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实验六 基于Simulink的位置式和增量式PID仿真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10:08:01
文档

实验六 基于Simulink的位置式和增量式PID仿真

实验六基于Simulink的位置式和增量式PID仿真一、实验目的:1、用Matlab的仿真工具Simulink分别做出数字PID控制器的两种算法(位置式和增量式)进行仿真;2、被控对象为一阶惯性环节D(s)=1/(5s+1);3、采样周期T=1s;4、仿真结果:确定PID相关参数,使得系统的输出能够很快的跟随给定值的变化,给出例证,输入输出波形,程序清单及必要的分析。二、实验学时:4三、实验原理:(1)列出算法表达式:位置式PID控制算法表达式为:(2)列出算法传递函数:(3)建立simuli
推荐度:
导读实验六基于Simulink的位置式和增量式PID仿真一、实验目的:1、用Matlab的仿真工具Simulink分别做出数字PID控制器的两种算法(位置式和增量式)进行仿真;2、被控对象为一阶惯性环节D(s)=1/(5s+1);3、采样周期T=1s;4、仿真结果:确定PID相关参数,使得系统的输出能够很快的跟随给定值的变化,给出例证,输入输出波形,程序清单及必要的分析。二、实验学时:4三、实验原理:(1)列出算法表达式:位置式PID控制算法表达式为:(2)列出算法传递函数:(3)建立simuli
实验六 基于Simulink的位置式和增量式PID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用Matlab的仿真工具Simulink分别做出数字PID控制器的两种算法(位置式和增量式)进行仿真;

2、被控对象为一阶惯性环节 D(s) = 1 / (5s+1);

3、采样周期 T = 1 s;

4、仿真结果:确定PID相关参数,使得系统的输出能够很快的跟随给定值的变化,给出例证,输入输出波形,程序清单及必要的分析。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原理:

   (1)列出算法表达式:

位置式PID控制算法表达式为:

(2)列出算法传递函数:

         

(3)建立simulink模型:

(4)准备工作:

双击step,将sample time设置为1以符合采样周期 T = 1 s 的要求;

选定仿真时间为500。

第一步是先获取开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在Simulink中,把反馈连线、微分器、积分器的输出连线都断开,并将’Kp’的值置为1,调试之后获取响应值。再连上反馈线,再分别接上微分器、积分器,仿真,调试仿真值。

2、增量式PID:

(1)列出算法表达式: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表达式为:

(2)列出算法传递函数:

(3)建立simulink模型:

(4)准备工作:

双击step,将sample time设置为1以符合采样周期 T = 1 s 的要求;

选定仿真时间为500。

第一步是先获取开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在Simulink中,把反馈连线、微分器、积分器的输出连线都断开,并将’Kp’的值置为1,调试之后获取响应值。再连上反馈线,再分别接上微分器、积分器,仿真,调试仿真值。

四、实验内容:

1、位置式:

(1)P控制整定

仿真运行完毕,双击“scope”得到下图

将Kp的值置为0.5,并连上反馈连线。

仿真运行完毕,双击“scope”得到下图

效果不理想,再将Kp的值置为0.2,并连上反馈连线。

P控制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如下:

(2)PI控制整定(比例放大系数仍为Kp=0.2)

经多次输入Ki的值,发现Ki=1时,系统的输出最理想,选定仿真时间,仿真运行, 运行元毕后. 双击" Scope " 得到以下结果

(3)PID控制整定

经多次输入调试,Kd的值置为0.5时,系统能最快地趋向稳定。

双击scope可得:

从上面三张图可以看出. PI、PID 控制二者的响应速度基本相同,且系统稳定的输出值也相同。Kp、Ki、Kd分别取0.2、1、0.5。

2、增量式:

(1)对P控制整定

仿真运行完毕,双击“scope”得到下图

将Kp的值置为2.5,并连上反馈连线。

P控制时系统的单仲阶跃响应图如下:

无论如何更改Kp的值,都是呈现出下坡趋势。

(2)对PI控制整定(比例放大系数仍为Kp=0.25)

经多次输入Ti的值,发现Ki=0.3时,系统的输出最理想。

仿真运行完毕后. 双击" Scope " 得到以下结果,如下图:

(3)对PID控制整定

当Kd的值置为3时,如下图

由图可得,系统非常不稳定。

将Kd的值置为0.5,双击scope可得:

继续调节,将Kd的值置为0.3,双击scope。

虽然Kp在等于0.5跟0.3时,图像相差不大,但很明显当Kp置为0.3时,系统能够更快地趋向平衡,因此取Kp为0.3.

从上面三张图可以看出. P调节下最不稳定,而PID 控制下,系统最稳定,且调节时间最短。Kp,Ki,Kd分别取2.5、0.3、0.3。

通过这次实验可以得出,不同形式的PID控制说所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这将便于我们根据系统具体的情况去做出相应的调整,用最少的路径去达到系统的稳定平衡。

对于位置式的P、PI、PID控制,P控制的系统难以到达稳定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很长。而PI控制与PID控制到达稳定状态的能力基本相同;

对于增量式的P、PI、PID控制,P控制同样难以达到稳定状态,一直呈现下降趋势。PI控制相比于PID控制,PI控制同样也能通过调节使得系统达到平衡状态,但PID控制的系统呈现出更快,更精准的稳定趋势。

文档

实验六 基于Simulink的位置式和增量式PID仿真

实验六基于Simulink的位置式和增量式PID仿真一、实验目的:1、用Matlab的仿真工具Simulink分别做出数字PID控制器的两种算法(位置式和增量式)进行仿真;2、被控对象为一阶惯性环节D(s)=1/(5s+1);3、采样周期T=1s;4、仿真结果:确定PID相关参数,使得系统的输出能够很快的跟随给定值的变化,给出例证,输入输出波形,程序清单及必要的分析。二、实验学时:4三、实验原理:(1)列出算法表达式:位置式PID控制算法表达式为:(2)列出算法传递函数:(3)建立simuli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