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10:03:08
文档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2课时)一、单元复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2、了解散文诗的有关知识3、积累有关春的古诗句。4、学习本单元的写作手法。二、单元复习重点难点:1、积累重点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2、了解散文诗的有关知识3、积累有关春的古诗句。三、单元复习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明确复习目标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雪》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作者追求与张扬的个性精神。《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独白,
推荐度:
导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2课时)一、单元复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2、了解散文诗的有关知识3、积累有关春的古诗句。4、学习本单元的写作手法。二、单元复习重点难点:1、积累重点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2、了解散文诗的有关知识3、积累有关春的古诗句。三、单元复习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明确复习目标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雪》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作者追求与张扬的个性精神。《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独白,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2课时)

一、单元复习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2、了解散文诗的有关知识 3、积累有关春的古诗句。 4、学习本单元的写作手法。

二、单元复习重点难点: 

 1、积累重点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2、了解散文诗的有关知识 3、积累有关春的古诗句。    三、单元复习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明确复习目标  

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雪》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作者追求与张扬的个性精神。《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短文两篇》(《日》《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高尔基的《海燕》,作者以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海燕”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组歌》采用拟人化手法,借海浪、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守护者”及“奉献者”的赞美。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文学常识: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思想家 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野草》《热风》《而已集》《坟》。《雪》选自《野草》。 

(2)《雷电颂》节选自《屈原》,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活动家。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  

(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  

(4)高尔基,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学导师。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5)纪伯伦,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 

2、字词积累

①字音字形:

磬口(qìng) 忙碌(lù) 脂粉奁(Iián) 灼灼(zhuï) 嘻笑(xī) 褪尽(tuì) 朔方(shuî) 凛冽(lǐn liâ)  陈淏(hào)子 弥漫(mí)霁(jì)伫立(zhù) 睥睨(pì nì)  咆哮(xiào) 波澜(lán) 污秽(huì)  犀利(xī) 劈开(pī) 稽首(qǐ)  脚镣(liào) 鞭挞(tà)忏悔(chàn) 驰骋(chěng) 虐待(nûâ)   鞺鞺(tüng)鞳鞳(tà)  拖泥带水(tuō ní dài shuǐ)  雷霆(tíng)祈祷(qídǎo)播弄(bō nònɡ) 迸射(bânɡ shâ) 罪孽(niâ)旸谷(yáng) 一撮灰(cuō) 皓月(hào )妲娥(Hãng)  踌躇  (chïu chú) 苍茫(cünɡ mánɡ)  高傲(ào)  呻吟(yín)  翡翠(fěi)  掠起(1ǜâ)  困乏(fá) 蜿蜒(wün yán) 胆怯(dǎn qiè) 深渊(yuün)炽热(chì)  祷词(dǎo)  执拗(niù) 俊俏(qiào)  衷情(zhōng) 馈赠(kuì)  憔悴(cuì) 真谛(dì) 夫穹(qiïng)  璀璨(cuǐcàn)  镶嵌(xiüng qiàn)  翱翔(áo)  丧吁短叹(xū) 千山万壑(hâ) 海誓山盟(hǎi shì shün mãnɡ)  盛气凌人(shânɡ qì línɡ rãn ) 镶嵌(xiānɡ qiàn) 

②重点词语解释:  

博识 :博学、见多识广。      

消释 :消融;融化。     

凛冽  :刺骨的寒冷。

脂粉奁:装脂粉的盒子。  

睥睨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肮脏;不干净。

犀利 :(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迸射 :四散喷射。例句:易燃易爆物品在火海中迸射。 

虐待:一个人以胁迫的方式控制另一个人的一种行为模式  雷霆: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例句:她会对我大发雷霆,所以我得找个律师。 

鞭挞biān tà :多形容无情的指责或批露。例句:它们一代代的命运就是套上镣铐,接受鞭挞。

忏悔 chàn huǐ :追悔过去之罪。  

祈祷qí dǎo :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罪孽 zuì niè :指应当受到报应的恶行。  

拖泥带水tuō ní dài shuǐ :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例句:他干什么事总是快刀斩乱麻,从不拖泥带水。 

鞺鞺鞳鞳:课文中形容波涛声。 

稽首 qǐ shǒu:古时一种跪拜礼。  

苍茫cünɡ mánɡ :空旷辽远。例句:蝙蝠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中飞来飞去。 

胆怯dǎn qiâ :害怕。例句:他费了很大的劲才克服了他的胆怯。 

蜿蜒wün yán :龙蛇等曲折爬行貌。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旸,日出。 

海誓山盟:誓言和盟约如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多用以表示男女相爱之深,坚定不渝。

