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中物理浮力题20套(带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10:01:25
文档

初中物理浮力题20套(带答案)

初中物理浮力题20套(带答案)一、浮力1.将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81g水从大烧杯中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2g酒精从大烧杯中溢出。已知ρ酒精=0.8×103kg/m3,则物块在水中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是A.悬浮1.0×103kg/m3B.漂浮0.92×103kg/m3C.下沉1.2×103kg/m3D.漂浮0.90×103kg/m3【答案】D【解析】【详解】假设ρ物≥ρ水,物体将在水中悬浮或下沉在杯底,在酒精中下沉在杯底,此时排开水或酒精的体积相同,根
推荐度:
导读初中物理浮力题20套(带答案)一、浮力1.将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81g水从大烧杯中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2g酒精从大烧杯中溢出。已知ρ酒精=0.8×103kg/m3,则物块在水中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是A.悬浮1.0×103kg/m3B.漂浮0.92×103kg/m3C.下沉1.2×103kg/m3D.漂浮0.90×103kg/m3【答案】D【解析】【详解】假设ρ物≥ρ水,物体将在水中悬浮或下沉在杯底,在酒精中下沉在杯底,此时排开水或酒精的体积相同,根
初中物理浮力题20套(带答案)

一、浮力

1.将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81g 水从大烧杯中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2g 酒精从大烧杯中溢出。已知ρ酒精=0.8×103kg/m 3,则物块在水中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是

A .悬浮1.0×103kg/m 3

B .漂浮0.92×103kg/m 3

C .下沉 1.2×103kg/m 3

D .漂浮0.90×103kg/m 3 【答案】D

【解析】

【详解】

假设ρ物≥ρ水,物体将在水中悬浮或下沉在杯底,在酒精中下沉在杯底,此时排开水或酒精的体积相同,根据F 浮=ρ液V 排g 可知受到的浮力关系为5:4,而现在根据

F 浮=

G 排=G 溢=m 溢g ,可知浮力关系为9:8,所以ρ物≥ρ水不可行;

假设ρ物≤ρ酒精,物体将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或悬浮,这样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自重,但是实际受到的浮力不相等,所以ρ物≤ρ酒精不可行;

可见物体的密度一定是大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物体在水中会漂浮,而在酒精中下沉到杯底;

因为物体在水中漂浮,所以F 浮=G 物=m 物g ,

F 浮=

G 排=G 溢=m 溢g ,

m 物=m 溢=81g ,

因为物体在酒精中下沉,所以:V 物=V 排=

33

72g ==90cm 0.8g/cm m ρ排酒精, 物体的密度: 3333

81g =0.9g/cm =0.910kg/m 90cm m V ρ=

=⨯物物,故D 正确。 2.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应用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 .飞机获得升力起飞——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B .热气球升空——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C .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D .航空母舰漂浮在海面——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是因为飞机的机翼的特殊形状,使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获得升力,故A 正确;

B .热气球浸在空气中时,浮力大于氢气球自身的重力,从而升空,故B 错误;

C .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是因为浮力大于潜水艇的重力,故C 错误;D.航空母舰漂浮在海面是由于此时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D错误;

3.三个相同容器里盛有密度不同的三种液休,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人三个容器中,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的距离都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甲液体中小球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

B.小球在丙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小球在乙液体中所受浮力

C.甲乙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同

D.丙液体的密度最小

【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同一个小球在甲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在乙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在丙液体中沉底.

A.根据漂浮条件,在甲液体中小球所受的浮力等于其自身重力,故A错误.

B.小球在乙液体中悬浮,所受浮力等于其重力,即F浮乙=G;小球在丙液体中沉底,则F浮

丙<G,因此F

浮丙

<F

浮乙

,故B错误.

C.因ρ物>ρ液时下沉、ρ物=ρ液时悬浮、ρ物<ρ液时漂浮,所以,三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物=ρ乙>ρ丙,因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的距离都相等,所以,由p=ρgh可知,甲乙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甲>p乙>p丙,故C错误.

