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觚简介:
我国古代饮酒器。圆体,侈口,细颈,呈喇叭形状。陶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平底,无圈足, 夏商时较为流行。青铜觚始见于商代早期,平底下加圈足。商周时代流行,西周后逐渐消失。 从考古发掘中发现,觚经常与爵伴随出土,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觚与爵组合使用。元、明、 清时,仿青铜觚瓷质花瓶较流行,称“花觚”。
花觚——一种陈设瓷器。系仿古青铜器式样,侈口外撇呈喇叭状,长颈,腹部微鼓,广底。明清景德镇窑均有烧制,品种有青花、五彩、古铜彩等。宜兴窑、德化窑烧制有紫砂、白釉花觚。
五彩瑞兽纹葵瓣式觚
高36.5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11.3厘米
出戟花觚——出戟花觚器身凸起扉棱的花觚。花觚,原为商周时期流行的酒器。宋代各窑按其形进行烧制, 仍保留着早期的特点。元、明、清各时期尽管也有烧制,但结合瓷器的特点有所变化。
青花龙凤纹出戟花觚
青花龙凤纹出戟花觚底部
青花龙凤纹出戟花觚,明万历,高21.9cm,口径15.7cm,足径11.3cm。
觚(gū音孤)撇口,长颈,鼓腹,两侧对应出戟(jǐ音几),高圈足外撇。通体青花装饰。腹部主题图案绘云龙和云凤纹。颈部绘洞石牡丹两组。足上绘云朵、折枝花和圆点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觚为宫廷陈设用器,仿商周青铜器式样,造型端庄,雄浑古朴。青花呈色蓝中泛紫。图案寓意吉祥,龙凤纹组合描绘寓意“龙凤呈祥”。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底部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底款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清乾隆,高27.7cm,口径17.5cm,足径8.5cm。
花觚仿铜器造型,四面各有出戟。器身施古铜彩,局部纹饰描绘金彩,器体模印蕉叶纹,束腰处模印夔龙纹。外底印“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古铜彩的烧制较为复杂,首先要在高温下烧成茶叶末色釉,再于其上加绘金彩和绿锈斑色,然后入窑低温二次烧制,才能达到古旧斑驳的效果。乾隆时期的瓷器仿制出类拔萃,惟妙惟肖,其中尤以仿铜器最为成功。此件花觚造型逼真,釉色古朴,纹路清晰,令人叫绝。
青花出戟花觚
青花出戟花觚款识
青花出戟花觚,高31.8cm,口径10.3cm,足径10.2cm。
觚四方形,撇口,长颈,腹部四方呈弧形微鼓,四棱饰凸起的4条花边戟,高足外撇。颈四面绘洞石花卉,一面口沿下方栏内有“天启年米石隐制”七字横款。腹部四面分别绘折枝花,各托轮、螺、伞、盖4件宝器。腹部之下四面绘折枝葡萄,颈下近腹部及足边各绘火焰纹一周。
花觚整体造型修长秀美,其纹饰采用勾边填色,技法精湛,色泽淡雅,在天启青花瓷器中尚属少见。另外,在传世的天启瓷器中,带有年款者不多,此件花觚有明确的天启年款,实为珍贵。
清顺治·青花五彩八仙祝寿纹花觚
敞口,直颈,鼓腹,足部外撇,器形高大挺拔,胎体坚硬,造形庄重古朴。通体以青花五彩装饰,纹饰分为三层,颈部绘八仙祝寿图,画面栩栩如生,中间腹部绘花卉图,腹下绘折枝寿桃及石榴,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造型及纹饰特征时代气息明显,为顺治时期典型之器。
清顺治·青花加五彩麒麟花觚
清康熙·青花五彩人物花觚
清乾隆·粉彩轧道包袱皮花卉纹花觚
清康熙·青花五彩人物花觚
明万历·五彩龙纹出戟花觚
明万历·黄釉人物花卉纹觚
清康熙·墨地三彩龙纹花觚
清顺治·青花五彩八仙祝寿纹花觚
敞口,直颈,鼓腹,足部外撇,器形高大挺拔,胎体坚硬,造形庄重古朴。通体以青花五彩装饰,纹饰分为三层,颈部绘八仙祝寿图,画面栩栩如生,中间腹部绘花卉图,腹下绘折枝寿桃及石榴,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造型及纹饰特征时代气息明显,为顺治时期典型之器。
清顺治·青花加五彩麒麟花觚
明万历·五彩龙纹出戟花觚
清雍正·蓝釉花觚
明万历·黄釉人物花卉纹觚
孔雀绿釉花觚,高27.5cm,口径19.9cm,足径7.5cm。
觚侈口外撇,颈部细长,长胫,近足处外撇,圈足,无款。通体施孔雀绿釉,开细碎纹片,颈、腹及腹胫相接处各刻弦纹两道。
此觚造型仿古铜器,装饰简洁,釉呈青翠色,釉面玻璃质感强,是一件精美的陈设瓷。
明万历·五彩瑞兽纹葵瓣觚
元·青花蕉叶纹花觚
元·青花蕉叶纹花觚
天蓝釉花觚
天蓝釉花觚底部
天蓝釉花觚,清康熙,高18.1cm,口径10.6cm,足径5.9cm。
花觚口外撇,形如喇叭状,细颈,鼓形腰,胫部外撇,浅圈足。通体施天蓝釉,腰部饰凸乳钉,上下各饰三道凸起的弦纹。外底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瓷制花觚始见于元代,明清时多有烧制。除景德镇烧制外,尚有龙泉窑、德化窑等地制品。主要品种有青花、五彩、颜色釉等,多为陈设用品。这件花觚釉色匀净,十分雅致。
粉彩花卉觚。高15公分。“洪宪年制”楷书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