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20xx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利用外资:1-月,全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9家,完成合同利用外资.02亿美元,同比减少4.3%;完成实际利用外资8.13亿美元,同比减少3.38%,分别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33.51%和96.73%。剔除梅山保税港区相关数据后,我区合同利用外资11.51亿美元,同比下降7.56%;实际利用外资7.82亿美元,同比下降5.83%,分别完成市评价指标的100.09%和101.62%,市争取指标的.92%和99.68%。合同利用外资与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均列全市各县(市)、区第一。其中我局实现合同利用外资4.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5亿美元,分别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36.13%和94.96%;两项指标在三个招商部门中均位列第一位。
(二)对外贸易:1-月,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75.14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完成市评价指标的101.54%。其中:出口85.61亿美元,同比增长
0.99%,完成市评价指标的99.97%;进口.54亿美元,同比下降3.03%,完成市评价指标的103.09%。进出口、进口规模居全市各县(市)、区首位,出口规模仅次于XX区列第二位。
(三)外经合作:1-月,完成新设境外企业家数22家;核准中方投资额7917.94万美元,同比增长56.3%,完成市评价指标的101.51%;实际中方投资额5745万美元,完成市评价指标的145.44%;实现境外工程营业额9061万美元,同比增长18.18%,完成市评价指标的107.87%。
(四)服务外包:1-月,实现服务外包合同总额16.53亿元,同比增长
26.81%,完成市评价指标的100.21%;实现执行总额.1亿元,同比增长
34.17%,完成市评价指标的110.06%;实现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8628万美元,同比增长26.08%,完成市评价指标的105.22%;实现执行总额5781万美元,同比增长27.57%,完成市评价指标的105.11%。
(五)服务业发展:1-月,累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1.11亿元,同比增长10.9%,比市评价指标低0.6个百分点,比区考核指标低2.3个百分点;增速和总额均位列全市第五,总额比2019年提高一个名次。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p 比重为37.4%,高于市评价指标1.9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45.69亿元,同比增长28.2%,高于市评价指标16.7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税收50.73亿元,同比增长23.37%,高于市评价指标11.87个百分点。全区完成铁矿石贸易量00万吨,交易金额110亿元;煤炭交易量2700 万吨,同比增长25.26%,实现交易金额1亿元。我局完成正常性企业税收323.03万元,同比增长11%,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01%;引进三产企业税收1541.51万元,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新增三产企业税收1196.42万元,完成区考核指标的100%。
二、主要工作特点和做法
(一)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外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大项目的落户和项目单体规模的扩大,为全区利用外资总量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新兴产业的引入使我区真正实现了二三产“双轮驱动”。20xx 年,全区完成服务业合同外资9.01亿美元,占总量的74.95%,同比增长
27.95%,三产合同外资首次超过二产合同外资。工作的主要抓手是:
1.深挖项目潜力,鼓励和推动企业增资扩股。积极引导和推动台塑台化、宁波港集团、宝新不锈钢等大项目开展增资扩股工作。2019年全区共有42个工业项目增资扩股,增资额达4.36亿美元,占全区合同外资总量的36.33%。
2.拓宽招商领域,着力引进融资租赁、煤炭等新兴产业项目。今年先后引进了东海、安科、天信、通商、中新力合等9个融资租赁项目,协助亚洲纸管纸箱成功入股“宁波通商银行”,金融及类金融项目实现合同外资3.56亿美元,占全年服务业合同外资39.51%;全年共引进商贸类企业18家,实现合同外资
4.21亿美元,占服务业合同外资总量46.73%;为加快打造煤炭交易平台,着力引进了晋宏森美、盛良森美两个煤炭经营项目,实现合同外资1.05亿美元,占全年服务业合同外资11.65%。
3.优化产业结构,围绕新区建设开展针对性招商。主推区域重点板块招商,邀请港中旅、复地、和记黄埔等综合开发商洽谈滨海新城开发项目,争取项目尽早注册落户;围绕区内外企业并购投资热潮,着力引进世界500强项目。今年全球顶尖的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公司---美国康德乐健康集团(位居世界500强第49位)成功收购我区大生医药公司,实现合同外资 3600多万美元;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产品系统开发供应商、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天合集团从高新区搬迁至我区,该项目占地不多、税收可观,预计该公司明年将会增资。