D.根据漂浮条件,ρ物>ρ液时下沉、ρ物=ρ液时悬浮、ρ物<ρ液时漂浮,所以,三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物=ρ乙>ρ丙,即丙液体的密度最小,故D正确为答案.

4.如图所示,一鸡蛋在盐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后用手指将鸡蛋向下按压一下松手后,(若盐水足够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向下加速运动,受到盐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盐水的浮力变小

B.鸡蛋向下做减速运动直至停止,鸡蛋受到盐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盐水的浮力不变C.鸡蛋先向下、后向上运动并回到原位,鸡蛋受到盐水的压强、浮力先变大后变小D.鸡蛋始终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鸡蛋受到盐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盐水的浮力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

鸡蛋在盐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浮力等于重力,用手指将鸡蛋向下按压一下松手后,鸡蛋向下运动时受到向上的阻力,速度会越来越小;鸡蛋在下降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强会越来越大,由于排开盐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变;应选B.

5.如图所示物体A由大小两个圆柱体组成悬浮于水中,已知V A=1dm3,大圆柱体上表面受水向下压力5N,小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向上压力8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受浮力3N

B.物体A受浮力13N

C.大圆柱体下表面受向上压力7N

D.大圆柱体下表面受向上压力10N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题可知,物体A由大、小两个圆柱体组成悬浮于水中,已知V A=1dm3,则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

V排=V A=1dm3=1×10﹣3m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A所受的浮力:

根据浮力产生原因可得:F浮=F向上小+F向上大﹣F向下,

所以大圆柱体下表面受向上的压力:F向上大=F浮﹣F向上小+F向下=10N﹣8N+5N=7N。

故ABD错误,C正确为答案。

6.如图所示,装有一定量水的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置于水平地面上,把甲、乙两个等体积实心小球分别放入水中,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依次为Δp甲、Δ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Δp甲>Δp乙,则F浮甲>F浮乙

B.若Δp甲>Δp乙,则m甲C.若Δp甲<Δp乙,则ρ甲>ρ乙

D.若Δp甲<Δp乙,则G甲>G乙

【答案】A

【解析】【分析】

已知甲、乙两个实心小球等体积,根据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的大小关系利用p=ρgh 得出水的深度变化,然后得出小球浸入的体积变化;即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得出小球所处的状态,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出小球的浮力和重力、密度的关系。

【详解】

A、若△p甲>△p乙,由于实心小球是放入同一个圆柱形容器里的水中,根据p=ρgh可知:△h甲>△h乙,根据V排=S△h可知:V甲排>V乙排;根据F浮=ρgV排可知:F浮甲>F浮乙;故A 正确;

B、由于甲、乙两个实心小球等体积,V甲排>V乙排;则说明甲球浸没水中(悬浮或下沉),乙球漂浮,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G甲≥F浮甲,G乙=F浮乙;所以m甲>m乙;故B 错误;

C、若△p甲<△p乙,由于实心小球是放入同一个圆柱形容器里的水中,根据p=ρgh可知:△h甲<△h乙,根据V排=S△h可知:V甲排<V乙排;由于甲、乙两个实心小球等体积,V甲排<V乙排;则说明甲球漂浮,乙球浸没水中;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ρ甲<ρ水,ρ乙≥ρ水;所以ρ甲<ρ乙;故C错误;

D、由于甲、乙两个实心小球等体积,根据G=mg=ρVg可知:G甲<G乙;故D错误。

故选A。

7.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B.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C.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D.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答案】C

【解析】

【详解】

因为木棍漂浮,

所以F浮=G,

所以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因为F浮=ρgV排,V排丙>V排乙>V排甲,

所以ρ丙<ρ乙<ρ甲.8.如图所示,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其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用p表示圆柱体底部受到水的压强,F浮表示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它们随时间t变化的大致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圆柱体露出水面前,二是露出水面后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

