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xxxxxx 学号:xxxxx 姓名:xxx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强调的是个人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人对个体的自我概念,职业兴趣与爱好、职业意向、职业角色、职业行为、专业和工作匹配、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而得的对自己最佳的人生职业奋斗目标,提高综合素质与择业、创业的竞争力,并为实现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21世纪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和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职业生涯设计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在了解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避免就业的盲目性,为其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有效的途径。
关键字:职业规划 学业 职业 就业
前言:高职生正处于生涯试探和定向的时期,面对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他们常常感到迷茫,对如何进行职业定位,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发展等问题一无所知,更不懂得如何将自身优势条件与职业信息和市场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因此,他们急需为“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等问题找到答案。一般说来,一个拥有较高生涯成熟度的人更可能在将来拥有一个比较成功的生涯发展。
1.高职生简介
高职生,即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高职是教育类型的名称,而专科是学历层次的名称,高等教育学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作为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类教育类型,当然也分为研究生、本科、专科这三个层次,事实上一个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就是应该由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本科和专科构成,高职教育比较完善的中国地区就是如此,不仅仅有高职专科,还有高职本科和高职研究生。中国地区当前的高职教育正处于由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的过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会发展高职研究生教育。高职生是有特色的大学生。
1.1高职生与大专生、本科生的区别
高职生与大专生的区别:高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也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类,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职偏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的学历目前主要是专科层次,高职和普通专科的毕业证书均属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毕业证书,高职和普通专科的区别仅仅在于学习课程不同,高职教学侧重于职业技术,而普通专科则是偏重于学科教育。高职学生毕业时由学校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证书,并享受普通大专生的一切待遇。
高职生与本科生的区别:一是所学的方向不同,高职院校更突出现场实际操作,培养人才方向是高级技术工人、文秘等,本科院校更突出研究型、技术理论学习,培养人才方向是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二是学历不同,高职学历是专科,本科院校是本科。
1.2高职生生涯发展优劣势
高职生主要学习的是技术方面,而本科生是理论方面的多一些,实践能力差。高职生相对于本科生的优势是,高职生的学习更注重职业技术的培养,所以,高职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参与到生产实践中来,而本科生如果毕业后到工厂参加工作的话,还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现在的高职生的需求量要远大于本科生的。
2.高职生生涯发展
2.1近年来高职生毕业去向分析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加上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以及大量的城镇失业人员、退伍人员,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达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而根据统计,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达650万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四川就业信息网对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现状形式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究其原因,除受高校扩招、我国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等影响外,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明显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高专毕业生供给相对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职高专类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大批专门人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我国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比现有数量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就出现了高级技工奇缺的现象。但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上却仍未能按市场需求设置,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差。这就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一方面,不能保质保量地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不受社会欢迎以致供大于求。
2.2高职生生涯发展
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成功,只垂青有充分磨砺充分付出的人。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科学在高速的发展,时代在飞速的进步,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一、职业取向分析测试
为了进一步认清自我属于何种类型的社会人,初步确定个人今后未来数年内更适宜从事的工作岗位究竟是什么,我查找了多种测试工具,最终主要选择了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并对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测验,从而初步得出了自己的未来职业取向。
二、自我分析
要学会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兴趣、优劣势等。
三、未来职业规划
对于未来的生活职业规划肯定要有,但是我觉得职业规划不可能现在就定下来,周围的环境随时在变,而且自己随着不断的成熟和接触不同的东西,也会变。但是,虽然可能没有成型的职业规划,但是我觉得每个阶段的前进方向和短期目标要有,比如这段时间我要学好应学的学科,我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没有努力的方向和短期的目标,那容易虚度光阴。
我是一名学生,我想听一些别人成功的案例,和为什么别人能取得成功,虽然每个人走的路不同,但是我想有些成功的共同点是相同的,那我作为一个学生,就可以从中学到一辈子受益的美德和优点。
3.我的未来生涯规划
3.1自我盘点
我是一个时而三分钟热度,时而万分认真的人。在理论作业方面,我常常不能认真到最后。但在实际做事中,我胜在够责任心,责任心会鞭策我坚持到最后。对待喜欢的事情,我有着满腔的热情,会做到最好。在交朋友方面,我虽说不上朋友满江湖,但交得都是真心朋友,在今后的日子,我也会拜托他们指正我的缺点,然后自我调整,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人无完人,所有事物都是美中不足的,所以如果做不到完美,也不要紧,美中不足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完美。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我还需要加强锻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弥补外貌上的不足。要主动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加强自身实践经验。还有努力学习,打好基础,为以后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打下坚实基础。
3.2未来生涯总规划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在未来应该会向制图和设计两方面发展。围绕这两个方面,本人特对未来三十年作初步规划如下:
1、2016—2017年,学业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听课,准时提交作业,踏踏实实地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就业准备。
2、2018-2020年,熟悉适应期: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刻苦实际,各种尝试努力,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提升自我的方法如下:
(1)学历、知识结构:考更多的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熟练。英语争取说得流畅、改掉说广东普通话的习惯。在学生会中,认真写每一份稿子,把写稿变成一种艺术。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
(2)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与人交往要诚实有信,说到做到,用心去交朋友。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交际圈。
(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既然写作能力还可以,就提高自己在写作方面的能力,争取在系部网站多发表文章。发展所长,既然对电脑、摄影有兴趣,就学会更有技巧地做视频和PPT。参加健身运动,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时间,坚持每天至少跑三圈。
3、2020-2033年,人生辉煌期:公司上市,升职加薪,拥有一个完美的家庭。
用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鼓励自己: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结束语:经过三个星期的不懈努力,论高职生未来生涯发展的论文终于完工了。在舍友的帮助下我顺利解决了许许多多在写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写论文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最初刚写论文时对高职生未来就业问题的模糊认识到最后能够对该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我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课堂上要学好理论,也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实践考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之,通过这次论文,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一个完整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途中要不断充实自己。对待一个新事物时,一定要有探索精神,并赋予满腔热情,这样才能更加深刻认识新事物。
资料来源: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化学工业出版社,袁一平、吴洁芳、陈金环主编
2. http://baike.baidu.com/view/653742.htm?fr=aladdin合理情绪行为疗法
3.http://wenku.baidu.com/link?url=_Z6Tu7cCK4RhO3so_P01cLgzBeUD00Jw8qDplMYdqCKnS60H_KTt6gdn8mBWFIcfI85EFxcJ9XIENdysyjrzGopQfnP7a-ydgGkzi-TdB33 论高职生未来生涯发展
4.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dd066eb7f1ed1b676ab6afe5fb295982)&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
5.http://www.zhihu.com/ 知乎
附录:
1.和老师同学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