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其独有的“自”传播特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自媒体的流行正不断影响甚至改变媒体生态,媒体逐渐从一个高门槛的专业机构,变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自己可以发布信息、传播信息,每个人似乎都经营着一个随时向公众发布信息的电视台。从论坛、社区到博客,从最早、最著名Twotter、到风靡网络社会的微博、微信,媒体变得越来越个性华、个人化,每个人发言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主体价值体现得日益丰富和多元。自媒体传播整合了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广泛利用传统PC和多样化移动终端,其短时信息裂变传递方式,即时分享信息,产生着重要的传播价值和现实意义。微博、微信等作为自媒体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媒体形式和代表,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一种互动平台,对许多重点、热点事件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和互动形成了有效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积极机遇和重要挑战,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延伸,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日益创新。
一、自媒体流行的时代特征及其文化反思
信息技术与网络文化的变革,与其他技术相比,其影响已经超越技术层面,随之带来人类交往式、组织方式、思维方式等人类生存方式的深刻变革。正如尼葛洛宠帝所言,“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相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网络传播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Web网站为核心的大众门户传播模式,即“点对面”,向需求各异的网民提供划一的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及其公共信息是主流传播途径和内容;第二阶段是以搜索引擎为核心的定向索取传播模式,网民主动性、信息目标性、服务定向性更强,网民需求表达成为信息聚合的依据和动力;第三个阶段是以“个人门户”为核心的传播模式,网民主动参与到社会传播中,成为大众传播的一员。这三个阶段也可称为旧媒体1.0(oldmedia)、新媒体2.0(new media)、自媒体3.0(we media)阶段。三个阶段的发展,改变着人类信息和文化传播形式,使得信息和价值实现了传播到互播的范式转型,大众门户的中心地位被削弱,每个个体成为“自己”的传播中心,促成了新话语权力中心。
自媒体流行形成了新型的时代特征。自媒体具有资源的共享性以及内容的广容性、传播的即时性等特点,可以实现交往双方的平等交流,人与人交往更加便捷、平等和自由;促成了以“多元文化”、“超越本质”、“意构”等后现代文化的时代特征。以微博为例,通过关注互粉实现其灵活的关注机制,以简短的文本篇幅、最新的基本消息实现传播主动性和快捷性,截止2012年12月31日,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增长73%,到5.03亿,日均活跃用户数在4620万,同比增82%,中国已成为世界微博用户最多的第一大国,而大学生成为微博使用频率、使用人数最多的群体。自媒体分众式传播特点迎合了大学生追求自由表达的愿望,为大学生个性彰显提供了微型舞台。“自主性、主观性、自为性”是人作为主体的基本规定性,而自主性是主体的人的内在规定性,人通过生产活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也创造了社会历史,一句话,创造了主体本身。大学生“微博忙人”、“微信达人”现象的流行,是社会现实和网络传播的合谋,微博、微信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娱乐和社交网络平台,自媒体分众式传播特征使得其主体关系具有极强的交互性。由于当今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和新兴媒体具有极大的兴趣和感知力,微博这一新兴媒体形式吸引了大学生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的一份子,渴望创新,渴望被关注,渴望彼此理解,自媒体迎合并快速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建构构织了一个互动交流交互网络。
通过大学生群体微博传播和流行,可以管窥其参与动机和社会文化原因。
第一,自媒体时代为大学生创造性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和新的契机。学生作为“未完成人”,对海量的新兴知识有着天然的需求,自媒体时代为学生主体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知识库。通过搜索引擎主动探求和网络分享直接接受这种交互方式,可以及时享用和储存各种信息,使自己所应用的信息和数据不断扩充、储存和更新,从而提高大脑占用知识的空间和效率;通过快速而又紧密的交流,会激发在线主体的创造性思维,加快科技进步和社会文化变化。
第二,网络时代为强化主体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具有更强的传播功能优势,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创作和高效传播,实现了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自媒体传播渠道为网民提供的双向、即时、自由、对等交流思想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使得网民参与文化创新的门槛降低,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展现和传播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虚拟世界的交往中,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会受到激发,人类思想意识方面的交流进一步深化,也会促进整个社会协调运转、和谐一致。
第三,自媒体风靡中对经典的、权威的解构,网络恶搞成为大学生表达逆反心理的最好场地。大学生通过自媒体传播对经典、权威等人与事物进行解构、重组、,以达到搞笑、滑稽,并起到引人关注的目的。其强烈的草根性和娱乐化色彩,即满足了人们实现自我、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又通过展现创意和显示个性的创作、转发和评论等,实现受人追捧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第四,焦虑迷茫和空虚浮躁的社会心理对大学校园的影响,人们在心理上倾向于接受轻松、娱乐、个性化的文化消费。“浅性阅读”、“快餐文化”、“娱乐至死”、“至时满足”等现象,也说明了当前青年的集体迷茫和浮躁,自媒体为自娱自乐的消遣提供了感官刺激的大众化途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评价标准,破除偏见,全面、整体、宽容地看待青年的主流及其变化,是引导和构建青年价值观的前提与关键”,自媒体的流行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形塑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