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原则与要求
(一)坚持以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切实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办学行为为原则,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
(二)学校一定按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相对就近入学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按照“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的招生原则,招收辖区内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入学。不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
(三)学校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按时发放辖区内对口入学新生的《告知书》,在学校校门口和社区张贴《招生公告》,向辖区内适龄儿童家长告知招生对象、报名时间、地点以及报名所需携带的各种证件等相关招生。
(四)根据市教委的相关规定以及本区的实际情况,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班额控制在30--35人左右。
(五)在招生过程中决不以创办特色为名举办重点班、实验班;不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测试选拔学生并按照测试成绩分班;报名时一律拒收学生所提供的各类证书,拒收各种特制的学生个人简历等材料;不能利用招生入学违规收费。
(六)我校严格按市教委及本区规定的时间节点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
(七)对于各类残疾适龄儿童,学校一定做好登记、上报工作。持本区户籍的智力障碍适龄儿童由家长陪同,携带相关证明,通知他们到密云学校(天宝西路242弄40号)报名。同时,区特教康复指导中心(在密云学校内)接受持本区户籍的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的适龄儿童报名登记,妥善做好分类安置工作,安排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进入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八)做好本区欧阳街道、凉城街道试行本市户籍人户分离的适龄儿童居住地登记入学工作。按照“户籍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原则,先安排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再根据登记入学人数和学校资源分布情况统筹安排“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入学。按居住地登记入学实施方案另行制定。
按居住地登记入学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报名时,家长需提供入学告知书、户籍证明、《居住登记申请回执》和预防接种卡。
凡居住廉租房的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可凭户口簿及相关居住证明到指定地点登记,由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在居住地对口入学。
(九)做好本区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件人员子女招生入学工作。按照“统筹安排”的原则,由教育行政部门设点集中报名登记,统一调配,安排入学就读。
凡需在本区接受义务教育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需办理相关居住证件,由其父母或父母一方持1年及以上有效的居住证件、务工证明(以1年或以上的社会保险缴费记录为准;暂未列入保险范围的外来务工人员,需提供街道、乡镇开具的从事1年或以上就业证明),以及同住适龄儿童的居住证件、户籍证明、预防接种卡,到报名登记点申请就读,统筹安排入学。
二、一年级招生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虞维娜
组员:叶丽雯、宋丹维、吴薇薇、吴瑛、朱雯贤
为了切实执行《江苏省小学办学行为规范》的要求,均衡配备教师,均衡编班教学;让学生充分沐浴在义务教育的阳光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培养出优良的品质,充分调动学校、家长、班主任、学生等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均衡发展,特制定此分班方案。
一、分班原则
1、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坚持“分堆抽签、均衡分配”的原则。
3、学校任命各班班主任。
4、科任教师以老带新,均衡搭配。
5、学生按男女生比例合理分成若干份。
二、分班领导组
组 长:单道华、张年确
副组长:刘羽、祝艳
成 员:屠巨红、度玉龙、王亚清、童国媛、曹疏春、陆俊宏、韦文樨
三、分班办法
校长室主持、指导,教学发展处组织、实施,一年级班主任协助、监督。
四、编班的基本程序。
1、科学搭配确定教师组合。学校按照新老教师均衡搭配,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均衡搭配、男女教师均衡搭配等原则,确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合名单,并在学校张榜公示。
2、对入学登记的新生,由学校按照男女生性格比例均衡搭配的原则,兼顾班级人数,每班学生数要均衡。
3、考虑学生来自不同的学区范围,分班过程中又遵循了不同道路交错的原则。
4、根据学生区域的问题,考虑本地生与择校生的比例要均衡。
5、根据实际将部分弱智残疾学生适当分开便于老师关照。
五、编班要求
1、班主任现场抽签,将分出的份数与班号对应;
2、各班级学生名单上报校长室审核确认;
3、开学前,教务处将分班结果在学校显要位置公示;
4、开学后,教务处负责把各班级名单移交年级,年级、班主任、授课教师据此了解学情,开展针对性教学;
5、分班结果经校长室确认后,任何人不得更改,违者按教学事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