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二)(含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10:04:51
文档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二)(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二)一、选择题(2019·贵州质量测评)雷阵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得多,还伴有放电现象。海南岛那大市是我国“雷都”,平均一年有130天雷雨天气。据此,完成1~2题。1.雷阵雨的分布特点是()A.温带多于热带B.上午多于下午C.平原多于山地D.夏季多于秋季2.那大市全年雷雨日多的主要原因是()A.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B.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沉气流显著C.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充沛D.东南季风长时间控制,水汽充足解析:第1题,雷
推荐度:
导读专题强化练(二)一、选择题(2019·贵州质量测评)雷阵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得多,还伴有放电现象。海南岛那大市是我国“雷都”,平均一年有130天雷雨天气。据此,完成1~2题。1.雷阵雨的分布特点是()A.温带多于热带B.上午多于下午C.平原多于山地D.夏季多于秋季2.那大市全年雷雨日多的主要原因是()A.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B.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沉气流显著C.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充沛D.东南季风长时间控制,水汽充足解析:第1题,雷
专题强化练(二)

一、选择题

(2019·贵州质量测评)雷阵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得多,还伴有放电现象。海南岛那大市是我国“雷都”,平均一年有130天雷雨天气。据此,完成1~2题。

1.雷阵雨的分布特点是(  )

A.温带多于热带      B.上午多于下午

C.平原多于山地    D.夏季多于秋季

2.那大市全年雷雨日多的主要原因是(  )

A.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

B.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沉气流显著

C.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充沛

D.东南季风长时间控制,水汽充足

解析:第1题,雷阵雨是一种天气现象,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的午后。一般是热带高于温带;下午的午后较容易出现,故下午多于上午;山地天气复杂,雷阵雨现象多于平原;夏季温度高,云层上升作用更强,更易发生雷阵雨,夏季多于秋季,据此分析选D。第2题,那大市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太阳辐射强烈,云层上升幅度大,容易发生雷阵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下沉气流显著,不会形成降水;赤道低压影响不到那大市;季风是形成降水天气的条件,不是形成雷阵雨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南季风在此地登陆但不会长时间控制此地,据此分析选A。

答案:1.D 2.A

(2019·辽宁抚顺一模)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所示的月份可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1月

4.关于图中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一天9:00-15: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B.第一天0:00-6:00之间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

C.第二天0:00-6: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D.第二天9:00-15: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解析:第3题,该图所示的月份日最低气温约14 ℃,日最高气温超过30 ℃,应是夏季,可能是7月份,C对。1月    、11月属于冬半年,夜晚气温小于0 ℃,A、D错。3月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气温较低,是春季,受寒潮影响,夜晚气温在0 ℃左右,B错。第4题,结合前面分析,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关于图中情况描述, 9:00-15:00之间,是上午时间,沙漠升温快,气压低,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A、D错。0:00-6:00之间是当地夜晚,沙漠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B错,C对。

答案:3.C 4.C

(2019·四川乐山三模)图示为很多同学见过的反映某类地理原理的典型现象发生时视频的截图,图中破碎编织袋处于快速旋转中。该现象的产生与地形地貌、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据此,完成5~7题。

5.该现象发生条件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丘陵山区    B.日出时

C.夏季    D.阴天

6.对图中可见的破碎编织袋运动状态分析,准确的是(  )

A.漩涡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

B.漩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

C.漩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顺时针旋转上升

D.漩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散——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下沉

7.如果这类现象在足够的尺度上发生,将会造成很大危害,如(  )

A.大面积的干旱      B.阴雨绵绵,食物腐烂

C.低温冻害     D.暴雨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地面上破碎编织袋处于快速旋转中竖起,说明垂直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一般受热力因素影响,近地面受热形成低压,结合选项,该现象发生条件最合理的是气温高的夏季,C正确,故选C。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导致图中破碎编织袋运动的天气系统是局地气旋,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漩涡,在北半球,气旋区域内水平空气作逆时针方向流动,垂直空气作上升运动。图中漩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使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现象是气旋,如果这类现象在足够的尺度上发生,将会形成强烈发展的气旋,强烈发展的气旋会造成很大危害,如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形式,会形成狂风、暴雨、沿海地区还会产生风暴潮等危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5.C 6.B 7.D

(2019·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最后一卷)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1月份多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图。读图,完成8~9题。

8.丙地与根河的1月均温可能相差(  )

A.8 ℃      B.12 ℃      C.16 ℃      D.20 ℃

9.甲、乙两地相比(  )

A.气温年较差:甲<乙      B.气温日较差:甲>乙

C.年降水总量:甲>乙     D.年日照时数:甲<乙

解析:第8题,丙地1月均温为-20 ℃~-16 ℃,根河1月均温为-32 ℃~-28 ℃,两地温差为8~16 ℃之间,极值不可取。故本题选择B。第9题,甲地位于温带性气候区,乙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甲地距离海洋比乙地远,降水较少,气温的年较差与日较差较大,晴天多,年日照时数多。对比选项,故本题选择B。

