“我”随时随地进行阅读。(4)16年后出国休假时,“我”重拾多年前的爱好去泡大学图书馆。

2.画线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排比句,写出了时间由半天到一天到一个季节的不断推移。图书馆的日子,在作者看来光阴似箭,这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之情。

3.结构上:为下文写进图书馆自由阅读设(埋下)伏笔;内容上:表现出想“进图书馆”却被拒绝时的失望,反衬出下文“没人盘问”,自由自在进图书馆读书的美好体验。

4.示例:(1)重拾多年前的爱好,泡图书馆,“我”的心灵得到平静,感到安宁、自由和永恒,整个人都觉得充满正能量。

示例:(2)“我”看到一架架书,想到其中有不羁的灵魂在与你自由地交流,整个人都觉得被带到了天堂。

示例:(3)“我”从小热爱读书,学成之后因俗务繁杂,久违图书馆在重新开始沉浸式的阅读时,“我”整个人都觉得充满了力量。

【解题分析】

1.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内容概括作答。文章依时间顺序叙写了小时候、上北大时、参加工作的十几年和16年后出国休假时几个阶段的读书情形。1~3段叙写自小因环境的原因而喜欢读书,以至进入一个图书馆被怀疑是“小偷”。文章第4段叙写在北大图书馆废寝忘食、忘记周围一切忘我地读书。文章第5段叙写“我”利用电子阅读器随时随地地阅读。最后叙写“我”出国休假时“我”去泡大学图书馆自由地阅读。据此可概括“我”在不同阶段读书的表现。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经4段画线句子“时间变得很浅,一个恍惚,就饿得不得不去吃饭了;一个恍惚,日落月升,宿舍、图书馆要锁门熄灯了;一个恍惚,白杨树的叶子落光了,草地忽然黄了”,写了三个“一个恍惚……”结构相同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忘记吃饭阅读到阅读至闭馆,再到季节的变化,从时间的角度突出地表现了“我”对阅读的痴迷程度,抒发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文章句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一般来说,文章中的段落,在结构上,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等。文章第3段,内容上叙写“我”第一次试图进图书馆的被怀疑是小偷的经历,与后文叙写“我”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自由读书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我”读书的美好体验;结构上,为下文写“我”进图书馆自由阅读的事埋下伏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4.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文章的最后说“我瞬间觉得整个人都变好了”,表达了自己阅读后的美好体验。理解其含义可结合“一架架的纸书,每本纸书仿佛一个骨灰盒,每个骨灰盒里一个不死、不同、不吵的人类的灵魂,进进出出,自由自在,无始无终,一副人间天堂的样子”来概括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12、(1)傅聪    严馑    (2)苏联(前苏联)    《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保尔)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名著《傅雷家书》。《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186封书信,《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文段中的“你”是指作者的长子傅聪。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题干所给的语段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人生格言,由此可知其作者为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光辉的形象。

13、(1)示例:保护环境,低碳出行。(2)大多数人能够关注低碳生活。(3)数字要大写,格式上署名和时间要调换

【解题分析】(1)第一小题考查拟写广告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广告语,所拟写的广告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为:保护环境,低碳出行。(2)考查图文转换能力。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看出图表是对什么内容的表述;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看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3)借条包括标题、正文和日期署名。此借条所借物品数量应用大写,先写日期再写署名。

五、书写与作文(53分)

14、示例:清眀时节,草木萌发,时有知时节的好雨悄然而至。看吧,在蒙蒙细雨中,小草精神抖擞地绿着,鹅黄色的柳枝更加妩媚,青黑色的粗糙的老树皮,在雨的滋润下,似乎也有了几分青春的颜色。雨后天晴,清新的空气中多了些泥土的味道,暖暖春阳中,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秋千上荡得很高很高。

【解题分析】

首先要读懂示例。所写内容要体现节气的特征,还要把节气与人的活动联系起来。如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春天已经降临,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与这个节气相关的活动。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融情入景。

【题目点拨】

所谓“作文片断”,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断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断训练”。其训练类型共有三种:其一,描述性训练:就是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个小浪花,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进行叙述描绘。其二,说明性训练:就事物的一个方面作介绍。其三,评议性训练: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片简单的谈点个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谈清楚某方面的感受或体会即可。

文档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返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B.我们曾仰面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