【详解】

AB、由于圆柱体被匀速提起,故而深度h与时间t成一次函数关系,由p=ρgh可得:圆柱体底受到水的压强随时间成一次函数关系,故而A正确,B错误;

CD、圆柱体露出水面前,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的密度不变,由F浮=ρ水gV排知道,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不变;在圆柱体刚露出水面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水的密度不变,由F浮=ρ水gV排知道,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变小,所以,整个过程中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先不变、后变小,故C、D错误,故选A。

9.甲、乙两个自重不计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液体中, 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液面相平,则

A.甲中液体密度比乙中液体密度小

B.小球在甲中所受浮力比乙中所受浮力大

C.取出小球后甲容器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

D.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物体在甲中漂浮,在乙中悬浮,所以ρ乙=ρ物,ρ甲>ρ物,所以,甲中液体密度比乙中液体密度大,故A 错误;由于在甲悬浮,在乙漂浮,则F 浮甲=G 排甲=G ; F 浮乙=G 排乙=G ,所以G 排甲=G 排乙,即两容器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故B 错误;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自重不计,它们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液体和小球的重力,所以取出小球后,甲容器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都等于小球的重力,故C 正确;由A 知道,ρ甲>ρ物,又因为h 甲 =h 乙,由p=ρgh 知道,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故D 错误,故选C 。

10.将重为4N ,体积为6×10-4m 3的物体投入一装有适量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300g .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上浮,F 浮=6 N

B .物体悬浮,F 浮=4 N

C .物体漂浮,F 浮=4 N

D .物体沉在水底,F 浮=3N

【答案】C

【解析】因为物体的重力是:G =4N ,体积是:V =6×10-4m 3,所以根据G=mg=ρVg ,可得物体的密度是:ρ=G/vg =4N/6×10−4m 3×10N/kg=0.67×103 kg/m 3 ,即ρ<ρ水,所以物体在水中会漂浮;物体漂浮,浮力会等于重力,所以F 浮=G =4N ,故选C 。

11.把一个体积为100cm 3,质量为60g 的物体放入水中.物体静止时,它所受到的浮力及浸入水中的体积分别为

A .1N 100cm 3

B .0.6N 60cm 3

C .0.6N 40cm 3

D .0.5N 50cm 3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此题的计算与判断中,既用到了阿基米德原理,又要利用浮沉条件.

【详解】

物体的密度: 33600.6/100m g g cm V cm

物ρ===; 因为ρρ物水<,所以物体静止时在水中漂浮,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0.0610/0.6F G mg kg N kg N ===⨯=浮;

又因为F gV ρ=浮水排,所以物体浸入水的体积:

533330.661060110/10/F N V V m cm g kg m N kg

ρ-==

==⨯=⨯⨯浮浸排水. 12.把一个铁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杯子中(铁球全部浸在液体中),从杯中溢出8克酒精(ρ

酒精

=0.8×103kg/m3),若将该铁球放人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A.大于8g B.小于8g C.等于8g D.都相同【答案】A

【解析】

【详解】

若原来盛满酒精,铁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F浮酒精=G排酒精=m排酒精

g=0.008kg×10N/kg=0.08N,金属块的体积:

V=F

g

ρ

浮酒精

酒精

=

33

0.08

0.810/10/

N

kg m N kg

⨯⨯

=1×10−5m3,将该铁球放人盛满水的杯中时,溢出水

的重力:G=F浮水=ρ水gV=1000kg/m3×10N/kg×1×10−5m3=0.1N,溢出水的质量

m=G

g

=

0.1

10/

N

N kg

=0.01kg=10g,即大于8g。

故选:A。

13.如图所示,一质地均匀的圆柱形平底玻璃杯,置于水平桌面,杯内水中漂浮着一冰块,关于冰融化前后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增加

B.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减小

C.玻璃杯中液面的高度升高

D.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冰块熔化前后,杯内物质的重力不变,杯子的重力不变;故桌面受到的压力(F=G总)就不变,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根据固体的压强公式:p==得,桌面受压强不变,故A

