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简单了解诗意,感受诗人描绘的意境。
3. 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与精彩。
教学重难点:
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彩,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
课前准备:搜集程颢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师: 请同学们一起背诵一下《爱莲说》。
2.生一齐背诵,师: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让大家背诵这首古文吗?因为呀咱们今天就要学习《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徒弟所写的诗《秋月》。师板书课题及其作者的名字。
3.谁能根据你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程颢?
交流作者程颢生平,师相机板书诗人朝代:宋
师小结并导入新课:程颢不仅是宋代的理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作品。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学、老师,或者借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朗读,师板书整首诗。巡视,提醒读书姿势,帮助识字。
2.点名读诗,纠正字音,给予鼓励和肯定并给予指导。
3.同学们,看你们读得起劲,老师也想参与展示,能给予老师展示的机会吗?请拿出你的笔,认真听并记下老师读诗的停顿点和节奏。
4.师范读,点名到黑板标注生听到和理解的节奏,并按自己的标注读一读。
学生评价:老师他读的节奏不对,和您的停顿不一致。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吟读方式,不存在错误,要敢于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小结:同学们,老师曾经跟你们说过,读古诗讲究平长仄短,请你在自己的课本上标注出诗中每一个字的读音,并按这一规则试着再练读几遍,看看是否有了更浓的韵味?
4.生展示朗读,韵味渐浓,很有吟诵的味道,师给予肯定。
二.再读感悟,了解诗意
1.师: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读书而不知道其中的意思,等于没有读书”。我们读诗也是如此,要想更好地掌握这首诗,了解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和描述的画面,就要了解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打开课后的“诗意”和“温馨点击”,初步了解一下诗的含义。阅读的时候注意结合诗句去理解。
生仔细阅读,翻看诗句,找到相对应的注释。
2.小游戏“考考你,猜猜看”。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诗句的理解,生根据老师的讲述,说出相对应的诗句。
3.了解了诗的意思,我们就能更好的想象出诗人描述的画面,你们能解答吗?诗的题目是“秋月”,可是全诗却没有一个字与月亮有关,这是什么原因
生再读全诗,讨论交流,但未能体会得出。
师提示:诗人在秋夜里,远远地欣赏着这秋季山间的美景,清澈的小溪静静的流过碧绿的山头,作者看得很清楚;蓝天的影子倒映在水里,作者也看得很清楚,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月亮很明亮!
师总结:是的,秋夜里,作者看得清蓝天上的白云悠悠,看得清山上的红叶点点,这正说明了秋月的明亮与皎洁啊!作者无一字谈起月,却字字描绘出月的皎洁,给我们美的感受。让我们带着这感受再去读一读全诗吧!
三、多种形式诵读,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师:同学们,诗人用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了秋季的夜晚山中赏景的悠然自得,我们能用什么形式去分享这种悠闲和惬意呢?用熟悉的旋律去改唱本首诗好吗?
生:讨论,展示。分别用《字母歌》、《生日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旋律去改唱诗歌。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诗人用寥寥几行字,就描画出了一幅多么美的秋季山间美景图啊!碧绿的山头、潺潺流淌的小溪、点点的红叶、悠悠的白云,多么缤纷的色彩啊!那么就请你用手中的画笔,把这首诗中的美景画出来吧!下一节课我们来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