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复习资料《唐诗宋词》 (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10:02:38
文档

复习资料《唐诗宋词》 (1)

复习资料《唐诗宋词》上编唐诗研究绪论一、唐诗的成就1、数量之大,作者之多,前所未有(清)彭定求主编《全唐书》收录唐诗400多首,诗人2200多人。另《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1982年)搜集轶诗2000多首;王重民《补全唐诗拾遗》、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再辑数十首,目前能确认的唐诗约有55000首。2、各种诗体已臻成熟、完备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新乐府声律之说;格律诗(近体诗)的3、流派众多,风格丰富多彩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王孟诗派;高岑诗派;新乐府诗派4、
推荐度:
导读复习资料《唐诗宋词》上编唐诗研究绪论一、唐诗的成就1、数量之大,作者之多,前所未有(清)彭定求主编《全唐书》收录唐诗400多首,诗人2200多人。另《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1982年)搜集轶诗2000多首;王重民《补全唐诗拾遗》、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再辑数十首,目前能确认的唐诗约有55000首。2、各种诗体已臻成熟、完备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新乐府声律之说;格律诗(近体诗)的3、流派众多,风格丰富多彩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王孟诗派;高岑诗派;新乐府诗派4、
复习资料《唐诗宋词》       

上编 唐诗研究   绪论

一、唐诗的成就

1、数量之大,作者之多,前所未有

  (清)彭定求主编《全唐书》收录唐诗400多首,诗人2200多人。   另《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1982年)搜集轶诗2000多首;王重民《补全唐诗拾遗》、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再辑数十首,目前能确认的唐诗约有55000首。

2、各种诗体已臻成熟、完备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新乐府

   声律之说;格律诗(近体诗)的

3、流派众多,风格丰富多彩

   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王孟诗派;高岑诗派;新乐府诗派

4、题材广阔,内容充实

二、唐诗兴盛的原因

1、内部原因

(1)《诗经》、《楚辞》——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建安、正始诗歌、——山水田园诗——永明体等阶段的发展

(2)音律说的发明;平、上、去、入;“四声八病”

(3)文学理论的总结、文学批评的促进

2、外部原因

(1)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2)社会时尚和风气  统治者爱好和提倡;科举兴起;文禁松驰

(3)中外思想文化交流,思想活跃    儒、道、佛并存

三、唐诗发展分期

    “四唐”说起源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

1、初唐(618——712)  唐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

       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宫廷诗人;“初唐四杰”;陈子昂

2、盛唐(713——755)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唐诗繁荣、高峰时期;李杜、王孟诗派、高岑诗派等著名诗人的活动时期

3、中唐(756——824)  唐肃宗至德元年至唐穆宗长庆四年之间

       唐诗的衰而复兴时期;前期一度处以低潮,白居易的出现为复兴标志。韩愈、柳宗元、李贺、刘禹锡

4、晚唐(825——907)  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唐昭宣帝天佑四年之间

       唐诗发展的回光返照时期;小李杜、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有一定成就

第一章  初唐诗歌

一、初唐宫廷诗人

△上官仪

1、“上官体”  唐初以上官议为代表的宫体诗,辞藻华丽,

2、“六对”、“八对” 在南朝沈约、王融“四声八病”说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仗方法

       正名对——天对地        同类对——华叶对草芽

       连珠对——赫赫对萧萧    双声对——绿树对黄槐

       叠韵对——放旷对彷徨    双拟对——春树春华对秋池秋月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写迁谪的怨苦心情,成熟的五律。

△“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

△“吴中四士”: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恬静,

发出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

二、王绩与“初唐四杰”

△王绩

      “斗酒学士”   《野望》:唐初五律佳作,景物诗,反映文士彷徨寂寞的心情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父王福畤(交趾令)、祖王通、叔祖王绩

       五言诗成就最高,风格清新刚健,洗去浮靡和庸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杨柳共长天一色”(庾信《马

   射赋》:“落华与芝盖齐飞,秋水共春旗一色”)

   杨炯:负才自傲,擅长五律,文优于诗

   卢照邻:身世痛苦,自投颖水而终。诗多悲苦之音,长七言歌行

       《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帝京篇》似卢照邻《长安古意》;《在狱咏蝉》;《代李敬业

   传檄天下文》

三、陈子昂

 1、榟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684年进士,晚年被,700年

死于狱中(武三思,段简)

 2、诗歌理论:批判形式主义诗风;倡导“建安风骨”和“兴寄”;

