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轨排框架法在保证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精度和质量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工具轨法,只是在设备的前期投入方面工具轨法设备投入较低(按每天施工120单延线配置约低40万元左右),但考虑到工具轨法需要配置的施工人员较多,且后期的扣件更换率较大,从综合成本分析看轨排框架法也优于工具轨法,按上述施工双线10Km隧道为例,综合投入节约155万元左右。
前言:在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的施工中,工具轨法与轨排框架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轨排框架法施工其主要设备轨排集钢轨、支承系、双块式轨枕为一体,是标准轨道模式,完全体现轨道纵横断面的多项几何参数,施工时只需按工务常规起、拨作业方式,同时配合测控系统操作,即可达到高效、优质的高速轨道施工规范要求。工具轨法施工其主要设备比较分散,在每一次新循环施工作业时均需再与工具轨进行组合形成临时结构,作业复杂、精度不稳定。下面将从施工技术特点和综合成本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道床板质量和整体性比较
轨排框架法的竖向支撑螺杆位于道床板外侧,避免道床板预留孔的混凝土二次封堵,有效地保证了道床板的质量和整体性。
具轨法施工时支撑螺杆在道床之内
需要二次补砼,增加施工工工序。其次在道床成形后对螺杆的拆除、清洗无形中上增加了工作量。
二、 对施工轨道参数轨底坡的控制比较
轨排框架法中的轨排托梁体采用数控加工,可精确控制1:40的轨底坡。轨排采用托梁体连接形成整体,刚度大有效保证轨道轨底坡参数。
工具轨法施工,工具轨与工具轨之间连接刚度小,导致工具轨1:40的轨底坡无法保证,增加了后续铺轨时调整扣件的工作量。
三、 施工精度、施工效率的比较
轨排框架法的轨排单元通过工厂精确加工并组装调试,其轨距和轨底坡均已精确定位,在施工过程中无需再进行调整,保证了施工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工具轨法施工,在每一次新循环施工作业时均需将螺杆调节器与工具轨进行再组合形成临时结构,轨距参数需重新调整,作业复杂。并且由于其整体刚度偏弱,在精调作业后应采取较好防护措施,严禁踩踏和撞击,精度不稳定。
四、 扣件更换率的比较
轨排框架法施工由于整体刚度大,采用工厂预先调试准确的工装设备进行施工,施工精度高且质量稳定,受人为因素影响小,不会因更换不同的作业班组而影响道床板的施工质量和精度。从对武广、向蒲铁路施工统计来看,轨排框架法施工扣件更换率一般在4%左右,工具轨法施工扣件更换率一般在20%左右。
五、综合成本分析比较
1、施工设备投入及人员配置
隧道内按每日完成浇筑无砟道床120单延米,两种施工方法设备及人员配置如下:
1.1轨排框架法
1.2工具轨法
2、后期投入成本
从上述对比不难看出,工具轨法施工前期设备投入较低但所需施工人员多,且后期扣件更换率较高。下面以施工双线10km隧道为例计算两种工法的后期投入成本。
2.1人工成本
10km双线隧道施工需,按工人工费每人每天150元计
轨排框架法:
2.2扣件更换成本
扣件更换成本按单线每公里1540根枕、扣件更换材料+人工 40元/件轨排框架法
工具轨法
3、综合成本分析
轨排框架法
工具轨法
以施工双线10km隧道为例计算两种工法的投入成本,综合成本轨排框架法比工具轨法节省:155万元
结束语:轨排框架法在保证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精度和质量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工具轨法,只是在设备的前期投入方面工具轨法设备投入较低(按每天施工120单延线配置约低40万元左右),但考虑到工具轨法需要配置的施工人员较多,且后期的扣件更换率较大,从综合成本分析看轨排框架法也优于工具轨法,按上述施工双线10Km隧道为例,综合投入节约155万元左右。总之,在施工的选择中,要优先选择轨排框架法。
参考文献:
1、 隧道内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排框架法施工工艺 王洪亮 铁道建筑 2013(2)
2、浅谈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技术 单坤明 建筑与装饰 201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