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县职业技术学校 q g j
2013年6月底期末考试期间,在学前教育自考班最后一科的考试时间,我看见自考(3)的一位女生在外面等人,我就问她,怎么没去考试,她沉默了许久,然后告诉我:“我要转到普通中专班去,我怕自考成绩不及格。”我听后觉得这位女生太缺乏自信心了,这种临阵脱逃是一种典型的自卑表现。
所谓自卑,是指由于对自已的品质或能力做出偏低的评价或对自已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觉。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指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受,因为我们发现自已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改进的。学生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学生抗挫能力较低造成的。在父母精心照顾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已习惯于父母的包办替代,一旦离开了家庭的港湾,他们常常会以为自已的生活能力低下,无法与人沟通而感到失意,长期失意的结果会使他们开始全盘否认自已,以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常常出现消极的态度,这种类型的学生由于低估自已的品质或能力而轻视自已,会丧失信心,看不到希望存在,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学生,她在其他方面是很优秀的,比如说专业技能就优秀,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使她对参加大自考的文化考试产生了自卑心理,因此,由于看不到自已的优势而丧失信心,放弃大专学历的完成。
由于自卑心理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克服自卑心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自已的工作实践、德育课的内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坚持正面教育,持久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利用课堂,列举中外大量成功人士曾经学习不好,甚至被人看不起而后通过奋发努力成功的事例教育学生,告诉他们每个人的先天聪明与弱智本来是相差无几的,只是因为后天的环境、努力程度、智力发育早晚等因素才出现差别的。每个人只要从现在做起,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开发智力,增加知识,增强能力,就会获得成功的。
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作为一名德育课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成败得失,勇敢地对待生活的压力,坦然地迎接各种挑战。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工作中的最大失误莫过于片面地看待学生,从而全盘否定一个学生,老师应该更多地寻找时机发掘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然后予以肯定。尤其是那些调皮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家长的肯定和表扬。有位社会学家说过:孩子掌握知识、发展人格的社会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镜中我”的过程,即把老师、家长对自已的评价当作一面镜子,然后按照这面镜子设计自已的人生轨迹。因此,老师、家长对学生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调动他们积极的情绪,从而以健康的情感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教师应该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和义务参加集体活动,参与集体的管理。作为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集体中展示自已,把表现才智和个性心理要求纳入到集体的目标之中,在集体中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扬长避短,使自卑的学生逐渐克服自己的劣势,在班集体中体验自己的价值,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四、通过人际关系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宽松、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大有裨益,因此,德育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德育课老师应该给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讲明“人格互补”的道理。任何一种性格,都有它的优点,也有它不足。此外,班主任老师还可以在安排座位、编组的时候,利用人格的互补性,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
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挫折和失败,特别是连续的挫折和失败对人的自信心打击很大,要培养充分的自信心,就必须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首先,要通过大量著名的事例让学生懂得挫折和失败是普遍存在的,人生难免没有挫折,目标越远大,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就越多。所以,要以平常心对待它。然后,要教给学生战胜挫折和失败的方法。
1、冷静对待。不应该把挫折看成是一种打击,而要把它当成一次考验,一个磨练的机会。
2、自我疏导。遇到挫折,要学会自我排解,自我疏导,自我安慰。
3、请求帮助。学生的亲人、好友、师长、同学对挫折原因的分析,争取成功的建议,往往能抓信要害,对症下药,让人顿悟,增强信心,找到走出困境跨进成功大门的途径。大胆地请求帮助,也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4、积累经验。失败并非没有任何价值,并非一无所获。从失败中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就是非常有助于下次取得成功的宝贵财富。思格斯要说:“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总之,只有让学生学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这门人生必修课,才能引导学生走出“曾经失败——不自信——害怕再失败——往往又失败——自信心减弱——不敢再试——永久失败——自信心丧失”的恶性循环的怪圈,重塑自信。
通过以上的做法,可以使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起来。只有自信心树立了,学生在学习上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向上的情绪才会不断增强,才能大大促进学生的智力与发展,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