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实验4 多路信号混频实验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10:07:45
文档

实验4 多路信号混频实验

实验4多路信号混频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A/D转换的基本过程和程序处理过程;2.学习通过对采样值进行计算产生混频波形。二.实验设备1.PC兼容机一台;操作系统为WindowsXP。2.ICETEK-VC5509-A-USB-EDU实验箱一台。3.USB连接电缆一条。4.音频数据线两条。三.实验原理1.A/D原理及工作过程:参见实验2相关内容。2.混频波形产生:本实验将接收到的两路A/D采集信号进行相加,并对结果的幅度进行,从而产生混合后的输出波形。实验中采用了同相位混频方法,也可修改程序
推荐度:
导读实验4多路信号混频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A/D转换的基本过程和程序处理过程;2.学习通过对采样值进行计算产生混频波形。二.实验设备1.PC兼容机一台;操作系统为WindowsXP。2.ICETEK-VC5509-A-USB-EDU实验箱一台。3.USB连接电缆一条。4.音频数据线两条。三.实验原理1.A/D原理及工作过程:参见实验2相关内容。2.混频波形产生:本实验将接收到的两路A/D采集信号进行相加,并对结果的幅度进行,从而产生混合后的输出波形。实验中采用了同相位混频方法,也可修改程序
实验4  多路信号混频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A/D转换的基本过程和程序处理过程;

2.学习通过对采样值进行计算产生混频波形。

二.实验设备

1.PC 兼容机一台;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

2.ICETEK-VC5509-A-USB-EDU 实验箱一台。

3.USB连接电缆一条。

4.音频数据线两条。

三.实验原理

1.A/D原理及工作过程:参见实验2相关内容。

2.混频波形产生:

本实验将接收到的两路A/D采集信号进行相加,并对结果的幅度进行,从而产生混合后的输出波形。实验中采用了同相位混频方法,也可修改程序完成异相混频法。

3.源程序流程图及注释:

本实验程序在主循环中对A/D进行连续采样,每次采样首先设置A/D转换控制寄存器(ADCCTL),发送转换通道号和启动命令,然后循环等待转换结果,最后将结果保存。由于需要进行实时混频,所以交替转换通道0和通道1 (ICETEK-VC5509-A实验箱上ADCIN2和ADCIN3)。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准备信号源进行AD输入。

(1) 取出2根实验箱附带的信号线。(两端均为单声道语音插头)

(2) 用一根信号线连接实验箱左侧信号源的波形输出A端口和“A/D输入”模块的“ADCIN2”插座。这样,信号源波形输出A的输出波形即可送到ICETEK-VC5509-A板的A/D输入通道0。

(3) 用另一根信号线连接实验箱左侧信号源的波形输出B端口和“A/D输入”模块的“ADCIN3”插座。这样,信号源波形输出B的输出波形即可送到ICETEK-VC5509-A板的A/D输入通道1。

(4) 将波形输出A波形选择调为正弦波,频率调整调至10-100Hz。

将波形输出B波形选择调为正弦波,频率调整调至100-1KHz。

调节幅值调整旋钮,分别将波形输出A和B的幅值调到最大。

2.设置CCS在硬件仿真(Emulator)方式下运行。(参看实验1的第四部分的第1步)

3.初始化并启动CCS软件。(参看实验1的第四部分的第2步)

4.重置CPU:选择菜单Debug→Reset CPU。

5.打开工程文件:    选择菜单Project→Open。

工程目录为:C:\\ICETEK\VC5509AS60\\Lab0603-Mixer\\AD.pjt。

6.编译、下载程序:

(1) 选择菜单Project→Rebuild All;

(2) 执行File→Load Program,在随后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刚刚建立的

C:\\ICETEK\\VC5509AS60\Lab0603-Mixer\\Debug\\AD.out 文件。

7.设置软件断点和观察窗口:

(1) 打开源程序main.c,在有注释“在此加软件断点”的行上加软件断点;

(2) 选择菜单View->Graph->Time/Frequency…进行如图4-1所示的设置;

(3) 选择菜单View->Graph->Time/Frequency…进行如图4-2所示的设置;

(4) 选择菜单View->Graph->Time/Frequency…进行如图4-3所示的设置。

图 4-1

图 4-2

图 4-3

8.运行程序观察结果:

按“F5”键运行到断点,注意观察窗口“AD0”和“AD1”中的输入波形,同时分析“nMixing”窗口中混频合成的波形与输入波形的关系。

9.观察动态效果:

选择菜单Debug->Animate运行程序,同时改变信号源输入的波形、频率参数,观察动态效果。

10.修改程序:

程序所采用的算法是两个信号源对混合后的波形的影响相同,下面改变其比例为3:1。将程序中:uWork=(nADC0[i]+nADC1[i]);

改成 uWork=(nADC0[i]+nADC1[i]*3);

将语句:uWork>>=1;

改成:uWork>>=2;

再次编译程序并下载、运行,观察新的结果。

11.退出CCS。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按照实验步骤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2) 分别显示两路输入信号和混叠后信号频谱图,记录并分析观察到的结果。

(3) 用MATLAB软件编写函数:function [Xk]=dft(xn,N),并利用该函数实现以下求解:

① 分别求4点矩形序列的4点DFT、8点DFT和16点DFT。

② 分别求序列和序列的5点、6点和7点的圆周卷积。

文档

实验4 多路信号混频实验

实验4多路信号混频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A/D转换的基本过程和程序处理过程;2.学习通过对采样值进行计算产生混频波形。二.实验设备1.PC兼容机一台;操作系统为WindowsXP。2.ICETEK-VC5509-A-USB-EDU实验箱一台。3.USB连接电缆一条。4.音频数据线两条。三.实验原理1.A/D原理及工作过程:参见实验2相关内容。2.混频波形产生:本实验将接收到的两路A/D采集信号进行相加,并对结果的幅度进行,从而产生混合后的输出波形。实验中采用了同相位混频方法,也可修改程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