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县令捕蝗
钱勰①任如皋②县令,会岁旱蝗发,而泰兴③令独绐dài郡将④云:“县界无蝗。”已而蝗大起。郡将诘之,令辞穷,乃言县本无蝗,盖自如皋飞来,乃檄⑤如皋请严捕蝗,无使侵邻境。穆得檄,辄书其纸尾报之曰:“蝗虫本是天灾,即非县令不才。既自敝邑飞去,却请贵县押来。”
(选自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注】①钱勰xié:宋朝人,字穆甫。②如皋:古地名,今江苏如皋县。③泰兴:古地名,今江苏泰兴县。④郡将:郡的长官。⑤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文化常识】谦称与尊称。在社会交际中,既有尊卑长幼的区别,又有人情礼貌的讲究,所以古今都存在谦称与尊称,而古人特别讲究这一套。上文末了说到“敝邑”与“贵县”,虽带戏谑,但用词上前者是谦称,后者属尊称。又,“鄙人”、“寒舍”、“陋室”、“犬子”等属谦称,而“阁下”、“令尊”、“令郎”、“贵府”等属尊称。
1、解释划线字词:(4分)
(1)会岁旱蝗发( ) (2)郡将诘之( )
2、翻译下列句子:(3分)
辄书其纸尾报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自敝邑飞去,却请贵县押来”巧妙回应了泰兴令的哪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话回答)
4、从泰兴令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识字馈浆
艾子①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人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②于田舍。有老父倚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老父怒,不与。执子返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③,通也当往。”通子见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明•陆灼《艾子后语》 )
【注】①艾子:作者为褒贬或讽喻现实而假托的战国时代的人物。 ②浆:解渴的薄酒。③达:通达事理。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弟子通、执二人从焉( ) (2)使执子乞浆于田舍( )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让执子再像刚才那样识“真”字,那么我将一口水也喝不到啊!
B.假如执子再像刚才那样识“真”字,那么我将一口水也喝不到啊!
C.让(通子)再像执子那样识“真”字,那么我将一口水也喝不到啊!
D.假如(通子)再像执子那样识“真”字,那么我将一口水也喝不到啊!
3.文中的“执”与“通”分别象征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两类人。(4分)
3
晋人好利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jué之,攫已,即去。市伯①随而索其直,晋人曰:“吾利火炽②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③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之者,晋人戟手④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且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何哂之有?”
【注】①市伯:管理市场的官吏、又译“店主”②火炽:旺盛,此指迫切③幸: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④戟手:竖起中指和食指如戟形,这是指骂人是侮辱人的动作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2分)
(1)皆若己所固有( ) (2)旁有哂之者( )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管理市场的跟随着晋人并索要那些被拿走的东西所值的钱。
B.管理市场的随着晋人去索要那些被拿走的东西所值的钱。
C.管理市场的跟随着晋人并向他索要钱财。
D. 管理市场的随着晋人去索要他的钱财。
3.文中具体表现晋人好利行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晋人认为自己与世人的区别在于:(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似晬儿①。脔②用火薰之,香可致远。常渊潜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③而取之。帘为疏目④,广袤数十寻⑤,两舟引张之,缒⑥以铁,下垂水底。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⑦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hǎi)之酷⑧,悲夫!
【注】①晬(zu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晬儿。②脔(luán):切成碎块的肉。③帘:指渔网。④疏目:指网中稀疏的小孔。⑤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⑥缒(zhuì);用绳子拴着东西从上往下送。⑦鬣(liè):鱼鳍。⑧用罹烹醢(hǎi)之酷:遭到烹煮和制成肉酱的灾祸。
1.解释加点词:(2分)
(1)颊张鬣舒( ) (2)致不可脱(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嘉鱼不能“悠然逝矣”,其原因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读了本文,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 寇准传》)
【注】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②严:敬重。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咏适自成都罢还 ( )(2)及准出陕 ( )
2、翻译下列句子:(3分)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咏让寇准读《霍光传》是想让他明白自己的不足在于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6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①庄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领袖,与楚王不同时,系寓言假托,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政乱兵弱( ) (2)臣患智之如目也( )
2.翻译下列句子(3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子为了劝谏楚王,将越比作________________,将楚比作______(2分)
4.从全文看,“自见之谓明”的“明”是________________意思。由本文而引申出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4分)
7
杨震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骘zhì闻其贤而辟①之,举茂才②,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注】①辟(bi):征召 ②茂才:秀才,意为才能优异,它是汉朝举荐人员的科目之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四迁荆州刺史( ) (2)谒见(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选项是( )(3分)
A.当他去东莱郡,路上经过昌邑,以前推举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
B.作为东莱郡太守,路上经过昌邑,以前推举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
C.当他去东莱郡,路上经过昌邑,所以推举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
D.作为东莱郡太守,路上经过昌邑,所以推举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
3.下列对画线的句子“而震志愈笃”中“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真正明白欧阳《尚书》 B、成为名副其实的“关西孔子”
C、安心教书生活 D、做一名百姓欢迎的官吏
4.杨震说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8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②,海外诗③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④,而人或谓之不韵⑤。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
【注】①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③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④气索:气短。⑤不韵:不雅。
1、解释文中加点字:(2分)
(1) 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2)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 )
2、翻译下列句子:(3分)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从三方面侧面写出了苏轼诗文的成就,请做概括(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诗文越禁传播越多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欧阳修是个________________ 的人。(2分)
答案:
1
1、(1)遇到 (2)责问 2、就在纸的尾部写了句话回复他说 3、县里原本没有蝗虫,这些蝗虫是跟随钱勰飞来的 4、做人不能推卸责任,犯了错误要及时的改正。
2
1、(1)跟随 (2)向 2、D 3、固执己见,单板而不知变通灵活聪明,懂得变通,顺应人意
3
1、(1)本来 (2)讥笑 2、A 3、遇物即攫jué之,攫已,即去。4、(1)世人贪图利益的程度比我厉害 (2)世人为了获取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的暗地进行,而我是光明正大的夺取
4
(1)舒展 (2)导致 2、如果以前碰到渔网就能够望而却步,就可以安然的离开了。 3、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⑦舒,钩著其目 4、要知难而退学会放弃。
5
1、(1)正赶上(2)等到 2、寇准不能明白他的意思,回去后,拿了《霍光传》读。3、不学无术4、寇准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等品质。
6
1.(1) (2)担忧 2.大王国家的政治凌乱软弱不在越国之下,您想要攻打越国,这个智慧就如同眼睛(看不到睫毛一样)。 3.眼能看到的百步之外的地方 睫毛 4. 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自知之明
7
1.(1)升迁 (2)拜访 2.A 3. C 4.要廉洁,要做到于心无愧,不能以为别人不知道就可以做不该做的事
8
1、(1)说,谈论 (2)就,于是 2、这个时候朝廷即使曾经禁止阅读他的诗文,赏赐的钱财增加到了八十万 3、(1)欧阳修对他的喜爱与高度评价 (3)读书人都认为读苏轼诗文是高雅的,增加底气的行为。 4、胸襟开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