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伤仲永比较阅读 文档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9:55:42
文档

伤仲永比较阅读 文档

伤仲永对比阅读:一、2008年东营市【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内心平静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
推荐度:
导读伤仲永对比阅读:一、2008年东营市【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内心平静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
伤仲永对比阅读:一、2008年东营市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内心平静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邑人奇之 (     )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

  3.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4.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参:

  1.①对……感到惊奇  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

  2.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

  3.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

  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4.甲文借事说理;乙文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论述观点。

二、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

  [甲]伤仲永最后一段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译文: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不能帮助社会。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须要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努力(好好学习)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译文: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译文:

  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参:

  1.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

2.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3.甲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4.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三、2005年四川资阳市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2.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3.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

4.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

  参:

  1.(1)啊,表感叹语气 (2)以宾客之礼相待

  2.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

  3.(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4.略(该题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

四、2004年宁德市   伤仲永(原文叙事部分)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译文: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经过他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命名为“高轩过”,二吃一惊,李贺因此而出名。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若不是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每天到母亲处探望也顾不得问候一声。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个儿子要呕出心肝才停止啊!”.[

  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

  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3.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4.《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参:

  1.他们小时都很聪明。(意思对即可给分)

  2.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

(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

(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

  4.援笔辄就如素构。

文档

伤仲永比较阅读 文档

伤仲永对比阅读:一、2008年东营市【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内心平静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