错误;冰熔化成水后,水的密度不变,故B错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即排开水的重力G水即得F浮=G排水);由于冰块漂浮,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有F浮=G冰;故G冰=G排水;故冰块熔化前后,水面高度h不变;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可得,由于水的高度h不变,故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故C错误,D 正确;

14.如果把远洋轮船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液体密度计,下列有关远洋轮船体上的国际航行载重线(如图所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FW表示冬季轮船在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B.FW表示夏季轮船在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C.S 表示夏季轮船在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D.W表示冬季轮船在淡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

(1)轮船在淡水中和在海洋中航行时,都是漂浮,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G,

轮船受到的重力G不变,则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淡水的体积更大,(2)由于冬天海水的密度更高,轮船在水中都是漂浮,受到的浮力相同,所以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冬季排开海水的体积更小,所以W是“冬季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S 是“夏季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FW是夏季淡水航行时的吃水线,故C正确.

15.已知密度为2×103kg/m3,边长为4cm的正方体橡皮泥块,放在足够多的水中,沉入水底;当把它捏成一只小船时,便能漂浮在水面上,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g=10N/kg)A.橡皮泥块的质量是12.8g

B.橡皮泥小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0.N

C.橡皮泥小船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是1.28×10-4m3

D.橡皮泥块浸没在水中是受到的浮力是1.28N

【答案】C

【解析】橡皮泥的密度ρ=2×103kg/m3=2g/cm3,体积V=(4cm)3=cm3=6.4×10-5m3,

A、由得橡皮泥的质量m=ρV=2g/cm3×cm3=128g,故A错误;

B、橡皮泥小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F浮=G=mg=0.128kg×10N/kg=1.28N,故B错误;

C、由F浮=ρ水V排g得橡皮泥小船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故C正确;

D、橡皮泥块浸没在水中时V排′=V=6.4×10-5m3,则F浮′=ρ水V

g=1×103kg/m3×6.4×10-5m3×10N/kg=0.N,故D错误.

排′

故选C.

16.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某种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中,木块静止时,有1/4的体积露出液面,此时液面比放入木块前升高2cm,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化了160Pa(取g=10N/kg),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B.木块的密度为0.6g/cm3

C.木块受到的浮力是6N D.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4N向下的压力【答案】D

【解析】

【详解】

A.根据公式p=ρgh可得液体密度:ρ液===0.8×103kg/m3;故A正确;

B.木块静止时,有的体积露出液面,则V排=(1﹣)V木=V木,根据漂浮条件可得:F浮=G木,即:ρ液gV排=ρ木gV木,所以,ρ木=ρ液=×ρ液

=×0.8×103kg/m3═0.6g/cm3;故B正确;

C.木块的体积V木=L=(10cm)3=1000cm3=1×10﹣3m3,木块的重力G木=m木g=ρ木gV木

=0.6×103kg/m3×10N/kg×1×10﹣3m3=6N;则F浮=G木=6N;故C正确;

D.木块完全浸没浮力F浮′=ρ液gV木=0.8×103kg/m3×10N/kg×1×10﹣3m3=8N;则压力F=F浮﹣G =8N﹣6N=2N;故D错误;故应选D.

17.某学生做以下实验:先在一只玻璃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将盛有一些小石子的塑料小船放入水里(如图所示),测得船底到液面的距离为h,再每隔一定时间向水里加食盐并搅动,直至食盐有剩余.问在他所绘制的吃水线至船底距离h随加盐量而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B.C .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

塑料小船一直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水的浮力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得,在浮力不变时,小船排开水的体积随液体的密度增大而减小,也就是h随着液体密度增大而减小;考虑到液体的溶解度,盐的溶解达到饱和时,盐水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此时小船排开水的体积也不变化,即h也不再变化;故应选D.

