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乐镇西屯小学陈华喜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看一看》,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主要是能从不同方位看到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正确地从不同方位观察由小正方体搭建的立方体。
2.会画出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提升学生的空间领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画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多个正方体。
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我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说学法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与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上我采用让学生从不同方位去观察组合图形,搭一搭、摆一摆、画一画等学习方法。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由“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物体要从多角度去观察”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从生活实际的现象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在这一块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正面观察物体的形状,并用正方形摆一摆。
1.观察1个正方体,引导学生理解正面观察的含义。从正面、右面、上面、左面、下面、后面观察1个正方体。
借机提出:如果由几个正方体搭成形状各异的立体图形,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形状还会一样吗?
2.教师出示一上一下两个正方体,请学生摆出正面看到的图形。
3.教师出示教材53页最上面的图3的形状,学生根据自己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摆一摆。活动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并辨别观察的方向。
1.自由摆放
两个同学为一组,利用3个正方体搭建不同的图形。
2.搭一搭,连一连
教师引导学生搭出53页图4的形状,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1)说一说淘气、笑笑、小鸟他们各自是从哪个方向看搭建的图形的?
(2)小组展示成果
先尝试自己观察,对照图形连线。然后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汇报。
观察与想象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全面、有序的观察活动,使学生对所观察的物体有了整体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同时,培养了空间观念,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活动三: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并画下来。
1.我搭你搭
两个同学为一组,利用4个正方体搭建不同的图形。
2.看一看
教师引导学生搭出53页最下面的图5的形状,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3.教师点拨在方格纸上画图形注意的事项。
4.画一画。
画好后小组讨论,集体订正。
5.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得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本课从两个正方体的搭建到三个、四个正方体的搭建,从看到立体图形观察不同面的形状到已知面的形状,搭建不同的立体图形,知识的难度一点一点加大,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也在循序渐进地提升。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画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为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先用摆正方形的方法先摆一摆,再画一画的办法,将难化易。
三、巩固练习
四、拓展应用
通过连一连、想一想、摆一摆和画一画的活动,使学生认知得到巩固,为后续课程中进一步研究二维与三维图形打下基础。
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视野,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五、提炼升华
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凸显数学的应用。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