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X
摘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是混凝土质量的直观体现,因此搞好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对混凝土工程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南厦项目前期预制T梁的施工,预制T梁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总结几点关于提高外观质量控制的方法。逐步完善整改措施,使T梁的外观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混凝土;预制T梁;施工;外观;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
南厦项目设一个T梁预制场,位于南坑1号大桥与南坑2号大桥之间的路基上,长360m,共设30个制梁台座,南厦项目预制梁场690片T梁,其中25m T梁108片、35m T梁48片、30m T梁534片。
2、预制T梁外观质量问题
目前我们标段T梁外观质量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模板拼缝处“错台”,跑模 2.横隔板处缺边掉角
N1束波纹管位置出现蜂窝麻面 混凝土表面花脸颜色不一
3、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
3.1混凝土表面有错台
3.1.1原因分析
1.模板拼缝变形严重或支模时垂直度控制不好,相邻两块模板本身嵌缝。2.相邻两块模板对拉螺栓松紧不一。3.砼侧压力比较大,拉杆滑丝、螺母丝扣有损伤,激振过程中出现螺母脱丝。
3.1.2外观质量控制
1.定期修整模板,确保模板的平整度满足规范设计要求。2支模时保持对拉螺栓松紧一致。3.杜绝使用坏丝的拉杆螺母和已变形拉杆。砼侧压力较大时,拉杆上双螺母,螺母地下加垫减振弹簧垫片,防止拉杆崩丝,出现跑模。4.较长时间未使用的模板应派专人除锈后支模。
3.2混凝土面缺边掉角,且梁底预埋钢板处振捣不密实
3.2.1原因分析
1.拆模时未按要求拆导致模板撞到混凝土面。2.梁底预埋钢板处钢筋过密且端头模板漏浆严重。
3.2.2 外观质量控制
1.端头模板处应用橡胶、海绵或土工布止浆。2.对于钢筋较密区应换小型振动棒或用附着式振动器振捣。3.拆模时间不宜过早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宜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拆除时不宜用力过猛,或拿撬棍硬撬。
3.3 混凝土表面花脸颜色不一
3.3.1 原因分析
1.模板上残留未清理干净的水泥浆,拆模后在砼面留下白斑点。2.废机油涂抹不均匀,或模板未清理干净,局部油脂集中,拆模后形成黑斑。3.浇筑时,模板会因投料和振捣器激振,溅上许多水泥浆,形成水泥斑点,由于斑点体积较小,很快凝固,导致与后浇筑整体颜色不一致,出现斑点。
3.3.2 外观质量控制
1.拆模后,用钢丝刷将模板上的灰渣清理干净,铁锈要用细砂纸擦拭干净。2.支模前要用质量好的机油均匀涂刷模板表面,3.梁肋浇筑时,用彩条布遮住翼板底模板,防止砼散落到模板上,在浇筑下一层砼前将侧模上溅落的水泥浆擦干净(基本上做不到侧模上的水泥浆擦干净,浇筑工艺上写,如控制浇筑时间及水泥砼下料、振捣控制等)。4.装修后(采用合理的装修方法,有干补或湿补法,视蜂窝麻面大小、面积等选择),用细砂纸精心打磨,出现砼本身颜色后即可。
3.4 N1束波纹管位置出现蜂窝麻面
3.4.1原因分析
1.混凝土级配问题
原C50的粒径5-25,而图册上4号钢筋的净保护层是3cm则3号水平筋的净保护层是1.8cm,砼浇注时凡是粒径大于1.8cm的碎石就有可能卡在N3号水平筋与模板间的缝隙处,当开启附着式振动器时,水泥砂浆向下流动,碎石在此越积越多,从而引起外观出现蜂窝麻面。
2.施工工艺
原施工工艺,砼浇筑时从梁的一端浇筑梁肋及翼板直到另外一端,这样会导致肋板斜坡位置因为过久没新的混凝土覆盖且过久没振捣出现施工缝。
3.4.2 外观质量控制
1.实验室级配碎石粒径为5-20,而搅拌站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将碎石粒径变为5-25,调整后的级配为5-20且5的含量偏多。并通过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来控制混凝土的气泡及离析现象。
2.施工工艺改为
将N1束波纹管覆盖后最后浇筑N1束以上部分。
4、改进后的效果
端头密实不出现蜂窝掉角 NI束波纹管位置无蜂窝麻面
混凝土表面色泽一致 整体外观质量较好
5、结束语
经过多次的不断改进及预防,T梁外观质量明显提高,有效解决了前期T梁质量外观问题引起了进度问题。在施工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改进,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桥梁中预制T梁的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9).
[2] 宋卫民.任明艳.T型预制梁外观质量控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
[3]姚燕,王玲,田培.高性能混凝土[M].混凝土技术丛书,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