18.如图所示,一个水槽中盛有足够深的水.将一个体积为V的木块甲放入水中时,木块甲恰好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当在木块甲上面放一个金属块乙时,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水面

相平;当把金属块乙用细线系在木块下再放入水中时,木块有

1

15

的体积露出水面.则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木块甲的密度是0.5×103 kg/m3

B.金属块乙的重力是(1/2)ρ水gV木

C.金属块乙的体积是(1/15)V木

D.金属块乙的密度是1.5×103kg/m3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知道,木块浮在水面上,恰好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所以F浮=G排=G甲,即ρ水Vg/2=ρ木Vg,所以木块的密度:ρ木=ρ水/2=0.5×103km/m3,故A正确;又因为当在木块甲上面放一个金属块乙时,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所以ρ水Vg=ρ木Vg+G乙,解得:G

乙=ρ

gV

/2,故B正确;木块甲上面放一个金属块乙与把金属块乙用细线系在木块下再

放入水中时的情况比较可知,两种情况下的重力的和是相等的,所以排开水的体积也相等,所以可知金属块乙的体积是木块体积的1/15,故C正确;乙的密度:ρ乙=G乙/gV乙

=1

2

1

15

gV

g V

水木

=7.5ρ水=7.5×103 kg/m3,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9.如图所示,一质地均匀的圆柱形平底玻璃杯,杯内水中漂浮着一冰块.若冰熔化前后水对杯底的压强分别为p 1、p2,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p1< p2B.p1> p2

C.p1= p2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由于冰块漂浮,故有F浮=G冰,所以G冰=G排水;即冰块熔化后水的体积与原来冰排开的水的体积相同,所以水面高度h不变,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可得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即:p1=p2.

A.p1< p2与分析不相符;

B.p1> p2与分析不相符;

C.p1= p2与分析相符;

D.无法确定与分析不相符.

20.如图所示,将已校对好的弹簧测力计挂上物块后,轻轻的浸没于水中后,空烧杯中收集到100ml的水,g=10N/kg,关于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在物块逐渐浸没过程中,A点处受到水的压强先变大后不变

B.弹簧测力计下的物块浸末后示数是1N

C.物块的体积小于100cm3

D.物块受到的浮力是1N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由图知,溢水杯中的水没有装满,在物块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水面上升,A点处水的深度不断增加,当水面达到溢水口后虽有水溢出,但A点处水的深度不再增加,根据可知,A点处受到水的压强先变大后不变,故A正确;

BCD、由图可知,物块的重力G=2N,已知溢出水的体积为100ml,

假如原来溢水杯中装满水,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块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体积,

则弹簧测力计下的物块浸没后的示数为:,

由于溢水杯没有装满,则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溢出水的体积,所以浮力应大于1N ,物体的体积应大于100cm 3;因为实际的浮力大于1N ,所以测力计示数应小于1N ,故BCD 错误; 故选A 。

2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容器,水面上漂浮着一个放有实心小铁球的烧杯;若将小铁球从烧杯中取出放入水中,烧杯仍竖直浮在水面上,ρ铁=7.9g/cm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可能会溢出

B .烧杯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变小

C .圆柱形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小

D .圆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铁球在烧杯中,整体漂浮在水面上,所以

F G G =+浮总烧杯球;

拿出小球,烧杯漂浮在水面上,所以

F G =浮杯杯,

故烧杯的浮力减小,由=浮水排F gV ρ知,烧杯排开水的体积减小,烧杯中水面会下降,不会溢出,故A 不正确,符合题意;

B .铁球在烧杯中,整体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 G G =+浮总烧杯球球;拿出小球,烧杯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 G =浮杯杯,故烧杯的浮力减小,烧杯排开水的重力减小,烧杯排开水的体积减小,烧杯将上浮小一些,烧杯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铁球拿出前的总浮力

F G G =+总烧杯球;

铁球拿出后的总浮力

F F F '=+浮总浮杯浮球,

杯子漂浮在水面上,

F G =浮杯杯,

F G F '=+浮总杯浮球,

而铁球沉底,

F G 浮球球<,

F F '浮总浮总>;