明确新诗要求:“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3、诗歌创作:118首,《登幽州台歌》、《感遇》38首

第二章  盛唐诗歌

第一节  山水田园诗

一、山水田园诗派的共同特征:①体裁,五言为主;②内容:山

水景物和田园生活:③风格与审美特征:恬静淡雅,清新自然;

表现出阴柔之美;④思想情趣:出世、恬退的思想

二、孟浩然

    存诗260多首,五言诗居多,尤其是五律和五言排律。

  1、山水诗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万山潭》、《舟中晓望》

2、田园诗   《过故人庄》

3、小诗   《春晓》、《宿建德江》

三、王维

    思想复杂,分前、后两时期。终南山、辋川(兰田)

  1、诗歌创作

     前期诗歌:从军、边塞生活、游侠内容较多。《使至塞上》、

    《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后期诗歌:主要为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渭川田家》

  2、诗歌艺术

  ①诗中有画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雪中芭蕉》;苏轼:“味摩诘之

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    中有诗。”(《东坡志林》)

    ②音律和美

           琵琶曲《郁轮袍》;《霓裳羽衣曲》

    ③意境清幽恬静,含蓄秀雅

           禅味:“心静”联想、暗示

四、其他山水田园诗人  储光羲、裴迪、王缙

第二节  边塞诗

一、边塞诗派的共同特征:①体裁,七言为主;②内容:边地风光,

战争生活,征夫离妇之情:③风格与审美特征:豪迈奔放,慷慨悲凉,表现出阳刚之美;④思想情趣:入世、建功立业的思想。

二、高适

    节度使,刑部侍郎;《旧唐书》:“以诗人为戎帅。”《高常侍集》

    10卷

 1、边塞诗  爱国主义;《燕歌行》(双线结构)

 2、反映民生疾苦的诗

 3、感叹身世、抒发抱负的诗

三、岑参

    数度出塞,热衷政治,积极进取

 1、诗歌创作

    前期诗歌  反映怀才不遇的悲哀;《精卫》、《感遇》

    中期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后期诗歌  

 2、高岑边塞诗比较

共同点:①表现英雄气概、盛唐气象;②与从征将士有强烈共鸣

不同点:①高不如岑的生活面宽;②高诗批判性强,现实主义突

出;岑诗奇异风光多,浪漫主义浓厚;③高诗深沉悲壮,慷慨激

昂中有哀怨之音;岑诗雄丽奔放,洋溢着乐观情绪。

四、王昌龄

   “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叶燮《原诗》:“七言绝句古今推李

    白王昌龄。”王世贞:“七言绝句王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

    神品。”

存诗180首;《出塞》二首、《从军行》七首;宫怨诗《西宫秋怨》

五、李颀、崔颢、王之涣

    李颀《从军行》;  崔颢《黄鹤楼》,《唐才子传》:李白:“眼前

    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

第三章  李 白

一、生平思想

    出生在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属唐安西都护府,5岁随

父李客内迁绵州昌隆县青廉乡(今四川江油)。25岁离川漫游,

娶安陆许圉师孙女;道士吴筠荐入长安。永王李璘慕府。

    儒、道、纵横、神仙、游侠思想杂糅。“济苍生,安社稷”

二、诗歌创作

        存诗900多首。清王琦《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古风》59首

  2、抒发不得志的苦闷,蔑视权贵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将进酒》

  3、反映民生疾苦

 4、描写名山大川  《蜀道难》、《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5、交游酬唱之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哭晁卿衡》

 6、游侠、求仙学道

三、诗歌特色

  1、自然率真,形式自由多样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写虚”特色:①以理想虚化现实;②舍弃具体、细致的物象描

     写,着重表现事物的神韵;③以情造景,随意驱遣古人,抒情

     高度主观。

  3、感情热烈奔放,瞬息万变

                  第四章  杜 甫

一、生平思想

        河南巩县,世代“奉儒守官”家庭,父杜贤曾任奉天县令。

35前主要是读书和游历。36岁第一次参加科举不第,此后困守

长安,陷贼为官(45——48岁)、漂泊西南(49——59)

    郭沫若:“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爱国诗人,“诗史”

二、诗歌创作

        存诗1400多首。(唐)樊晃《杜少陵集》、清仇兆鳌《杜诗

详注》

 1、忧国忧民,反映民生疾苦   “三吏三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五百字》、《春望》

