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银川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5:54:57
文档

银川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
推荐度:
导读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蜡烛制炭黑    B.用玻璃刀裁玻璃

C.过滤浑浊的河水    D.探究水沸腾的实验

2.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

B.分类观:从组成上看烧碱和纯碱都属于碱

C.变化观:氢气和水可以相互转化

D.微粒观:一个CO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下面有关气体的制取、收集和检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用甲装置来制取氧气    B.乙装置可用来制取、检验二氧化碳

C.收集氢气可用丙装置    D.丁装置可用来收集氧气

4.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生活中节约用水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5.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用发酵粉制作面包    B.用洗涤剂去油污

C.聚氯乙烯用于电线外皮    D.不锈钢用来制钢轨

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蒸发结晶    B.稀释浓硫酸    C.滴管用后不洗插回原瓶    D.用力塞紧橡皮塞

7.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气体验满    D.液体过滤

9.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A.C、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

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酸溶液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金属切割

B.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用作气体肥料

C.石墨用作电极

D.二氧化碳用来灭火

11.下列物质中,和Fe、NaOH溶液、BaCl2溶液都能发生反应的是

A.稀盐酸    B.铜溶液    C.硫酸锌溶液    D.硫酸铜溶液

12.向盛有等量水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某固体物质10g、25g、25g,如图甲所示是充分溶解后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是该固体物质和另一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娆杯中形成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②、③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Y代表该固体物质,X代表另一种固体物质

D.分别将100gX、Y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所得到的溶液质量:Y>X

13.下列是我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安庆黄梅戏    B.徽州石头雕刻

C.界首彩陶烧制    D.凤阳花鼓灯

14.化学方程式可读作

A.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

B.2个镁加1个氧气等于2个氯化镁

C.镁和氧气点燃后反应生成氧化镁

D.镁加氧气点燃等于氧化镁

1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

A.酒精挥发—分子消失了

B.气体膨胀—分子间隔变大

C.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_____。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c点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溶液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d_____c(填“>”“<”或“=”)d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同铁制品的使用关系密切。铁的广泛应用钢铁材料通常分为生铁和钢,这两种铁合金的主要区别就在于_______,写出成语“百炼成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某品牌的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高铁酸钾是新型净水剂,化学原理是:4K2FeO4+10H2O=4X+3O2+8KOH,X的化学式是___。铁的锈蚀及防护下列情况下铁制品最易生锈的是__(填序号)。

a.潮湿空气中           b.干燥空气中           c.部分浸入食盐水中铁生锈中存在下列转化:Fe(OH)2Fe(O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生活小贴士:生活中常用酸溶液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对含铁样品成分分析

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提出猜想]甲组:铜粉;乙组:氧化铁粉末;丙组: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方案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方案2:取10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至完全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

实验过程中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虚线框内足量  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其作用有检验并吸收生成CO2和______等。

[数据处理]

若乙组猜想正确,则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若丙组猜想正确,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重新称量氢氧化钙溶液的总质量增加了6.6g,则该氢氧化钙溶液吸收CO2生成沉淀质量为______;原红色粉末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18.(8分)现有21.2g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混合物,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除去其中的氯化镁,老师为他们提供了以下药品: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为了除去氯化镁,同学们所选的溶液是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列出根据已知条件求解参加反应的氯化镁质量(X)的比例式_____。反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某固体粉末由Mg、MgO、Mg (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

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

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步骤Ⅱ:倾斜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的生成气体的探究为55.6mL。

步骤Ⅲ: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①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标号)。

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

②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①通过步骤Ⅱ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通过步骤Ⅲ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

②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

C.仅称量步骤Ⅱ中Y形管内药品减轻的质量,即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A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用蜡烛制炭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用玻璃刀裁玻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过滤浑浊的河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B

【解析】

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个CO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C

【解析】

A、气的制取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气体的方法,属于“固体和固体加热”的类型,所以甲中的装置可以,正确;B、二氧化碳的制取用碳酸盐和酸反应,属于“固体和液体不用加热”的类型,二氧化碳的检验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是否变浑浊,所以乙中的装置可以,正确;C、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的收集是用排水法或者向上排空气法,丙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的,所以丙中的装置可以,正确;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丁中的装置不可以,错误;故选:D。

4、B

【解析】A、生活污水不应直接排放,以免污染水资源;B、生活中节约用水,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储量有限,故B正确;C、不应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应有计划开采使用地下水;D、不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免污染环境。

点睛∶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5、D

【解析】

A、发酵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呈碱性,可中和有机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常用于制作面包的发酵粉,不符合题意;

B、洗涤剂有乳化作用,用于除去油污,不符合题意;

C、聚氯乙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可用于电线外皮,不符合题意;

D、制钢轨的材料为锰钢,锰钢硬度大,韧性好,不是不锈钢,符合题意。故选D。

6、D

【解析】

试题分析: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因受热不均而向外迸溅。此项正确。B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此项正确。C滴瓶中的滴管用后不用冲洗,以免改变原物质的浓度等性质。此项正确。D A连接仪器时应用两只手分别抓住试管和橡皮塞,通过旋转橡皮塞连好仪器。也不要在桌面上进行,以防出现用力过大而损坏试管。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D项。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7、D

【解析】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正确.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因为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铝和氧气的进一步反应,不是因为铝的性质比铁稳定,不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A、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细口瓶要紧挨着试管口,缓慢地倒,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将瓶子放回原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气体验满,应将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内,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液体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要“一低、二贴、三靠”,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解析】A、C、CO具有还原性而CO2没有,故选项错误;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是复分解反应,而CO2和NaOH反应也生成了盐和水,但两者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都含有H+,故选项正确;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不可以,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错误。故选C。

