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10:02:56
文档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福建省高校计算机统考课程。《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目标是:主要讲授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入门知识,对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以及对office办公软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的使用进行系统描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且初步具有
推荐度:
导读《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福建省高校计算机统考课程。《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目标是:主要讲授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入门知识,对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以及对office办公软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的使用进行系统描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且初步具有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福建省高校计算机统考课程。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目标是:主要讲授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入门知识,对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以及对office办公软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的使用进行系统描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且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要求:重点在于提高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因此,课程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操作训练机会,以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信息与计算机

    本章重点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概念,理解计算机的信息编码方法与进制转换,了解计算机信息的相关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概论,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逻辑结构,以及了解微机的配置与选购等。(教学时数:讲授6学时、实践2学时)

一、信息与信息科学

了解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信息化社会与信息素养的主要概念,了解信息学科的三位理论奠基者和图灵奖,了解信息学科的发展和信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信息处理工具的演变过程,理解信息化社会的特征和信息产业的内涵、信息产业的特点和信息人才的合理结构,了解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若干大事、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历程和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的内涵。

    二、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了解人类社会经历的四次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技术和信息产业中主要技术产品,了解计算科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体系结构的三个层面,了解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和计算机发展的四代变化、计算机的分类方法,理解计算机的特点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三、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与编码

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理解进位计数制及其特点,掌握二、八、十、十六几种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理解计算机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理解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方法和数的定点与浮点表示方法,熟练掌握8421码、余3码、原码、反码、补码的编码方法,了解信息数据的结构组织和管理的概念,了解中文信息编码和中文信息处理的概念。

四、微型计算机系统

掌握计算机硬件、硬件系统等概念的含义,了解主板与BIOS的基本知识,了解I/O接口与系统总线。

五、计算机软件系统

掌握计算机系统、软件、软件系统等概念的含义,了解软件的发展、分类和软件的基本内容,理解微机系统及硬件逻辑结构,了解选购PC微机系统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Windows XP 操作系统知识点

    本章重点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与信息资源的管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特点与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教学时数:讲授4学时、实践2学时)

一、操作系统概述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分类,了解常用的操作系统。

二、Windows XP基础

了解Windows的发展与Windows XP的特点。

三、Windows XP的操作界面

了解Windows XP的桌面组成、启动和退出方式、Windows XP帮助信息的获取,掌握鼠标器、图标、窗口、菜单、对话框的组成和操作,掌握中文输入法的选择、智能ABC输入法的使用。

四、信息资源的管理

理解文件、文件类型、文件名及命名规则,通配符 ? *的作用,掌握文件/文件夹的查看、选中、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设置属性、查找、创建快捷方式的操作,“工具”菜单中的“文件夹选项”的“查看”选项设置,掌握桌面的屏幕背景、屏幕保护程序、外观等显示属性的设置、任务栏的相关操作,控制面板的“添加/删除程序”、“打印机”的应用,掌握磁盘查看、格式化操作,“回收站”、程序的运行/关闭、任务管理器的应用。

五、Windows XP系统功能的设置与应用

了解磁盘备份、“磁盘清理”、“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等系统工具的使用,了解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设置,了解控制面板的应用。

六、Windows XP的常用应用特性

掌握媒体播放机(Windows Media Player)、录音机的使用,了解Windows Movie Maker的作用,掌握记事本、计算器、写字板、画图、压缩软件的应用,了解“剪贴板”的作用、信息共享与交换方式,掌握信息的静态移动/复制、对象嵌入、对象链接的实现。

七、Linux操作系统简介

了解Linux特点、常用命令和XWindows用户界面。

第三章 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

    本章重点掌握Office XP办公类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Word XP、Excel XP、PowerPoint XP的各类操作与应用。(教学时数:讲授16学时、实践8学时)

    一、文字处理软件Word XP

了解Word XP的工作窗口、各种视图的意义与应用,掌握Word XP文档的编辑、查找和替换,文档格式的设置(包括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设置(包括节的设置、分页、分栏和插入页眉和页脚),样式的使用,掌握Word XP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插入图片、文本框、艺术字和绘图及图文混排的方法。