 2、鞭挞统治者  《丽人行》《忆昔》

3、感叹身世遭遇   《登岳阳楼》、《登高》

4、吟咏自然景物    《望岳》、《春夜喜雨》

5、怀念亲友   《月夜》  《春日怀李白》

6、咏史怀古   《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艺术成就

 1、“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写实”特色:①事件描写具体,真实再现历史风貌,“诗史”;

②感事和写意有机统一。

 3、语言精炼准确,丰富多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

休。”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众体皆长

四、李杜比较

        严羽《沧浪诗话》:“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

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

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第五章  中唐诗歌

第一节 中唐前期诗歌

     中唐前期诗人,大约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学老杜者   元结、顾况

第二种:继承王孟诗风者   韦应物、刘长卿

    韦应物《滁州西涧》写春雨中优美如画的荒郊野渡。

    刘长卿:“五言长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暮雪山村景

色和羁旅投宿的欣慰心情。

第三种:学高岑诗风者   卢纶、李益

        卢纶,“大历十才子”  《和张仆射塞下曲》6首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

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其他:钱起,张继《枫桥夜泊》

第二节中唐后期诗歌

一、刘禹锡(“诗豪”)

 1、政治讽刺诗

 2、咏史怀古诗   《乌衣巷》、《西塞山怀古》

 3、民歌体   《杨柳枝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李贺

      唐宗亲,父李晋肃;诗荒诞虚幻,有“鬼气”;

《金铜仙人辞汉歌》

三、韩愈

存诗300余首。

 1、“以文为诗”  《寄卢仝》“破屋数间而已矣。”  《谁氏子》:“不

    从而诛未晚耳”;“放纵是谁之过欤”

 2、“奇崛险怪”  《荐士》“有穷者孟郊”;《符读书城南》“乃一龙

一猪”

四、孟郊与贾岛

“郊寒岛瘦”   《游子吟》 《寻隐者不遇》

五、柳宗元

    存诗160多首。政治抒情诗、山水景物诗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迳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第六章  白居易

一、生平思想

        原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并在那度过少年时代。二十七岁

中进士,历任左拾遗(谏官)、江州司马、苏州及杭州刺史等职,晚年闲居洛阳。

儒、道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但以儒为主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其立身处世的指导思想。在被贬江州之前,态度积级,为民请命,政治讽谕诗多写于此时。但之后,明哲保身,乐天知命,多写感伤、闲适诗。

二、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1、新乐府的主要作家:张籍、王建、李绅、元稹、白居易

  2、白居易的新乐府理论;

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②“救治人命,裨补时阙。”“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

③“诗者,根情,苗言,华(花)声,实义。”(《与元九书》)

三、白居易的诗歌创作

        存诗近3000首,唐诗人里首屈一指。《白氏长庆集》(穆宗)

周汝昌《白居易诗选》(62年)

1、讽谕诗  170多首(含《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卖炭翁》、《轻肥》、《上阳白发人》

2、感伤诗  “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者。”

  《长恨歌》、《琵琶行》 

  宣宗悼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3、闲适诗   “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

4、杂律诗    “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谓之杂律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王定保《唐摭言》卷七:“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钱螗湖春行》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四、白居易的诗歌特色

 1、因事立题,主题专一、明确

2、善于用鲜明、强列的对比手法

3、善于通过心理与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4、平白浅切,通俗易懂

第七章  晚唐诗歌

一、杜牧

       字牧之,唐京兆(今西安)人,伯祖父杜佑,父杜从郁,均做官。26岁中进士,“刚直有奇节”。

       存诗430多首,文200多篇。裴延翰《樊川集》。豪迈俊爽,情韵缠绵。

  1、咏史怀古   “论史绝句”:《赤壁》、《过华清宫》三绝句、《泊秦淮》

  2、写景抒情    《山行》、《清明》

  3、其他    《遣怀》:“落拓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秋娘》、《张好好诗》、《赠别》

二、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牛(僧孺)李(德裕)党争”的牺牲品。令狐楚、令狐陶、王茂元。

        存诗600多首,七律成就高。感伤色彩。

 1、政治诗  《贾生》、《行次西郊一百韵》

 2、无题诗   50多首,思想虚幻,主旨晦涩,后人争论较多。

 《相见时难》、《昨夜星晨》

 3、写景、咏物、抒怀之作    《乐游原》、《夜雨寄北》

        “深”、“曲”、“丽”