即铁球拿出后烧杯和铁球受到的总浮力小于拿出前烧杯和铁球受到的总浮力,根据

浮排F gV ρ=可知,拿出后排开水的体积小于拿出前排开水的体积,同一个容器底面积相

同,则拿出前水的深度大于拿出后水的深度,根据p gh ρ=可知,拿出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拿出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水、物体的重力之和,同一容器,则质量相等,重力相等,铁球与小船质量相等,重力相等,故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F

p S

=

可知,甲图容器对地面压强等于乙图容器对地面压强;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22.边长为0.1m 的正方体木块,重为6N 且不吸水,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在其上表面放置重为4N 的铝块,静止后木块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如图乙所示,g =10N/kg ,ρ水=1.0×l03kg/m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图甲,溢出水的质量是1kg

B .如图甲,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是6×l0-4m 3

C .如图乙,放置铝块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大

D .如图乙,放置铝块后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增大了400Pa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如图甲,木块漂浮,所以F 浮=G =G 排=6N ,则溢出水的质量是:

6N

0.6kg 10N/kg

G m g

=

=

=排,故A 错误;

B .根据F 浮=ρ水gV 排得,图甲排开水的体积为:

43

336N 610m 1.010kg/m 10N/kg

F V g ρ-=

==⨯⨯⨯浮排水, 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是:()3

4343=0.1m 610m 41m =0V V V --=--⨯⨯露排,故B 错误; C .由图知,放置铝块后,整体仍然是漂浮的,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增加的铝块的重等于乙图中溢出水的重,则总重不变,故放置铝块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故C 错误; D .放铝块后,木块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增大,增大的压力等于铝块的重,所以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增大了:

()

24400Pa 0.1m F N

p S ∆∆=

==,故D 正确。

23.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甲、乙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相同深度、密度为ρ甲、ρ乙两种液体,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是p 甲、p 乙,且 p 甲>p 乙.现将体积为V A 、V B 的两球分别浸没在甲、乙两容器的液体中,无液体溢出,甲、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V A <V

B ,ρ甲>ρ乙 B .V A >V B ,ρ甲>ρ乙

C .V A =V B ,ρ甲<ρ乙

D .V A <V B ,ρ甲=ρ乙

【答案】A 【解析】

放入两球前,根据P ρgh =,甲、乙液体深度相同, P P 甲乙>,得:

甲乙>ρρ; P P 甲乙>且

S S 甲乙>,根据F PS =,则F F 甲乙>, 两球浸没在液体中后,增加的压力为排开液体的重,即'F G V g ρ==排液球,因为

甲乙>ρρ,所以当V 球相等时,增加的压力仍然是甲大于乙,加上原来的压力仍然是甲对容

器底的压力大于乙,不可能相等;

那么要最后压力相等,必然是乙球的体积大于甲球的体积,即乙增加的压力才可能大于甲

增加的压力,最后加上原来的压力才可能相等,故A B V V <,

甲乙>ρρ正确. 选A .

点睛:重点是液体压强、压力的判断,思路为:放入两球前,根据深度和压强判断出甲液体密度大,继而甲压力也大,放入两球后,要使压力相等,所以乙增加的压力必须要大于甲增加的压力,而甲的密度又大,故B 球的体积必然大于A 球的体积.过程中明白增加的压力即两球排开的液体的重是关键.