二、电子表格Excel XP

了解Excel XP的工作窗口,理解Excel XP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单元格区域、名称的概念与意义,掌握电子表格的建立、编辑及格式化操作,公式、函数(包括SUM、AVERAGE、MAX、COUNT等常用函数)的使用与操作,名称的使用,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的使用方法,理解电子表格的数据清单,掌握使用记录单向数据清单输入数据和编辑数据的方法,通过数据清单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包括自动筛选、自定义筛选、高级筛选等)及分类汇总的操作,理解Excel XP数据透视表的意义,掌握使用数据透视表对多字段进行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理解图表的使用原理、掌握图表的创建与编辑的操作方法。

三、电子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XP

了解PowerPoint XP各种视图的意义与应用,掌握创建与编辑电子演示文稿的操作方法,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多媒体对象(图片、艺术字、声音、影片、动画、表格和图表等)的操作方法,理解幻灯片母版、设计模板的意义并掌握其应用方法,掌握选用标准配色方案和创建自定义配色方案的操作方法、幻灯片背景设置,掌握超级链接的创建与编辑,掌握幻灯片放映设置(包括自动播放,手动播放,自定义放映)。

四、Office XP集成应用

掌握Office XP集成应用方法(导出、导入、嵌入和链接)。

第四章 多媒体应用技术基础

本章重点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理解常用素材的数字化原理,了解常用媒体素材的文件格式、基本属性,了解多媒体系统的制作过程与常用多媒体创作工具。(教学时数:讲授2学时、实践1学时)

    一、概述

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等概念、媒体的分类及其特点、多媒体中的主要元素及其特点、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了解多媒体的关键技术、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理解图形和图像的异同。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理解声卡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功能、视频卡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掌握光盘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掌握CD-ROM、CD-R/CD-RW的主要技术指标;了解光盘存储器的种类;了解扫描仪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安装使用;了解数码照相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了解触摸屏的结构、工作原理;了解多媒体个人计算机的技术标准和配置;了解常见的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素材制作软件、多媒体创作软件、多媒体应用系统。掌握常用媒体素材的文件格式。

二、声音处理基础

理解数字音频基本概念;掌握音频数字化原理、影响数字音频质量的主要因素、数字波形音频文件存储容量的计算;理解MIDI音频的概念、MIDI音频与数字波形音频的区别;了解音频素材的获取途径;掌握使用录音机程序进行音频的录制、播放和编辑的基本步骤。

三、图像处理基础

掌握图像数字化原理、图像基本属性;了解图像素材的获取途径;掌握使用画图程序进行图像的基本编辑操作。

四、动画处理基础

了解动画的基本概念,掌握动画的常见文件格式,了解动画的制作,了解动画的获取途径。

五、视频处理基础

掌握视频基本知识、视频彩色空间表示;了解数字视频的获取途径;了解视频卡录制和播放视频的过程。

    六、多媒体应用系统制作简介

了解多媒体作品的一般制作过程;了解几种典型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及其特点;掌握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创作。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

本章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掌握Internet基础知识,了解Internet的连接、服务与应用,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教学时数:讲授8学时、实践4学时)

一、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分类。

    二、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理解模拟通信和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调制解调器的功能。了解多路复用和数据交换技术。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了解几种传输介质的特点;理解网络协议的定义和三个要素,网络协议的分层模型、OSI参考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了解网络互连技术和网络互连设备。

四、局域网

了解局域网的特点和组成、局域网类型、网络设备、网络操作系统,理解局域网拓扑结构。

五、Internet的基础知识

了解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特点、TCP/IP协议、域名系统、统一资源定位符。掌握IP地址的格式、类型、子网掩码。

六、连接Internet

掌握Internet接入方式、局域网连接Internet的基本设置、在Windows XP中安装配置TCP/IP协议、ADSL连接Internet的基本设置。

七、Internet的服务与应用

理解WWW服务和电子邮件服务的基础原理,掌握使用IE浏览器访问网页、使用Out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