三、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罗隐等诗人

下编 宋词研究

绪论

一、词的一般常识

 1、词的名称   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歌曲、乐章

 2、词调(牌)  词是合乐的,歌词按乐谱,就形成了词调。

 3、词调的分类   小令(50字以下)、中调(50——90字)、长调(又叫慢词,90字以上)。

 4、词的分片(阕)   词有分段的,也有不分段的。不分段的叫单调,分段的分别叫双调(叠)、三叠、四叠。

二、词的起源

        “汉魏乐府蜕变”;“源于唐近体诗,是诗的余响”。源于民间歌曲,兴起、确立于中唐,与音乐发展、城市经济繁荣有关。白居易《忆江南》、刘禹锡《忆江南》、韦应物《调笑令》

三、晚唐词

        温庭筠,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作家,存词70多首,《金荃集》

四、五代词

西蜀词:以花间派为代表,《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

韦庄

南唐词:冯延已、李景、李煜(后主)。《虞美人》

五、全宋词   唐圭章《全宋词》录词20000首以上,作家逾千人。

    分婉约和豪放两家。宋代文学代表。

               第一章  宋婉约词

婉约词的特点(婉约,婉转含蓄之意)

 1、内容上多写离愁别绪,闺情绮怨,儿女风情;

2、结构上深细缜密;

3、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风格清新绮丽,具有柔婉之美。

第一节  北宋婉约词

一、“晏欧词派”

        主要特点:1、形式上以小令为主;2、内容多为男女相思,伤春离别;3、艺术上多是温柔细腻,缠绵含蓄,婉丽淡雅。

晏殊:风格袭晚唐、五代词。存词130多首。《浣溪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醉翁。存词200余首。《蝶恋花》写闺怨;《踏沙行》写离愁别绪。

        晏几道、张先

二、柳永   原名三变,“柳七郎”。《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仁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自嘲“奉旨填词”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乐章集》212首

1、大量创作慢词,奠定慢词的地位;《雨霖铃》、《八声甘州》

2、拓展了词的题材;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多铺叙

4、雅俗兼备,以俗为主,开文人俚词一路。

三、秦观   字少游,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之一。词作90首,突出题材为“情”和“愁”

       《雀桥仙》歌颂牛郎织女的爱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踏沙行》(雾失楼台),又题“郴州旅舍”,写羁旅的痛苦和愤懑。

四、周邦彦   清真居士,大晟府提举官。北宋婉约词派的集大乘者,“词中老杜”。原有《清真集》,意义已佚,今存《片玉词》。

  1、搜求、审定并创制新调;

  2、继承和发展柳永慢词的铺叙、秦观词的清丽柔媚、含蓄婉曲手法。  《瑞龙吟》写怀旧之情。

第二节  南宋婉约词

  一、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精通音乐,能诗文,南宋婉约词的代表。词集《白石道人歌曲》,存词80多首。

          《扬州慢》追怀丧乱,感慨今昔。笔法精熟,含蓄蕴籍。

  二、吴文英(梦窗)和周密(草窗)  “二窗”

《梦窗词》收词340多首。内容狭窄;风格密丽质实。

      《八声甘州·灵岩陪内庾幕诸公游》记游、咏史、伤今、感慨熔为一炉。

           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抚今追昔,以比兴手法吊梅(即吊宋)。

  三、王沂孙(《眉妩·新月》)、张炎、史达祖      

第三节  李清照

一、身世生平  

济南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二安”;父李格非,著名学者;夫赵明诚,金石专家;翁赵挺之曾官至宰相。历经两宋,以“靖康之变”(1129)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二、创作  

诗词文都达到很高水准,但以词为最。仅存词三四十首,有《漱玉集》

  1、前期词  反映少女、少妇的生活及思想感情

         《如梦令》写闺情伤春:“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写暂别丈夫的愁思:“……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后期词  表现亡国之痛

         《声声慢》抒发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孤苦无依,忧患余生的巨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三、艺术特色

 1、婉约正宗,阴柔之美

         王士祯:“婉约以易安为宗”(《花草蒙拾》);沈谦:“男

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词别是一家。”(《词论》)

2、表现手法多样    移情、对比、化俗为雅

第二章  苏轼与豪放词派

第一节  豪放词概说

一、豪放词的特点(豪放,豪迈奔放之意):

1、创作视野较为开阔,多政治、历史题材,有风云气;

2、气象恢弘雄放;

3、喜用诗、文的手法、字法、句法,多用典 不拘守音律。有阳刚之美。有时失之平直,甚或涉于狂怪叫嚣。

二、豪放词的先驱

 1、敦煌曲子词中的豪放词  

        《望远行》:“少年将军佐圣朝,为国扫荡狂妖。弯弓如月射双雕,马蹄到处阵云消。    休寰海,罢刀,银鸾驾□上连霄。行人南北尽歌谣,莫把尧舜比今朝。”

