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谈优等生的心理教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10:05:55
文档

浅谈优等生的心理教育

浅谈优等生的心理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所以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
推荐度:
导读浅谈优等生的心理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所以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
浅谈优等生的心理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所以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能力障碍或人格缺陷。尤其是在班级教育中的优等生的心理教育更应该重视。

首先我们来看看优等生的心理问题:

  1、自高自傲。

优等生大都天资聪颖,学习优异,往往受到家长的青睐,主观上给他们定了位,是好学生。优等生也给自己定了位,是老师心目中的佼佼者,在集体活动中表现的争强好胜,认为自己聪明、勤奋,与老师、同学无关,变得目空一切,漠视了对自己的培养和教育。

2、爱慕虚荣。 

优等生,无论是老师、家长、同学带给他们的都是一片赞誉,即使出现一些小毛病,也会被老师忽略,真可谓是一俊遮百丑,所以优等生听到的是一片赞扬之声。久而久之,由于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只是他们那种爱慕虚荣的心理急剧膨胀,总有一种满足和飘飘然的感觉,产生偏激、固执的心理。一切事情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把一切荣誉看的非常重,总想让彩色的光环环绕着自己,总喜欢生活在一片赞誉嘉许之中。

3、嫉妒心强。

优等生,一向都表现为争强好胜,不甘人后,在班级中处于优越地位,听到的是赞扬之声。一旦有些同学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就变得无法忍受,失去心理平衡,产生极强的嫉妒心理,不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这一现实。

4、封闭自守。

优等生在学习上都比较刻苦,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而且性格比较封闭,遇事不愿求人,所以不能正确处理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另外,对于知识特别保守,不愿意帮助其他同学,表现的自私自利,认为帮助他人,会浪费很多时间,更害怕别人超过自己,自己会失宠,从而对知识过于保守,想让自己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5、表现双面性。

老师眼中的优等生,在班里学习刻苦,劳动积极肯干,什么事都表现突出,不甘了落后,是班级的骨干,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可是回到家里,却变成了娇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娇生惯养。父母让干点活,非常不情愿,还满腹牢骚,甚至有对父母不敬者,在家在校完全两样。

除了以上问题,优等生身上,容易表现出集体观念淡薄、乃挫折性不强、容忍力差等症状。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如不及时加以正确梳理、引导,极易引发他们的心理障碍。

矫正优等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1、首先教师要有一个健康心态,用他的言行正面影响学生的心理。

学生在校时间超过在家时间,和老师接触的时间最长。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必须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掌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因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学会运用科学的心理素质去影响和塑造学生,使自己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大度、稳定、健康的状态,创设一种温馨、和谐、民主的氛围来让他们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使学生的心态健康发展,从而克服集体意识淡薄、嫉妒心强、自高自大等不良心理倾向。

2、客观评价,把握优等生心理健康发展导向。

作为班主任,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要分类建档,做到真正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更不能随便给他们定性,一味的表扬助长他们不健康的心理。优等生也有很多不如人的地方,所以教师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也有不如人的地方,从而正确的认识自己。

3强化家访,促使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于溺爱、过于严厉的家教都不可取,过于溺爱,会导致孩子以来性强、目空一切、固执、自私等不良倾向。过于严厉,会导致孩子怯懦、孤僻等心理倾向。所以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家长及时沟通,过犯家长的教育行为,共同把握学生的心态。创设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处于一个民主、和睦的家庭中,陶冶心理品质,克服表面的双面性。

对于优秀学生,不光要重视他们的学业发展,还应让他们在社会生活生存能力的诸多方面和谐发展,从而培养健康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文档

浅谈优等生的心理教育

浅谈优等生的心理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所以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