八、网络信息检索

了解信息检索的意义,掌握使用搜索引擎检索资料。

九、网络信息安全

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理解计算机病毒与防范,了解信息安全的与相关法规。

十、网络安全技术

理解对称密码和公钥密码体系,了解数字签名技术、数字证书技术和防火墙技术。

第六章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基础知识点

本章重点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模型,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与常用数据库开发平台,掌握Access XP的使用,了解SQL语言的特点,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教学时数:讲授4学时、实践2学时)

    一、基本概念

理解数据、信息、数据处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了解数据库的特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数据模型

了解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机器世界的关系;数据模型的两个层次;理解信息世界所涉及的概念(实体、属性、联系);掌握E-R图表示的基本方法;了解层次模型、网状模型;理解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包括关系、元组、属性、域、关键字、主键、外键等)、关系模型的特点及关系的三种基本运算(选择、投影、连接)。

    三、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

解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

    四、常用数据库开发平台

了解数据库开发平台;掌握使用Access XP的基本方法(包括建立数据库、数据表、表间的联系及进入SQL查询窗口等);了解使用SQL Server 2000的基本方法。

五、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简介

了解SQL语言的特点;掌握在Access XP的“SQL查询”窗口中使用SELECT语句实现简单查询、条件查询和自然连接查询的方法。

六、数据库技术应用实例

了解数据库设计(包括概念结构的设计和逻辑结构的设计)和数据库实施的基本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方案简要说明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本课程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教学周为11周,周学时为6学时,总学时为6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学时,实践操作2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时适当调整部分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程教学强调理解和应用。具体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教材处理建议如下:

1、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理论课采用大屏幕投影,结合电子讲稿或教学课件进行理论讲授与操作演示,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难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教师严格课堂管理,采用“实例教学法”,课前作好授课内容的实习操作,课内给学生演示,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2、习题使用和教材配套的《习题与上机指导书》,参考其他习题书,加大习题量,增强授课内容的记忆理解。

3、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 需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了部分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改革:进一步拓展、加深了网络应用和多媒体应用的内容。

4、教学手段改革: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大屏幕投影联机教学、多媒体教学、无纸化模拟考试。

5、实验教学环节改革:运用实例教学法,强化实训,强化实验课程教学,重视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动手操作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新知识的能力。

第四部分: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简要说明

本课程是福建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统考课目,重视平时的复习与作业,每一章都有作业,大部分学生自己自我练习,达到目标即可。由于课程教材本身具有大量的配套真题练习,教师就不需要额外布置其他课外作业,教师可以按章节或按单元对这些练习进行难题讲解,促进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在课程进行的后半段,安排课程考前强化,通过强化与模拟考试,提高学生一级统考的通过率。

本课程统考的考试方式:采用无纸化方式。考生在Windows XP环境下,通过启动考试软件,依答题需要,完成考试软件要求的各个步骤。

考试题类型有:(1)选择题,信息与计算机占9%,操作系统占4.5%,办公类软件占3%,多媒体基础占4.5%,网络基础与应用占4.5%,数据库基本概念与设计方法占4.5%;(2)操作题,文字录入7分种录120个汉字占10%,Windows XP操作系统占12%,多媒体应用占4%,网络基础与应用占7%,Word XP占13%,PowerPoint XP占11%,Access XP与Excel XP由考生自选一种,占13%。

本课程考核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包括对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数据库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在WindowsXP操作系统环境下管理计算机资源、正确理解与使用网络资源、在学习工作中运用办公软件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总评成绩以学生参加福建省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的统考成绩为准。

第五部分: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

本课程拟采用福建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委员会统编教材,即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董正雄教授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配套教材,采用厦门大学出版2008年6月出版,董正雄教授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作为学生的作业练习与实践练习教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生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参考书:

[1]杨振山、龚沛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杨振山、龚沛曾,《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指导与测试(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耿国华编著,《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谢希仁主编,《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郑顾平主编,《计算机导论》,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文档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福建省高校计算机统考课程。《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目标是:主要讲授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入门知识,对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以及对office办公软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的使用进行系统描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且初步具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