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年来选修课的实践在任课教师的认真落实下,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进一步落实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拓宽了高中课程内容,增大了课程选择性、多样性和发展性,促进了课程功能转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在培养学生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改进、推行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总结了我校近年来开设选修课的经验基础上,2009-2010学年我校将开设选修课,具体计划如下:
一、实施原则
1、分清主辅,主辅兼顾。必修是“主“,选修是“辅”。必须坚持以必修课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选修课必须配合必修课的教学,一方面,加强巩固必修课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填补必修课教学空白达到必修课不能达到的教学培养目标。
2、选修课必须具有反映个性,具有灵活性、选择性、自主性特点,注重创造性、实用性、实践性、开放性、探索性。老师必须认真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让其“要学”、“乐学”、“会学”。
3、选修课要让学生改变只从教师传授和书本学习中获取知识的传统学习方法,注重主体性的个性发展,在特殊能力和迁移能力上有所侧重,在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上特别关注。
二、组织过程
1.任课教师确定选修课的课程,开发选修课教材,制定教学进度,提出选修课程实施方案,方案中包括开课计划、教学进度、课程的简要说明、考试方式等,并将开课方案报送教务处。
2. 教务处制定选修课程推选表提供给学生选择,并将教师制定的开课计划放在学校网站上供学生浏览、选择。
3. 教务处组织开展“选修课程推选会”,班主任组织学生对选修课任课教师提供的课程进行报名。对于学生的选课,班主任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如果出现某门课程选择人数过多或某门课选择人数不足36人,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协调。
4. 年级组长汇总名单报送教务处,教务处安排课表、考勤表、上课地点。于开学第三周开课。
三、管理和评价
(1)成立以主管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和各教研组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选修课计划的制定、选修课的确认以及选修课的全程管理、跟踪和考评。
(2)担任选修课的教师要准备好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和教学总结。每节课都应进行考勤,并将考勤结果及时反馈给班主任。
(3)对参加选修课的学生的考核评价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缺课两次为该门选修课不合格。不合格者应在高三年时重新参加选修课的学习并取得合格方有学分。高中学生必须完成两门选修课的学习方可毕业。
四、选修课开设情况
本学年度,选修课开设情况:本学期开设了“唐诗宋词选读”、“数学高考专题”、“英语阅读与写作训练”、“我们身边的政治”、“史地知识专题”、“人文物理”、“化学解题技巧”、“生活中的化学”、“生命与生物活动”、“戏剧音乐欣赏”、“篮球自主学习等”等11门选修课。这些课程的开设,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此项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但已经向高中课程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今后的课程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