         《生查子》、《望江南》

 2、中唐文人词 

         韦应物《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戴叔伦《调笑令》:“边草,边草,边草尽来春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3、北宋早期豪放词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处。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三、豪放词派的形成  北宋中期

第二节  苏轼

一、生平思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1067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三苏”(洵、辙)

        神宗用王安石变法,“乌台(御史台)诗案”;哲宗登基,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反变法,苏轼被重用。哲宗亲政,先后被贬惠州、琼州;1100,徽宗即位,宽赦北归。儒家思想为主导,也吸收道、佛思想。

二、词创作

        全能文学家;《东坡乐府》340多首。

 1、豪放词  忧国有民,伤时感世;咏史怀古,抒发襟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这是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刻画一个武艺高强,抱负远大的英雄形象,表明他效命国家的雄心壮志。

《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写周瑜的英雄业绩,抒发自己的报国之志和不遇之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幻想出尘又留恋人世,感伤离别又处以达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

 2、婉约词  《蝶恋花》感叹春光易逝,佳人难见:“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妻子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三、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1、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表现功能。

 2、提高了词的品位。  “诗言志,词言情”;“词是艳科”

 3、开创了豪放词风。  俞文豹《吹剑续录》: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4、推进了词的。促进了词与音乐的分离;普遍运用题序;推进了词调的发展,有自度曲,有首用。

第三章  辛弃疾和南宋爱国词派

第一节  辛弃疾

一、辛弃疾的生平思想

        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历经两宋,13岁北方沦陷,21岁组织抗金义军,后加入耿京的队伍,并劝说耿投奔南宋。南归后曾任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等职,42岁以后赋闲。坚毅开朗的性格,文武兼备,有满腔的爱国热情,主战派。

二、辛弃疾的词创作

        存词61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人之冠。有《稼轩长短句》四卷。

1、表现爱国情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上片赞扬了孙权、刘裕的英雄业绩,表现作者对前人的倾慕;下片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告诫统治着要吸取经验教训。最后以廉颇自比,表示抗敌报国之志至老不渝。

明杨慎《升庵词话》:“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感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抒发以英雄自许、以功名自期的雄心壮志。

 

2、反映农村景物和农民生活

 3、寄情山水

三、辛弃疾词的特点

 1、感情激烈,多慷慨激昂之声,有雄壮之美。

 2、题材广泛,与时代风云紧密结合,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

 3、善用典故和比兴。

 4、语言生动活泼,书面语和口头语任意驱谴,运用自如。

第二节  其他爱国词人

一、岳飞   

《满江红》是民族英雄人格的自我写照,抒发了驰骋疆场,驱除敌寇,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

二、张元干、张孝祥   

从苏轼到辛弃疾的过渡性词人。

        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表示对李纲的同情和钦敬,对投降派的愤慨;《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为送胡铨贬广东新兴而作,表达对爱国志士的敬意,和对投降派的控诉。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调)写出了中原沦陷区饱遭蹂躏的惨状、侵略者的飞扬跋扈,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词作“淋漓痛快,笔饱墨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宋无名氏《朝野拾记》载,张浚在酒席上读此词,深受感动而“罢席而入”。

三、辛派词人

 1、陆游   以诗名世,存词140多首,主体风格不十分突出,但有部分作品与辛弃疾相似。《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2、陈亮    浙江永康人,又称龙川先生,《龙川词》70多首。《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最著名,词为章森出使金朝而作,勉励他维护民族尊严。充满民族自豪赶和战胜敌人的信心。

3、刘克庄   福建莆田人,历任多种官职。江湖派重要诗人,词追踪辛弃疾,辛派词人中突出的一员。《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表达对故国的眷恋,对侵略着的仇恨和对投降着的不满。

4、刘过、刘辰翁、文天祥《沁阳春·题潮州张许二公庙》

文档

复习资料《唐诗宋词》 (1)

复习资料《唐诗宋词》上编唐诗研究绪论一、唐诗的成就1、数量之大,作者之多,前所未有(清)彭定求主编《全唐书》收录唐诗400多首,诗人2200多人。另《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1982年)搜集轶诗2000多首;王重民《补全唐诗拾遗》、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再辑数十首,目前能确认的唐诗约有55000首。2、各种诗体已臻成熟、完备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新乐府声律之说;格律诗(近体诗)的3、流派众多,风格丰富多彩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王孟诗派;高岑诗派;新乐府诗派4、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