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易错的字音、字形:
头涔涔(cén ) 泪潸潸(shān) 躲藏(cáng) 挪( nuó)移
蒸(zhēng )融 徘徊 (huái) 绊(bàn) 倒 方砖(zhuān) 耽搁(dān ge) 绽(zhàn)开 搓(cuō)衣服 嗯(ǹg) 兴奋(xīng fèn) 翻箱倒(dǎo)柜 原谅(liàng) 缥缈(piāo miǎo) 急遽(jù) 惆怅(chóu chàng) 咔嚓(kā chā) 噢(ō)
消逝(shì) 尽(jǐn)管 凝(níng)然 赤裸裸(luǒ)吓唬 (hu) 书簿 (bù) 噙(qín)着泪 相叙(xù)
温馨(xīn) 溶(róng)解 噼(pī)里啪啦 哪吒(né zhā)
耽搁 揉动 躲藏 蒸融 依偎 赤裸裸
二、多音字:
禁 jìn(禁止) 薄 báo(薄片) 答 dá(回答) 觉 jué (感觉)
Jīn(不禁) bó (单薄) dā (答应) jiào (睡觉)
bò (薄荷)
尽 jìn (尽力) 散 sàn (吹散) 藏 cáng (躲藏) 倒 dǎo (翻箱倒柜)
Jǐn (尽管) sǎn (散文) zàng (宝藏) dào (倒水)
三、课文重点:
8、《匆匆》
1、《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他的代表作还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等。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虽伤感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这句话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2)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这个句子给人们的启示:要珍惜时间。
(4)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
(像一粒细沙躺在茫茫的沙滩上,我的日子落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响,也没法寻找)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1)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好处:作者将抽象的时光流逝形象化,用细腻的描写替代空洞的议论,因而具体有感,他内心的焦灼与遗憾也跃然纸上,让人产生共鸣。
(2)这个句子具体写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表现出作者对时间流逝不可控的无奈之情。
(3)用“……的时候,日子……”的句式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
(仿写1、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跑步的时候,日子从脚步中过去。)
(仿写2、散步的时候,日子从步伐间跃过;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枕头底下过去;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过去。)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哪里呢?
(1)第一句话用排比的句式描绘了春景的画面,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2)“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3)“不复返”和“再来”“再青”“再开”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和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的情感。这样表达的好处:畅快、直接,能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4)、仿照句子写一写:
(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潮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
5、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表示动作的词语是跨、飞、溜、闪,这几个动词表现了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
6、文中一连串的问句像一条线,在全文中巧妙地起到了牵引情感的作用,层层紧扣,深化了主题。一连串问句的好处:畅快、直接,能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7. 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答: 作者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非常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8、知识拓展:
有关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8)盛年不再来,岁月不待人。
9、那个星期天
1、《那个星期天》是中国作家、散文家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
2、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为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内心独白,事例,景物等描写,细腻而生动的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兴奋、急切——焦急——焦急惆怅——失望、委屈)
3、“这段时光不好挨。” 是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本段用“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四个事例来表现“这段时光不好挨”。这些事并不是“我”想做的,不过是打发时间。作者通过动作的描写和内心的刻画,表现了“我”在等待中的无聊、无奈。通过具体事例的叙述,体会到“我”焦急的心情。
4、 “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是心理描写的句子。 ②文中的“我”盼着妈妈早点儿洗完衣服,带“我”出去玩。“再不”“一洗完”“马上”“决不”感受到“我”迫切的心情。
文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的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明白了。”作者把心情融于景物中来写。光线“渐渐暗下去”“沉郁下去”实际在写“我”的心情越来越沮丧。
5、课后习题(P47)
*.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
(1)“我”盼着妈妈早点儿洗完衣服,带“我”出去玩。作者通过动作、心理等描写,写出了“我”盼着妈妈早点儿洗完衣服带“我”出去玩的这种心情。
(2)表现了“我”知道不可能出去以后失望、难过的心情。从环境和声音的描写衬托出“我”当时的心情,从侧面描写更能反映出“我”的失望与悲伤。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匆匆》一文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那个星期天》是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缅怀逝去的母亲,诠释母爱的至纯至真。两篇课文中,作者都运用了将情感融入具体事物的方法。如在《匆匆》中,作者用太阳象征时光,通过写太阳从早到晚的“挪移”“跨过”“飞走”“溜走”,表达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在《那个星期天》中,作者通过对太阳光线的描写,“明媚”“渐渐暗下去”“消逝”等,表,我从兴奋到失望的心情变化。
不同点:《匆匆》一文作者运用一连串的问句、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把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情感;《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则是更多地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表达出来。
6、积累:(关于守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