24.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300cm 2、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A ,内有质量为400g 、边长为10cm 、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B ,通过一根长10cm 的细线与容器底相连,如

A.此时物块B受到的拉力为6N

B.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84N

C.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变化了200Pa

D.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200Pa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木块的重力:G B=m B g=0.4kg×10N/kg=4N,木块浸没在水中,则V排=V木=(10cm)3=1000cm3=1×10−3m3,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

1.0×103kg/m3×10N/kg×1×10−3m3=10N,绳子的拉力为:F=F浮−G B=10N−4N=6N;故A

正确;B. 容器内水的体积V=Sh=300cm2×30cm−1000cm3=8000cm3=8×10−3m3,由ρ=

可得,水的质量m水=ρV=1.0×103kg/m3×8×10−3m3=8kg,因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总=(m水+m B)g=(0.4kg+8kg)×10N/kg=84N,故B正确; C. 绳子断和断之前,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不变,故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没有变化,故C错误;D. 物块B的重力:G=mg=

0.4kg×10N/kg=4N,剪断绳子,待物块B静止后漂浮,F′浮=G=4N;由F浮=ρ液gV排可得,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4×10−4m3,液面下降的

深度为:△h==0.02m,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p =ρ水g△h=1.0×103kg/m3×10N/kg×0.02m=200Pa.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1)物体在水中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和绳子的拉力.利用G=mg求出木块的重力,木块浸没在水中,求出木块的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利用F浮=ρ水gV排计算木块受到的浮力;已知物重和浮力,两者之差就是绳子的拉力;(2)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水、木块的重力之和;(3)绳子断和断之前,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等于容器重、水重和木块重之和,再利用压强公式分析对地面的压强.(4)根据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得出木块受到的浮力;根据根据F浮=ρ液gV排得出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根据V排的变化得出水深度的变化,从而可得压强的变化.

25.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

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物体在甲中处于悬浮,甲的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物体在乙中悬浮,乙的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所以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两个容器中的液面相平,容器底所处的深度相等,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物体在两种液体中,都只受重力和浮力,处于平衡状态面,浮力与重力相等,物体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也相等。故选B。

26.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小明发现两根相同体积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由此可知甲比乙

A.所受浮力小 B.质量大 C.所受压强大 D.密度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A、由题知,甲浮在水面上,排开水的小于筷子的体积;乙沉在水底,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筷子的体积;而筷子的体积相同,可知甲乙筷子排开水的体积的大小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受浮力关系;

B、由题知,由A推导F甲与F乙的关系,进而得出G甲与G乙的关系,最后得出m甲与m乙的关系;

C、根据甲乙所处深度关系判断受液体压强关系;

D、根据甲和乙的浮与沉,判断甲、乙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关系,得出甲乙的密度关系。

解答:A、因为甲筷子漂浮,所以甲排开水的体积V甲<V;因为乙筷子沉底,所以乙排开水的体积;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故A正确;

B、由题知,由A知道F甲<F乙,所以G甲<G乙,因为,所以m甲<m乙,故B错;

C、因为甲处的深度小于乙所处的深度,由可知,甲受到水的压强小,故C错;

D、因为甲漂浮,所以ρ甲<ρ水,因为乙下沉,所以ρ乙>ρ水,所以ρ乙>ρ甲,故D错。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能从甲筷子漂浮在水面上、乙筷子沉入水底得出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27.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鸡蛋能否沉入水底可以鉴别其是否新鲜。为了验证其真实性,小亮买了些新鲜鸡蛋,并拿其中一颗进行实验。第一天放入水中的鸡蛋沉入水底(如图甲),取出鸡蛋擦干放置50天后,再放入水中时鸡蛋漂浮在水面(如图乙),看来网传是真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鸡蛋两次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B.甲图中鸡蛋排开水的重力大

C.乙图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D.放置50天后的鸡蛋密度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在甲中下沉,V甲排=V鸡蛋,在乙中漂浮,V乙排<V鸡蛋;由于是同一个鸡蛋,则鸡蛋的体积相同,则V甲排>V乙排,由浮力的公式F浮=ρgV排可知:鸡蛋所受的浮力:F甲>F乙,故A错误;

B.根据F浮=G排可知:鸡蛋排开水的重力:G甲排>G乙排,故B正确;

C.鸡蛋在乙中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浮力等于其重力,故C错误;

