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鲁施氏有二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10:12:27
文档

《鲁施氏有二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推荐度:
导读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  , 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注)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5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羡/施氏之有    B.孟氏/之一子之秦

C.当今/诸侯力争    D.遂/宫而放之

5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

②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

5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54.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51.    B    

52.    通“返”,返回;生气,发怒    

53.    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    

54.    ①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②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③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④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解析】

【分析】

参考译文:

    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兵法。爱学术的儿子用文学之道去求得齐侯任用,齐侯接纳了他,让他做诸位公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用以武强国的方法向楚王求职,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俸禄让他们家里发了财,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迫,对施家的富有很羡慕,因此便跟随施氏请教升官发财的窍门。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孟氏的儿子便一个跑到秦国去,以学术去向秦王寻求官职,秦王说:“如今各诸侯国靠武力争霸,他们所努力从事的是练兵和聚粮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这无异于亡国之道。”结果将他处以宫刑,驱逐出境。孟氏的另一个儿子跑到卫国,用兵法来求得卫侯任用,卫侯说:“我的国家是个弱小的国家,而又夹在大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果依靠用兵的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别的国家去,对我的后患可不小。”于是将孟氏的这个儿子砍了脚再送回鲁国。孟氏的两个儿子回来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着胸来责骂施氏。施氏说:“凡事抓住了时机便会发达,错过机会便会招致灭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因为你们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现在天下的每个道理没有总是对的,每件事物也没有总是错的。那些以前有用的(道理),现在或许被抛弃了;现在所抛弃的道理,以后或许会被用到。现在的有用和没用,是没有一定的对错(没有绝对的)。”孟氏父子听了他的话心中的疑惑解除没有一点生气之色,说:“我们知道了,你不要再说了。”

51.B应这样停顿:孟氏之一子/之秦,“孟氏之一子”作主语,“之秦”作谓语,所以在“之”的前面停顿。故B错误。

5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此题“反 ”通“返”,返回;“愠”生气,发怒的意思。

5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其,代词,他的;之,到;以,用;法,兵法;句子翻译为: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

54.本题考查文本主旨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必须从故事入手,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阅读文章,根据第一段中施氏二子的做法可知,他们在游说诸侯国君主时能看清对象,适应诸侯君主的需要,所以取得成功。再阅读第二段中孟氏二子的做法,可知他们机械地​照搬别人的经验,不懂得因时而变,灵活变通,所以失败。从施氏二子与孟氏二子的不同遭遇,可以看出抓住时机,见机行事,灵活地处理问题,才算聪明。从孟氏二子的经历来看,他们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不能灵活地审时度势,机械地照搬他人现成的方法,结果事与愿违。也可以说,我们做事情要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不能生搬别人的经验。

文档

《鲁施氏有二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