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准备工作
1、施工前准备
对图纸进行细部了解、对图纸尺寸、标高与现场进行核对是否一致,如有不符,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
现场与总包、业主、监理四方进行移交一米线及横纵控制线。
2、工具准备
棉线、墨斗、红外线仪器、卷尺、水准仪、全站仪、扫把、垃圾袋
2、施工
1、施工流程
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一米线,并将一米线引线至其他区域墙面、柱面-------------使用全站仪对横纵轴线进行平移做控制线
2、移交点
现场与监理、业主、总包方移交一米线位置XX轴/XX轴,轴线位置XX轴、XX轴(附图)
3、施工过程
一米线:将水准仪放置事业开阔位置,进行调平。使用标尺进行对移交点一米线测量,然后将该数据引向其他区域柱子及墙面(墙面每隔4米进行标注一个点)。使用红外线仪器进行校对,并使用墨斗进行弹线。
横轴轴线、控制线:将全站仪放置距离横轴线一米位置,在同方向两米外进行标点进行校对,然后在该终点进行测点,仪器校对后使用棉线进行两端校对过的点进行连线并使用墨斗进行弹线(弹线过程中使用全站仪进行检测画线是否不平行)
纵轴轴线、控制线:将全站仪进行90°调角后重复上诉过程将纵轴控制线弹出。
格方线、完成面线:在横纵控制线弹出后,根据房间内归方要求,进行将横纵控制线引入小房间内或电梯厅等公共区域,依据我司设计进行对图纸深化后空间尺寸在格方线的基础上进行弹墙面完成面线。
龙骨隔墙线:依据图纸尺寸在控制线基础上进行对隔墙线进行施工。
4、仪器使用
全站仪
1、安置仪器,对中、定平、测仪器高。
2、开机自检,纵转望远镜进行初始化。
3、输入参数,主要是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气象参数。
4、选定模式,主要是测距单位、小数位数及测距模式,每度单位及测角模式。
5、后视已知方位,输入测站已知坐标及后视已知方位。
6、观测前欲求点位,一般由四种模式:测角度、测距、测点的极坐标、测点位。
7、应用程序测量。(机内存有各种测量程序)
如: A、按已知数据进行点位测设施;对边测量。
B、观测两个目标点,即可测得其两点的斜距离、水平距离、高差及方位角;
C、面积测量;
D、后方交会;
E、导线测量
水准仪
1、安置三脚架,对中、定平、测仪器高
2、将水平仪安装在三脚架上
3、通过棱镜进行水平仪二次较平。
4、读尺。(通过焦距调整进行读数)
5、两点高差=后视--前视(现场保证前视和后视为一个数值)
5、测量验线
施工放线过后进行对已放好的线进行复核(时间及量的条件允许下进行抽检),复核前应对图纸重新复读,通知方案及施工做法。保证现场施工放线误差±2mm。
6、放线作用
控制线:为轴线的辅助线,使用全站仪将控制线引向敞开区为完成面线和格方线作为施工与检测的依据。
一米线:装饰一米线为装饰地面完成面一米线,作为控制该空间内标高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一米线进行对该空间内地面施工空间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可根据施工要求针对该问题进行变更及签证,同理,对该房间吊顶标高同样满足。
方正线、完成面线:方正线是根据横纵控制线引入房间内或电梯厅等公共区,检测该区内空间地面是否方正,是否可依据图纸尺寸施工,将房间归方后形成完成面线。根据完成面线可检测墙面是否垂直、抹灰厚度是否超厚。如现场房间数据与图纸对应不上应及时反馈设计,并针对该数据重新深化及排版等其他深化。
所有辅助线在施工过程中均保留,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已完成的工程检测。
3、安全文明施工
进场前进行安全交底。
现场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在完成放线后及时清理。
在临边洞口放线时带好安全带等防护用具,并规范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