4.提升服务水平,加快重大项目落户和建设进程。加强与市外经贸、工商、外管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促进项目审批、项目注册、资金到位和验资工作提速。积极配合展图(中国)公司搭建企业财务平台,建设北仑第一家综合性财务金融公司;协助中海油lg冷能空分项目、华耀纺织和隆兴电信等企业做好开工前期筹备工作,促其顺利开工;协助五洲国际做好“柴桥城镇综合体”项目落户的前期工作;不定期走访外商投资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审批和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对外贸易下滑势头逐渐遏制,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
今年以来,我区外贸增速较去年同期明显回落,传统市场普遍萎缩,新兴市场开拓放缓,主力产品出口风光难现,大宗物资量涨价跌。面对严峻的外贸发展形势,我局在推动外贸平稳增长、促进口岸部门合作、优化贸易环境和推动转型升级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19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文具出口基地,新增5家海关监管类企业(累计达到14家),培育申报了家外贸供应链试点示范企业,进入全市外贸进出口108强的企业数由去年的22家递增到25家。
1.注重课题研究,探寻外贸创新转型突破口。年初我局确定了《加快外贸方式创新》、《关于加快培育外贸出口示范基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霞浦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建设》等3个重点研究课题,跨科室成立了课题工作小组,通过赴深圳、广州、上海、义乌等地进行走访调研和学习考察,分别形成了外贸创新发展、外贸出口基地培育和霞浦现代国际物流园区提升发展的思路和工作建议。经过努力,我区申报的“XX区国家级文具出口基地”已顺利通过商务部的评审,研究成果得到初步体现,进一步明确了我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实施品牌战略的工作方向。
2.创新服务方式,着力推动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协作监管区建设。主动与检验检疫部门衔接,以霞浦现代国际物流园区为平台,成功创建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依托港口优势与优势,吸引采购企业入驻,培育自主品牌优势外贸企业集群,全力打造进出口采购贸易临港产业集聚区和品牌建设示范区。首批优选4家企业先行先试,率先享受外贸流通公司报检、异地采购商品北仑报检直接出口等便利措施,至年底,该4家企业的市场采购出口商品金额已达到4173.6万美元。
3.发挥口岸优势,着力推进“创新促升”活动。进一步深化关贸、检贸、银贸、财贸、税贸、汇贸等跨部门合作机制,将区级涉外部门联席会议和外贸沙龙制度常态化,通过打造“涉外部门联动平台”,加强全区各涉外部门的信息共享,助推外贸主体培育。2019年,首创涉外部门协同和企业互动新模式,评选出全区进出口规模较大、转型升级能力较强的60家“创新促升”试点企业,为其提供广交会摊位优先、海关国检优先放行和水利基金减免等专项优惠措施,联动各部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指导和服务。联合国检为区内大宗物资、高科技产品和装备等进口商品提供个性化检验检疫服务,推行全区出口商品免验企业申报,研究建立进口金属矿产品、煤炭和消费品等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辅导全区307家海关类企业成功通过年检;联合中信保免费为全区外贸企业进行出口信保业务培训,让区内新投保企业享受5-10%的保费费率优惠。
4.创新服务,全力帮助企业扩大进出口份额。为进一步扩大进出口份额,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我区今年新调拨外经贸奖励资金600 万元,用于鼓励企业“抓订单、拓市场、促进口、走出去”,同时积极为企业争取市级以上各类财政扶持资金;推行广交会摊位分配制度改革,帮助更多新兴和潜力企业借助广交会平台拓展业务;加强宣讲,为企业提供全过程信息支持。年内,联合海关等部门举办多场宣讲会,累计参会520家企业580余人次;依托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北仑企业之家qq群两大平台,为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解决融资困难和经营风险预测信息等全过程服务。
(三)拓展外经领域,加快境外营销络建设
为进一步拓展外经发展领域,年初我局对重点外向型企业发放境外投资意向调查问卷表,建立境外投资、境外工程项目库及外经项目跟踪制度,切实加强对外经项目的动态管理。同时,鼓励企业重视境外营销渠道创新,充分发挥贝宁贸易中心、巴西贸易中心、加拿大贸易中心等境外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积极推广“凯越模式”、“天时模式”、“贝发供应链管理模式”,支持外贸企业向供应链管理公司转型。今年,成功落实吉润汽车白俄罗斯生产基地项目和天时国际埃塞俄比亚糖厂项目,项目投资额分别达到2亿美元和5200万美元;会同中信保协助二十冶公司解决越南和发钢厂项目融资难题;促进贝发集团在尼日利亚设立营销平台,推广其首创的qsp快速销货模式;协助吉利汽车到俄罗斯设立生产基地;帮助海天进出口公司在尼日利亚纳萨拉瓦州开展铌钽矿勘探业务。进一步加大境外工程承包、境外营销络建设的奖励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外贸龙头企业推进境外营销络建设,着力打造境外贸易中心。2019年全区新增境外营销机构22家,横跨美国、德国、日本、迪拜等11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涵盖汽车制造、房地产、机械加工等行业。
(四)依托两大平台,不断提升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和层次
今年,我区充分依托数字科技园和科技创业园两大平台,引进了29家服务外包典型特征企业。如从事呼叫中心业务的浙江中通文博服务有限公司、从事物联技术研发的宁波五百年物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从事gps及云计算技术研发应用的宁波灵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同时,组织企业和园区参加了东京动漫展、大连软件交易会等国内外服务外包展会,帮助企业成功承接离岸业务;鼓励引导宁波瑞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内多家药品研发企业签订合约;帮助宁波指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获得风险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