答案:8.B 9.B

(2019·江西景德镇三模)在北半球中纬度锋面气旋发展的后期,若冷锋赶上暖锋,则东侧的暖锋向西、向南伸展,最后螺旋状地环绕在气旋中心四周形成类似于“暖心”的结构。这一过程被称为暖锋后弯卷入过程。下图示意冬季某时刻北美大西洋300米高度气温与气旋中心。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示地区气旋中心“暖心”的最高气温与冷空气最低气温相差最大值可能是(  )

A.9.9 ℃      B.12.9 ℃

C.13.9 ℃      D.14.9 ℃

11.甲地未来短时间的天气变化是(  )

A.风力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高        

B.风力减弱,降水增多,气温下降

C.风力加强,降水减少,气温升高 

D.风力减弱,降水减少,气温下降

解析:第10题,图示地区等温距为2 ℃,气旋中心“暖心”的最高气温为14 ℃~16 ℃,冷空气最低气温2 ℃~4 ℃,最高气温与冷空气最低气温相差值为10 ℃~14 ℃,气温相差最大值可能是13.9 ℃,C正确。第11题,根据锋面图例可知,甲地未来短时间内,大气由暖气团向冷气团一侧运动,会经历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气温升高,故风力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高,A正确。

答案:10.C 11.A

二、非选择题

12.(2019·河南非凡联盟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2018年某月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描述此时甲地区的天气状况并分析成因。

(2)判断图示月份并说明理由。

(3)推断未来3个月内上海的天气变化过程。

(4)如果乙天气系统势力偏弱,会如何影响我国南北方旱涝状况。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气压值分布情况可知,甲地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逐渐升温,水汽不易凝结,形成晴朗天气。盛行下沉气流时,水平气流弱,风力小。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图中锋面是暖锋。该暖锋由南向北运动,刚刚登陆我国东南沿海,根据我国雨带推移规律可知,此时大概是4~5月。第(3)题,根据上题结论,图示时间大概是4~5月,上海地区雨带未至,天气以晴朗为主,随后锋面雨带继续北进,6月中旬左右到达长江流域,长江流域出现长达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季节。7~8月雨带推移到华北或者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天气系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中心,我国雨带的推移由其主导。当它势力偏弱时,锋面雨带向北推移慢,停留在南方时间长,我国东部地区会出现南涝北旱现象。

答案:(1)天气状况:天气晴朗,风力较小。

成因:甲地区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所以天气晴朗;在高气压控制下,风力较小。

(2)4~5月份。

原因:图中的锋面为暖锋,且暖锋位于华南地区;暖锋南侧为太平洋的高压脊线,说明此时锋面雨带在我国刚刚登陆。

(3)先以晴朗天气为主,后出现梅雨天气,最后出现伏旱。

(4)我国出现南涝北旱天气。乙为西太平洋副高,其势力偏弱时,我国锋面雨带在南方滞留时间长,北上时间晚,容易导致我国出现南涝北旱的天气。

13.(2019·山东淄博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飓风是形成于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广阔的洋面、充足的热量、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和地转偏向力是飓风形成的关键条件。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 ℃~3 ℃,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和登陆后,势力有显著变化。下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

(1)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较,简述墨西哥湾水温较高的原因。

(2)分析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在飓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分别说明在经过墨西哥湾和登陆后两个过程中飓风势力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4)说明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在飓风侵袭时容易形成水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第(1)题,据图,与同纬度的大西洋相比,墨西哥湾沿岸有墨西哥湾暖流的增温作用,水温较高;海湾较封闭,受外界的影响弱;同时位于浅海地区,水体较浅,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第(2)题,夏季海洋上气温较高,海水受热水分蒸发,水汽随大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热量,进一步加热空气并抬升空气,促使低压中心气压降低,形成强低压,并带动四周空气旋转汇聚。第(3)题,本题考查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飓风登陆之前,经过墨西哥湾,由于墨西哥湾水温较高,释放出的热量多及海洋上摩擦力小,飓风风力较强;登陆后,由于缺少水分和热量的供应及受地面摩擦力的增大的影响,飓风风力减弱。第(4)题,水灾的成因从降水和地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飓风带来强降水(暴雨);墨西哥湾沿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遭受风暴潮(海水)侵袭。

答案:(1)有暖流(暖海水)汇入;水体较浅,(海域封闭)受热增温幅度大。

(2)海洋水受热蒸发;水汽随大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形成强低气压,带动四周气流旋转汇聚。

(3)经过墨西哥湾时:势力增强;墨西哥湾水温高,有增温作用。

登陆后:势力减弱;缺少热量和水汽的供应;地面摩擦力强,减弱风力。

(4)飓风带来强降水(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遭受风暴潮(海水)侵袭。

文档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二)(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二)一、选择题(2019·贵州质量测评)雷阵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得多,还伴有放电现象。海南岛那大市是我国“雷都”,平均一年有130天雷雨天气。据此,完成1~2题。1.雷阵雨的分布特点是()A.温带多于热带B.上午多于下午C.平原多于山地D.夏季多于秋季2.那大市全年雷雨日多的主要原因是()A.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B.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沉气流显著C.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充沛D.东南季风长时间控制,水汽充足解析:第1题,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