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10:00:14
文档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与反思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上新课之前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做一件事情,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一
推荐度:
导读《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与反思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上新课之前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做一件事情,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一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与反思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上新课之前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做一件事情,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一量这一张大课桌的短边有多长。

2. 学生测量。(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可能有的用尺量,有的用“拃”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用文具盒量。)

3. 汇报测量结果。

4. 讨论:

(1)为什么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2)如果你们都用同一枝铅笔来量,结果会怎样?

5. 看来,我们要想准确量出物体的长度,就必须有统一的单位。人们为了量得大家都承认的结果,你知道常用什么工具来量长度吗?(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米尺上有一种长度单位叫厘米,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新授

1. 猜一猜

师: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呢?

2. 认识米尺。

师:“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米尺后就知道了。”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观察比较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时打开大屏幕。

学生汇报交流。

在学生回答有数字时,让学生从左到右按顺序读一读。

师:上面的线叫刻度线,刻度线都一样长吗?对,它们有长有短,有几种长度呢?

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长刻度线之间的每一大格的长度是不是一样的?

“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0叫做尺的0刻度,也是起点。”

3. 认识1厘米、几厘米。

(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在米尺上从0指到1,说:“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谁来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是1厘米?”(归纳出: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的尺子,你能找出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吗?

生:从0到2是2厘米,从1到3是2厘米……

师:那你知道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吗?

生:从0到3是3厘米,从3到6是3厘米……

师:那5厘米呢?

(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1厘米,请小朋友用大拇指和食指在尺上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②比一比

A 教师拿出一颗图钉,也让学生拿出一颗,与1厘米长的线段比一比,通过比,使学生看到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请大家拿一个图钉,与1厘米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B请伸出你的手,手指的宽度、手掌的宽度、一拃的长度,哪一个大约是1厘米呢?在尺子上比一比你食指的宽度,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我们要记住身上的这把厘米尺!在没有尺子的时候它可管用了!

③现在我们一起找找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

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怎样用厘米做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4. 用厘米量。

(1)估量纸条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白色的纸条,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几厘米?

(“刚才大家量过自己的食指大约有1厘米宽,现在估计一下你们拿出的纸条是几个食指宽,也就是有几厘米长。”)

(2)用尺量纸条。

大家估计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尺来量一量,愿意试一试吗?

先让学生自己去量。

教师在行间巡视,注意找出典型的错误量法,让他们去前面演示,在师生的讨论中讲解测量方法。

如果有学生从2开始量,让他说一说,引导学生用别的方法试一试。问他们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

从0刻度线到几就是几厘米,不用减,所以要方便一些。

大屏幕显示测量方法。(出示课件)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量时,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现在这根纸条的右端对着5,那么它就是5厘米。”)

师:是不是刚才他们的方法没有用呢?看看这把尺(前面断了,找不到刻度0){Uxmh%%";y~=pF7小学教案课件网 # iE2}0quk'9@0小这时我们可以采用他们的方法从中间的一个刻度开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hRB?Zf`q9

@j#qSc7小学教案课件网

A4jti x0IBarsI3小学教案课(3)量纸条(大约多少厘米。)(先用你身上的尺估一估)

(准备:同桌两人一张9厘米多一些,一张9厘米少一些的纸条)

让学生量,看谁量得又准又快。

学生汇报。

生:“我量的是9厘米多一些,我量的是9厘米少一些。)

师:“像这样9厘米多一点点,9厘米少一点点,我们就说大约9厘米。”

(4)量一量

A 量一量

① 作业本的短边长(  )厘米。

② 作业本的长边长(    )厘米。(尺子不够长怎么办?学生反馈)

③ 量手掌宽。 

B 实践活动。

(1)找一找,你身上的尺子在哪里?

启发:一手掌长、一手掌宽、一拃等等。

手掌宽____厘米        1拃(zhǎ)长____厘米

(一拃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因为每个同学手掌宽度和一拃长度不尽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

C 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验证的?

出示一个看似正方形的纸条,先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后让学生想办法验证。同桌一张,合作量一量。

(2)想办法量。

A 老师想买条裙子,可得量一量腰围有多大?可用尺子不好量,怎么办呢?学生说方法。

同桌合作,量一量对方的腰围。

B 一把折断了的尺去量物体怎么量呢?(出示课件)

5. 画一画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量物体的长度,那么想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怎样画会更精确?谁来讲解一下?

自己动手来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三、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分析、反思,体会到从“刻度0”开始测量的优势,并且能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测量的方法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  

   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必须建立在对“厘米”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到直尺上找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厘米表象,深刻理解了直尺上的1厘米就是1大格,2厘米就是2大格……为后面自主探索测量物体的长度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文档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与反思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上新课之前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做一件事情,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