(五)服务业发展平稳运行,商贸服务业招商取得新进展
年初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全区服务业发展呈现“止跌回稳”、“缓中趋稳”、“稳中求进”的良好局面。
1、重管理促集聚,服务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扎实推进服务业基础性工作。按照五年内“服务业增加值翻番”和市区两级考核目标任务,拟订出台《2019年XX区服务业工作目标考核实施办法》,联合11个部门和9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服务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经济运行检测体系,将企业监测范围由30多家扩展到272家,涵盖到服务业10大行业,监测内容涉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重要指标;成功创刊《服务业发展动态》,参与拟订全区2019年产业和小微企业扶持、服务业“1”工程成长型企业奖励实施细则等,先后组织上百家企业参加全区物流和总部经济等各类宣讲会,与宁职院联手举办《跨界合作-服务宁波物流产业发展论坛》;重新调整2019年度服务业“1”工程企业名单,定期跟踪51家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动态,优先培育大型商业综合体和第三方物流等新兴业态,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为企业提供绿色服务通道;成功撰写《关于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发展的几点启示》等调研文章;有序推进煤炭资质管理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煤炭经营秩序。
凝聚中心城区商业氛围。富邦世纪商业广场、石浦豪生大酒店已于9月顺利开业;银泰广场计划于2019年7月对外营业;广隆金融大厦、蓝海资源配置中心和荣能凤凰国际广场有序开展建设、招商。
全面启动西门户区总部基地建设。中海油、大港、仑江三家企业的总部大楼预计2019年10月竣工;华生家居广场一期、b、、四大区块正在抓紧建设和招商,预计明年9月份试营业;华润置地商业综合体、汽车4s城项目计划于明年年初正式开工。
加快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协助现代国际物流园区成功申报省第二批现代服务业聚集示范区;顺利推进前程供应链二期、普洛斯三期等项目建设;打造集大型智能化停车场、物流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和司机生活后勤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集卡综合服务基地,预计明年年初投运试营。
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数科园工业设计中心为载体,推动贝发、海伦钢琴研发中心项目成功进驻,新建工业设计创意广场、工业设计打样中心以及高尔夫用品设计中心,逐步完善我区创意产业服务功能。全面摸底全区服务业项目情况,拟订5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推进计划。
2、拓渠道储信息,服务业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
夯实招商引资基础性工作。建立项目信息库,完善宣传推介、项目协调、跟踪服务、信息整理等全过程管控;建全招商信息络体系;积极对接区内8家重点税源企业的供货、物流单位,开展关系企业招商,形成项目拓展一批、在谈一批、落户一批、储备一批。
推动税源型商贸物流企业招商。成功邀请陕煤、晋煤、中钢、河北钢铁、中海油物流等大型企业来我区考察洽谈;正式启动海俱酒店改造项目、中远能源增资项目完成工商变更,冠保码头项目获核准,裕坤贸易成功落户、香飘飘等相继落户;lg液态销售、lg物流等项目顺利推进;晋煤集团、陕煤集团等煤炭贸易物流、铁矿石贸易重点项目正在洽谈之中。2019年累计引进企业36家,注册资金48010万元,其中浙茂进出口、谷恒贸易等新注册企业已正式运营。
推进我区国际强港建设。拟定2019年度我区强港工作计划,梳理强港重点项目、落实责任单位,积极配合市“六个加快”总办来我区督查调研。
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矿产品交易中心、煤炭交易中心和华商商品交易所等交易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1-月,宁波金属矿产品交易中心实现矿产品交易量00万吨;宁波华商商品交易所3月份正式上线运营,累计吸引会员企业400家,交易额超过10亿元;宁波煤炭交易中心依托光明及中宅煤炭码头,开展煤炭物流和交易业务,解决进口煤炭交易过程中储运中转、配煤混煤、流通加工、物流配送和质押融资等相关代理服务,目前有29家企业成功入驻。(六)强化服务,全力做好全区外事工作
2019年,全区累计审批因公出国(境)团组92批233人次,其中党政人员实际出国58批7人次(不含港澳团组,市管11人、处级116人),同比实现零增长;累计接待国内外来宾17批198人次。外事工作在做好团组初审、服务和申报工作的同时,着力推进友好城市结交工作,积极捕捉外事活动中的经济信息,主动为企业提供对外投资、招商、展会等信息服务。主要工作抓手是:
积极协助市外办做好“东北亚宁波周”、浙洽会、消博会等期间各个团组的接待和考察工作;协助市外办联系友城事宜,主动与美国条件对等的国外城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并会同区教育局与美国友好城市联系姐妹学校结交事宜。目前已有4个城市有意与我区洽谈建立友好交流关系。
(七)转变服务方式,积极开展窗口岗位奉献活动
