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论网络传播伦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10:00:27
文档

论网络传播伦理

论网络传播伦理【摘要】互联网作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型的传播手段,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拓宽了人们的信息视野,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和传播,为社会成员确认自我、实现自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与此同时,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使现实世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对网络个体的约束力减弱,社会的控制力也减弱,从而使网络个体肆无忌惮地释放和放纵自我,出现诸多不道德或背离传播伦理的行为。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现实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现实的道德体系也面临挑战。
推荐度:
导读论网络传播伦理【摘要】互联网作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型的传播手段,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拓宽了人们的信息视野,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和传播,为社会成员确认自我、实现自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与此同时,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使现实世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对网络个体的约束力减弱,社会的控制力也减弱,从而使网络个体肆无忌惮地释放和放纵自我,出现诸多不道德或背离传播伦理的行为。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现实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现实的道德体系也面临挑战。
论网络传播伦理

【摘   要】互联网作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型的传播手段,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拓宽了人们的信息视野,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和传播,为社会成员确认自我、实现自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与此同时,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使现实世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对网络个体的约束力减弱,社会的控制力也减弱,从而使网络个体肆无忌惮地释放和放纵自我,出现诸多不道德或背离传播伦理的行为。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现实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现实的道德体系也面临挑战。

【关 键 词】网络传播 伦理

网络作为现代人们进行交流、交往的一个重要平台,它将话语权给与了更为广泛的公众。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情感、表达观点、参与公众活动的重要载体。于是,网络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更加凸显出了其重要性,但与此同时,网德缺失的现象也随之而生。如:散布虚假信息、传播谣言、恶意炒作色情、进行肆无忌惮的谩骂和暴力之类低俗内容等,使网络的正常秩序受到破坏,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在网络传播中,信息的海量性、新闻的全时性、传播的互动性、时空的跨越性、技术的整合性、价值的多元性和创新的宽容性等是其重要特色。这种新型的传播手段既展现出新媒体时代科技的发展,又体现出了现代人文精神面貌。作为新型的传播形式,网络传播除了应给人们提供大量的资讯信息外,还要有正确的导向、科学的发展意识,以对读者进行正确引导。所以,网络传播伦理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传播世界中的伦理问题

一、网络传播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力和渗透力造成人们对网络的极大依赖。长期生活在网络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习惯于通过因特网来解决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寄希望于在因特网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获取各种各样的现成的、甚至是不知真伪的信息。

网络实现了人们最大程度的资源公享,“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我们仍旧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换一下,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依靠这种共享实现更多的进步。学生们习惯于在网络上解决作业,甚至窃取他人的学术成果,不少办公室职员也青睐于利用网络来完成工作,百度、谷歌已经成为了人们离不开的“参考书”,这些使得人们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逐步下降。

二、网络假新闻的传播使得网络资讯的公信力降低。“真实是新闻的本性,它和新闻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是新闻本源被感受、被摄录的行踪。”新闻的真实既包括某个具体事实的真实,也必须反映全面事实的,能够还原给读者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但时至今日,我国的互联网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有些网站为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提高网站人气,不惜牺牲网站的品位,登载黄色新闻(指那些为了迎合低层读者的情趣,以犯罪、凶杀、色情、小说连载等刺激性、消遣性文章和漫画为内容的“黄色报纸”经常使用的一种新闻报道手法)。比如,前一段时间受大家关注的“山村最美女教师”就是由网络推手一手策划的。这种传播不仅让公众得到一些没有价值的信息,也使当事人身心受到伤害,这样的虚假新闻直接导致人们对于网络信息可靠性的质疑,其危害不言而喻。

三、网络中的个人低俗信息传播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在网络传播的个人传播伦理问题系统中,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大大优于传统传播方式,所以个人的传播行为其影响是难以控制的。在一般意义上,个人的传播或信息交流和通讯属于个人言论自由,但是实际上,由于电子公告板(BBS)、在线交谈、新闻组、建立个人和团体主页、一对多电子邮件等等多种功能网络应用的出现,个人网络行为的社会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传播信息的范围。互联网门槛的降低,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虚假新闻所不同的是,传播这类信息的人常常以个人为单位。比如说博客,博客在作为展示个性的平台的同时,也为一些无聊者提供了传播谣言,宣扬暴力、性丑恶等的场所。除此之外,利用其他平台,如BBS,留言版,论坛,个人主页等也成为了炒作自身的方式。如芙蓉姐姐的产生,草根博客者的炒作,网上“疟猫事件”的关注等等,在用另类而丑恶的行经炒作自我同时,又给社会带来了什么?网络欺诈、色情聊天、恶意炒作暴力与人身攻击之类低俗内容,这些网络传播行为使网络成了一个发泄个人私愤、充满精神污染的空间,严重阻碍健康网络氛围的形成,一些原始的、未经验证的信息快速倾销给受众,让他们自己去消化,也使得人们对于道德的麻木和道德标准的下降。

五、个人隐私在传播中的不安全性。个人隐私与社会监督合理的个人隐私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应当得到保证。在物理空间中,对多数人而言,工作和生活情况等整个生活面貌的细节是通过分散的方式保密的。而网络服务提供商和站点通常需要详细地记录其客户的行踪,而且,在网络上个人生活信息可以被全盘记录下来,可以说,在网络上每个人浏览的网页,看过的内容,说过的言论都是“有案可查”的。如果这些信息不能被有地使用,个人隐私权将受到极大的侵犯。

3、树立几大原则:无害原则、公平原则、尊重原则、商洽原则、和谐发展原则。网络传播不要对他人和网络本身造成伤害;当我们在网上留恋忘返时,必须关注其他网上活动者的感受,不破坏网络环境,不损害网站利益;公平的享有信息;相互尊重对方的权利,如人格权、隐私权、自由表达权等等,把他人也当作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对待,以人为本,尊重他人;容许有差异的网络主体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或意见“求同存异”,和谐发展。当每个网民和网络传播参与人员都懂得在自己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坚持这几点原则,懂得要自觉地用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时,网络传播伦理自然生态的健康发展我们就可以期待,而且整个网络道德水平的提升也将不是难事。

【参考文献】

钟 瑛 《网络传播伦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陈灿军 《论网络传播伦理构建的基本原则》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3卷第107

刘红峰 刘惠良 《论和谐社会的网络伦理建设》 南宁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文档

论网络传播伦理

论网络传播伦理【摘要】互联网作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型的传播手段,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拓宽了人们的信息视野,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和传播,为社会成员确认自我、实现自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与此同时,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使现实世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对网络个体的约束力减弱,社会的控制力也减弱,从而使网络个体肆无忌惮地释放和放纵自我,出现诸多不道德或背离传播伦理的行为。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现实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现实的道德体系也面临挑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