D.因为鸡蛋在甲中下沉,则ρ甲>ρ水,在乙中漂浮,则ρ乙<ρ水,所以ρ甲>ρ乙,即放置50天后的鸡蛋密度变小了,故D错误。

28.如图甲所示,均匀柱状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0.5m/s的恒定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g= 10 N/k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石料的质量为140 kg

B .石料沉底后所受浮力为500N

C .石料的密度为1.8×103 kg/m 3

D .该石料立于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2.8×104Pa 【答案】C 【解析】

石料没有浸入水中时,钢绳的拉力F=G=1400N ,所以石料的质量

1400m 14010/G N kg g N kg

=

==,故A 正确. 当石料全部浸入水中时,钢丝绳的拉力F 拉=900N ,所以石料沉底后所受浮力F 浮=G-F 拉=1400N-900N=500N ,故B 正确.

由F gV ρ=浮水排可知,石料全部没入水中所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石料的体积,即

333

500V 0.051.010/10/F N

V m g kg m N kg

浮排水ρ====⨯⨯,石块的密度33

3

1400 2.810/10/0.05G N kg m gV N kg m ρ=

==⨯⨯石,故C 错误. 由图乙可知,石料从刚刚浸入水中到全部没入水中,所需时间t=4s-2s=2s ,已知石料的下降速度为v=0.5m/s ,所以石料的高h=vt=0.5m/s×2s=1m , 由P F G Shg hg S S S

ρρ=

===可得,该石料立于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334P ρhg 2.810/10/1 2.810kg m N kg m Pa ==⨯⨯⨯=⨯,故D 正确.

故C 符合题意为答案.

29.如图所示,将边长10 cm 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木块静止时,上表面距离水面 4 cm ,g 取10N/kg ,则

A .木块受到的浮力为4N

B .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施加4N 向下的压力

C .木块的密度是0.4g/cm 3

D .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强为103Pa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求出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即为排开水的体积,利用F 浮=ρ水gV 排计算浮力大小; (2)使木块完全浸没受到的力等于木块露出部分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F 浮=ρ水gV 排计算;

(3)木块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利用重力公式求出质量,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其密度; (4)求出木块底部距离水面的高度,然后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解.

【详解】

A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即浸入水中的体积)为:V 排=10cm×10cm×(10−4cm )=600cm 3

=6×

10−4m 3 木块受到的浮力为F 浮=ρ水gV 排=1.0×103kg/m 3×10N/kg×6×10−4m 3=6N ,故A 错误; B .使木块完全浸没还需要的力:

F =F′浮=ρ水gV′排=1.0×103kg/m 3×10N/kg×(0.1×

0.1×0.04)m 3=4N ,故B 正确; C .根据浮沉条件得,G 物=F 浮=6N ,

由G =mg 和ρ=mV 得:ρ木=336N 10/10G gV N kg m

物==0.6×103kg/m 3=0.6g/cm 3;故C 错误;

D .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强:

p =ρ水gh =1.0×103kg/m 3×10N/kg×0.06m =600Pa ,故D 错误.

30.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 甲、F 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

B .F 甲>F 乙

C .ρ甲<ρ乙

D .ρ甲>ρ乙

【答案】C

【解析】解:AB 、由于密度计两次静止时都处于漂浮,则F 浮=G ,

即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 .故AB 错误; CD 、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 甲排>V 乙排,

由F 浮=ρ液gV 排可知:ρ甲<ρ乙;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点睛:同一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都漂浮,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所受到的重力。

文档

初中物理浮力题20套(带答案)

初中物理浮力题20套(带答案)一、浮力1.将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81g水从大烧杯中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2g酒精从大烧杯中溢出。已知ρ酒精=0.8×103kg/m3,则物块在水中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是A.悬浮1.0×103kg/m3B.漂浮0.92×103kg/m3C.下沉1.2×103kg/m3D.漂浮0.90×103kg/m3【答案】D【解析】【详解】假设ρ物≥ρ水,物体将在水中悬浮或下沉在杯底,在酒精中下沉在杯底,此时排开水或酒精的体积相同,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