年初以来,我局坚持以“创先争优”为目标,进一步理顺和简化审批程序,不断提升审批效率。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使窗口岗位在服务态度、办事效率、作风建设等各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努力做到“业务提高、服务提质、审批提速”。 1—月,累计审批外商投资企业69家,审批加工贸易合同3872个,签发原产地证7727份,发文550份;联合年检参检企业903家,参检率达到95%。一是加强学习,始终把提高业务素质放在首位,对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和探讨,提高对法律法规运用能力和办理复杂审批事项的准确率。二是优化服务意识,积极开展窗口岗位奉献活动。积极开展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工作,认真编制并公开服务事项标准化办理指南;简化变更经营范围等事项的审批程序,由红头发文改为简要审批,进一步缩短审批事项办理时限,提前办结率达到100%。
(八)创新服务方式,全力做好重点企业产前产后帮扶工作
一是强化问题服务。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力所能及地为企业排忧解难。1-月,累计走访企业250余家,解决各类问题90余件。二是强化情感服务。以外企协会为平台,成功筹办全区外企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新春联欢会;组织开展高尔夫球比赛;选派企业参加“宁波帮、帮宁波”大会、p商务卡宣讲会和开放论坛,畅通政企关系。三是做好水域和码头开放工作。我局主动与东海舰队、海关、海事、国检及口岸管理各部门沟通协调,促成了4家码头企业与海关、海事、国检、边检等口岸监管部门按期达成协议。目前交通部已批复同意穿山北港区中宅煤炭码头、港鑫东方白峰码头、光明通用码头和lg码头临时开放,口岸开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九)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机关效能作风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通过公文流转电子化,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局系统功能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局机关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同时,对局外信息进行及时更新,让企业及时准确了解有关信息动态。1-月累计发布两信息1845条,发布公开信息142条。
二是注重提炼,两办信息质量明显提升。为进一步提高信息报送的数量和质量,年初拟订出台了《XX区经济发展局信息宣传考核办法》,同时,通过组织各科室信息员培训,并采取对局重点工作领域进行信息约稿、对提炼和采纳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的办法,不仅提高了各科室报送信息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报送信息的质量和录用率。全年有130篇被省、市、区三级党政信息录用,其中20篇获省、市党政信息录用,6篇专报获区两办刊发,4篇专报获得市、区两级主要领导批示。
三是创先争优,扎实推进支部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年初以来,我局认真按照《2019年度XX区机关党建工作络管理阳光程运行办法》的文件要求,结合党建工作运行评估指标,及时做好党建信息上报工作,1-月累计发布党建信息24条;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统一部署,我局自4月份活动开展以来,通过组织召开全局干部动员会、开展学习大讨论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在党员干部开展谈心交心活动,进一步提高局领导班子和全局机关干部的政治和业务水平;为加快发展全区现代物流、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领域,2月份我局确定了《推动霞浦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外贸方式创新》和《关于加快我区培育外贸出口示范基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等3个重点课题,跨科室成立了课题工作小组,通过2走访调研和学习考察,5月底3个课题均顺利完稿,已投稿至市级、区级有关重点刊物。其中《关于加快我区培育外贸出口示范基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一文由区政研室期刊录用刊发;按照《XX区(开发区)机关中层负责人效能评价专项行动方案》的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全局干部特别是科室负责人开展党风廉政风险点、行政效能梗阻点的自查自纠工作,及时上报局中层负责人党风廉政风险点、行政效能梗阻点月报表;更新电子设备、翻新办公用房和用具,进一步优化局办公环境;依托局支部、工会平台,组织开展电子球赛、每周干部健身日等活动,牵头组织开发区8个部门参加XX区第六届全运会、第九套广播操比赛和全区机关篮球赛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局干部集体荣誉感和内部凝聚力。
2019年,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下行态势,全局上下通力合作,勇挑重担,敢于创新,各项工作(除外贸进出口和服务业增加值指标外)均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都做出了亮点和特色。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有忧患意识,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招商引资工作如何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由于受市区两级考核指标和任务要求的硬约束,区各招商部门在引进项目尤其是投资额较大的项目时,难以对引进企业的质量进行有效把控,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数量优先意识。
二是项目经费控制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三是如何帮助全局年轻干部快速成长,建设一支战斗力超强的机关团队,需要
我们认真研究,尽快破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