长吁短叹:指叹息不已。  

千山万壑: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3、综合性学习:  

学生积累下列有关春的诗句: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⑤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⑦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⑧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4、单元知识链接:  

(1)散文诗知识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诗歌是最富情感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水融就形成了诗的意象,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 

(2)诗句积累: 

有关月的古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9、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有关雪的诗句: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有关雨的诗句: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有关风的诗句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三)、交流反馈、质疑问难  

各小组推荐代表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他小组互相帮助解决,教师点拨指导。  

(四)、课内重点阅读理解

例1 阅读《雪》,回答问题。  

1.作者在描绘“江南的雪”时,创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  

答案:  作者创造出一种美好、快乐,充满生机的氛围。  

2.你觉得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3.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  

答案:因为北方的雪像一个斗士,充满了一种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建军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4.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答案:  

1.“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例2 朗读《雷电颂》,回答问题。  

1.历史剧《屈原》的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分别是什么?  

答案: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爱国抗战的军民,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反动派的黑暗统治。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爱国与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作者对伟大诗人屈原的“不移”“坚贞不屈”“光明磊落”的崇高品质的塑造,撼动了进步人民的灵魂。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尤其是“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激起过多少爱国人士的共鸣。这段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满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屈原和雷电同化了,而郭沫若又和屈原同化了。人们可以在这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屈原》在当时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轰动了整个山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每次演出观众都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2.课文中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  

本文中一些物象的象征义:  

(1)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2)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3)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4)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5)“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3.《雷电颂》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1)想像瑰丽奇特,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辉。  这段独白想像奇特,气势恢宏,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诗学风格。作者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展开神奇的想像,上天入地,呼风唤雷,运用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让屈原和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疾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借助他们的神力,使诗人具有了毁灭诸神、摧毁一切黑暗的力量。这样,就使历史中的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全文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洋溢着高昂的浪漫主义的激情。  

(2)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本文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方法,也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例3 阅读《短文两篇》,回答问题。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答案:  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答案:  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话作铺垫的,目的是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答案: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4.“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面所写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5.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答案:  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例4 朗诵《海燕》,回答下面的问题。  

1.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课文中赞美海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答案:  海燕是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形象。作者通过赞美海燕,表现出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2.除了海燕,课文还描写了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  作者借写其他海鸟的丑态,使之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海燕非凡的勇气和威猛的形象。  

3.在《海燕》中,都有哪些形象具有象征意义,试作简要的分析。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的先驱者;

“暴风雨”象征1905年前夕一触即发的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统治的无产阶级;

“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和不者。

“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了反的黑暗势力。  

此外,文章中两次写到了大海和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映了1905年前夕与反斗争的日益激化;

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必胜的前途。  

4.文章的末尾,为什么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表现了海燕对充满了渴望的极度兴奋喜悦之情,预示着黑暗的沙皇统治行将崩溃,一场人民行将到来,表现出无产阶级者高度的智慧和对时代历史剧变的敏锐的预见性,是对人民群众的召唤。  

例5 阅读《组歌》,回答问题。  

1.试分析《浪之歌》一文中,“海浪”这个艺术形象的特点。  

答案: 诗中的海浪形象是极为感人的。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面对她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异常感激的,他亲吻她,还容忍了她的“任性”。但与海岸连在一起的“山崖”,却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他这种态度,使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睡神怀抱中沉沉酣睡,惟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然而,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出无限的忠诚。海浪对爱情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  海浪除具有人的特点,能借以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之外,还具有浪的特点。如她的“任性”,总不能平静的心胸,晨昏的情感的变化,潮水涨落时不一的举动等等,都符合海浪的特性。由此也说明,这一拟人形象是塑造得很成功的,显示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  

2.在《雨之歌》一诗中对拟人手法运用灵活,简要地分析一下。  

答案:  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另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第三,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 

3.“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你怎样看待? 

答案:  用在这里有鲜明的强调意味,使文意为之一紧,因而在效果上不仅获得了某种转折的味道,而且使这段话在语义层次上变得更为丰富和有气势。

文档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2课时)一、单元复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2、了解散文诗的有关知识3、积累有关春的古诗句。4、学习本单元的写作手法。二、单元复习重点难点:1、积累重点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2、了解散文诗的有关知识3、积累有关春的古诗句。三、单元复习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明确复习目标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雪》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作者追求与张扬的个性精神。《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独白,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