10、C

【解析】

A、氧气用于金属切割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

B、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用作气体肥料,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错;

C、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用来灭火,既利用了化学性质也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C。

【点睛】

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11、D

【解析】

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钡和稀盐酸不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铁和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和铜,氢氧化钠和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钠,氯化钡和铜不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C、铁和硫酸锌不发生反应,氯化钡和硫酸锌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锌,不符合题意;

D、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氯化钡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解析】

A.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第一个烧杯中溶液不饱和,烧杯②中形成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B. 烧杯②固体没有完全溶解,溶质的质量比烧杯③的少,烧杯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烧杯③中的小,选项错误;

C. 由图可知,该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X代表该固体物质,Y代表另一种固体物质,选项错误;

D. 分别将100gX、Y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X的溶解度减小,有固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小,而Y的溶解度变大,溶质不析出,溶液的质量不变,所得到的溶液质量:Y>X,选项正确。

故选D。

13、C

【解析】

A、安庆黄梅戏只是演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徽州石头雕刻只是雕刻成不同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界首彩陶烧制过程中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凤阳花鼓灯是用鼓做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14、C

【解析】

A. 镁和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选项错误;

B.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微粒个数比,每2个镁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氯化镁分子,选项错误;

C. 镁和氧气点燃后反应生成氧化镁,选项正确;

D. 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15、A

【解析】

A、酒精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的运动,不是分子消失了,错误; 

B、气体膨胀是由于分子间隔变大,正确;

C、桂花飘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正确;

D、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正确。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溶液变红色钠离子、镁离子>氯化钠

【解析】

解:(1)a点溶液中,稀盐酸部分反应,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故填:溶液变红色。

(2)bc段(不含b点),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填:。

(3)c点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反应生成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没有反应的氯化镁中的镁离子。

故填:钠离子、镁离子。

(4)溶液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d大于c,这是因为d点氯化钠质量继续增大,氯化钠增大的幅度大于溶液质量增大的幅度,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故填:>。

(5)d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盐酸、氯化镁完全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故填:氯化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含碳量的不同    C+O2CO2    Fe+2HCl=FeCl2+H2↑    Fe(OH)3     c     4Fe(OH)2+2H2O+O2=4Fe(OH)3     铜粉和氧化铁粉末混合物    稀盐酸    无现象    CO    Fe2O3+3CO2Fe+3CO2    排尽空气,防止爆炸    15g    80%    

【解析】

(一)(1)生铁和钢是因为碳量的不同,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碳含量低,在空气中锤打,目的是让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2)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化学反应式是:2HCl+Fe=H2↑+FeCl2;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K2FeO4+10H2O=4X+3O2+8KOH,反应物中铁、氧、钾、氢原子个数分别为4、26、8、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氧、钾、氢原子个数分别为4、26、8、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中含有4个铁原子、12个氢原子和1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铁原子、3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OH)3;

(二)(1)铁在有电解质存在的环境中最易发生生锈,所以铁制品最易生锈的是:部分浸入食盐水中;

(2)氢氧化亚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4Fe(OH)2+2H2O+O2=4Fe(OH)3;

(三)[提出猜想]分析题意可得,甲组:铜粉;乙组:氧化铁粉末;丙组:铜粉、氧化铁粉末;

[设计实验]方案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固体不溶解,没有明显现象;

方案2:一氧化碳有毒,需要收集处理,所以虚线框内装置在整个实验中的作用:检验并吸收生成的CO2;收集一氧化碳;

[数据处理]若乙组猜想正确,则硬质玻璃管内,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若丙组猜想正确,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重新称量氢氧化钙溶液的总质量增加了6.6g,即硬质玻璃管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氧化铁的质量为y,则:

 

x=15g;

y=8g,

原红色粉末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100%=80%。

18、氢氧化钠溶液    MgCl2+2NaOH=2NaCl+Mg(OH)2↓    =    11.7%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体飞溅    

【解析】

根据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氯化镁的质量以及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进而进行相关计算。

【详解】

为了除去氯化镁,是氯化钠中混有氯化镁,为除去杂质而避免引入新的杂质,所以所选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反应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2NaOH=2NaCl+Mg(OH)2↓。

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镁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z

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0g×8%=8g

x=9.5g

y=11.7g

z=5.8g

反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1.7%。

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体飞溅。

故答案为

(1)氢氧化钠溶液。(2)MgCl2+2NaOH=2NaCl+Mg(OH)2↓。(3)=。(4)11.7%。(5)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体飞溅。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把水准管下移一段距离,使水准管和量气管中的水形成一定的液面差,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表示装置漏气AY形管中的固体全部消失Mg1.20gMg、MgO和Mg(OH)2AB

【解析】

(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把水准管下移一段距离,使水准管和量气管中的水形成一定的液面差,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表示装置漏气。

(2)①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因为硫酸过量,故将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答案选择A;②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Y形管中的固体全部消失;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①通过步骤Ⅱ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金属镁,因为产生一定量的氢气;通过步骤Ⅲ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2.90g×24/58=1.2g;②设混合物中金属镁的质量为x

Mg + H2SO4 =MgSO4+ H2↑

24                  2

X         55.6mL÷1000L/mL×0.09 g/L

24/2=X/(55.6mL÷1000L/mL×0.09 g/L0

X=0.6g

由其他物质提供的金属镁的质量为:1.2g-0.6g=0.6g;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6g/(2g-0.6g)×100%=42%

该质量分数大于氢氧化镁中的镁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镁中的质量分数;得到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Mg、MgO和Mg(OH)2的混合物;

(4)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

文档

银川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