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总论
在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中,__________是唯一现存的著作,各家学说就是在__________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
1、在__________中对病机十九条增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脏腑的本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气虚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中风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
4、名词解释:气液宣通。
5、玄府闭塞的原因:__________。
6、对火热病证的阐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己亢过极,则__________:木极似___、金极似___、火极似___、水极似___、土极似___。
8、外感火热证,表证兼有内热可用__________法,代表方为_______________。
9、地黄饮子,治疗__________。
10、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治痢卓见,创制__________汤。
三、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
1、对《内经》所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病证,当__________,是谓治本。
2、引涎、漉涎、嚏气、追泪都属于_____法。
3、大承气汤加姜枣煎服,名之曰__________,专治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出“养生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词解释:情志疗法。
四、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
1、论述脾胃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杲是如何阐发内伤热中证的?
3、名词解释:甘温除热法。
4、当归补血汤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王好古(字进之,号汝庄,号海藏老人)
1、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点阐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导致阴证的机理及危害。
3、三阴病变:损及______、______、______所出现的一系列______、______、______的虚衰证侯。三阴病变症状表现形式有二,__________、__________。治疗强调以______为主。
六、朱震亨(字彦修)
1、相火妄动的危害:__________。“煎熬真阴,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升阳降论:生理情况下,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3、阴精虚而相火妄动者宜__________,阴血虚而相火妄动者用__________。
4、简述朱震亨对痰证的论治。
5、噎膈的治疗用__________。
6、对中风病机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
1、重视阳明经证,方用__________、__________,去半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清阳明邪热的主药__________。
2、善补脾阴,__________、__________为治脾阴虚的大法。
3、治气三法:__________,其中最重视______,降气药以____________三味最为善用。
4、简述缪希雍的治吐血三要法。
5、对中风病机的认识:__________。
6、痢疾治疗善用__________。
八、张介宾(字会卿,又作惠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
1、张介宾认为:“阴阳已备于__________,而变化莫大于__________”。
2、“五行即________,阴阳即__________”。 在五行之中,张介宾对_______最为重视。
3、方药八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词解释:治形论。
5、对虚里跳动,制__________补阴以配阳。
九、吴有性(字又可)
1、对温疫病因的认识:__________。
2、名词解释:邪伏膜原。
3、治疫之全剂是__________。
4、疫邪传胃,____不嫌早:最重视__________的应用。
5、名词解释:主客交。
十、喻昌(字嘉言,号西昌老人)
1、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词解释:伤寒“三纲鼎立”。
3、两感温证,主要侵犯__________经、__________经。
4、简述喻昌的秋燥论。
5、大气论中所指大气的实质是__________。
6、治单腹胀(臌胀)三法:__________一法,__________是也;__________一法,__________是也;__________一法,__________是也。
十一、叶桂(字天士,号香岩)
1、名词解释:阳化内风。
2、简述叶桂的胃阴学说。
3、简述叶桂的理虚大法。
4、名词解释:虫蚁搜剔法。
5、邪气久羁,必然__________。
6、奇经之病须分虚实,实证用__________法,虚证则__________。治疗上不用__________。
十二、王清任(一名全任,字勋臣)
1、血府逐瘀汤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风的本源在于__________。治疗的代表方为__________。
十三、唐宗海(字容川)
1、吐血主病在____,呕血主病在____,咯血主病在____,唾血主病在____,咳血主病在____。
2、血证的具体治则:____________________。消瘀最善用__________。
3、血证用药禁忌: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