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战演练一 非 道 诚 复
祖逖闻鸡起舞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1、选出与“此非恶声也”中的“非”意思相同的一项(C)
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翻译: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错了。
B.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刘开《问说》)
翻译: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翻译: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
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翻译:站在高处招手,臂膀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2、选出与“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中的“道”意思相同的一项(D)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翻译:从师的风尚已经很久不能流传了。
B.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翻译: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C.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翻译:我所喜欢的是(事物间的)规律。
D.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翻译: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3、选出与“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中的“诚”意思相同的一项(B)
A.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翻译:如果能这样,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中兴了。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翻译:我确实知道不如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客人有事情求我,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C.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翻译: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
D.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翻译:所谓“天”,实在测不透;所谓“神”,的确弄不清啊!
4、选出与“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中的“复”意思相同的一项(D)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翻译:从师的风尚不能恢复,(由这里)就可以知道了。
B.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翻译: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
C.(伍员)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左传·定公四年》)
翻译:伍员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报复楚国。”
D.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
翻译:在西蜀一代宦游,立志光复中原,慷慨激昂地吟唱铁马铜驼
实战演练二 辞 当
孙权喻吕蒙读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1、选出与“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辞”意思相同的一项(A)
A.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陵君窃符救赵》)
翻译:如姬想为公子出力,就是献出生命也不会推辞。
B.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翻译: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C.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翻译: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
D.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翻译:可是侯生竟然没有一句话送我。
2、选出与“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中的“当”意思相同的一项(D)
A.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翻译:过不了多久我一定回来,回来之后一定去迎娶你。
B.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翻译:今天将要远离了,面对表章落泪,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了。
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
翻译:你们这些人遇到大雨阻隔,全都错过了期限,错过期限就会被判处杀头的罪。
D.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翻译:各位将军官吏如有再敢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和这个书案一样。
实战演练三 得 从
贪污者不得归本家
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译文:包孝肃公(包拯谥号)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代包家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回归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上。如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1、选出与“不得放归本家”中的“得”意思相同的一项(A)
A.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翻译:沛公的驻扎在霸上,没能和项羽相见。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翻译: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心得。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翻译:积累善行,成为美德,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D.此言得之。(《六国论》)
翻译:这句话说对了
2、选出与“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中的“从”意思相同的一项(B)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翻译: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随在后面。
B.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我听从了他的计策,幸好您也赦免了我。
C.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翻译:弟弟参军走了,养母也死去了。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翻译:由小山包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实战演练四 殆 除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译文: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
1、选出与“哀毁得疾几殆”中的“殆”意思相同的一项(D)
A.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翻译:郦道元的所见所闻,大概和我一样。
B.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翻译:燕国赵国处在其他国家几乎被秦消灭光了的时候。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
翻译:我如果不是来到了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D.予为姊奔波几殆,幸得好姻缘,何犹欲以此困我耶?”
翻译:我为了姐姐奔波几乎丧命,幸好得到好的姻缘,为什么还想以此为难我呢?
2、选出与“服除,为秘书丞”中的“除”意思相同的一项(D)
A.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翻译:(您)应当在天下纵横驰骋,替汉朝除去佞贼臣。
B.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翻译:就清理了魏忠贤的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C.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翻译: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D.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翻译:这样一来不仅将军您的仇报了,而且燕国被凌辱的耻辱也将解除。
实战演练五 度 负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颠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耳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如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译文: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象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象是等着谁应声开门。把门大开,好象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象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象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那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1、选出与“左右度之无不宜”中的“度”意思相同的一项(A)
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翻译:估计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
B.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翻译:生产是有季节的,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C.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翻译:对内设立法令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D.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
翻译:我内心感到悲怆,感慨扬州的今昔变化,于是自己创制了这首曲子。
2、选出与“负卷帙踉跄行”中的“负”意思相同的一项(A)
A.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翻译: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B.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谋攻》)
翻译:不了解对方,却了解自己,胜败(的几率)各占一半。
C.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秦国贪心,倚仗它的强盛,用空话来求取(我们的)宝玉。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我实在害怕被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