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答案解析
第I卷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其中提出“为政以德”“齐之以礼”思想的是儒家思想家孔子,故B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实行主义集权;孙武是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孙子兵法》以阐述其军事思想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C,D三项排除。
【考点】百家争鸣。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设三公九卿,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A项正确。秦朝时期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军机大臣是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设立后出现的官职;秦朝太尉掌管军事,均与题干所述监察职能不符,B,C,D,三项排除。
【考点】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D项正确。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与明朝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均属于农业科学著作;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属于药物学著作,均与题意不符,A,B,C三项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巨著。
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的目的并未达到,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所述事件均属于五四运动时期取得的重要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五四运动。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后《青年杂志》改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中心转移到北京,《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故D项正确。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和梁启超等人创办的《时务报》均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A,B,C三项报纸均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
【考点】新文化运动。
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近代中国实业派的代表人物,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张,创办了一系列企业,如大生纱厂等,故B项正确。“自强求富”“师夷长技”属于洋务派的观点,汉阳铁厂是张之洞于10年创办的洋务企业,A,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维新变法”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与主张,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张謇。
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④⑤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A,B,D三项排除。【考点】三大改造。
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东军区海军是中国人民建立的第一支人民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是海军东海舰队的前身,故C项正确,D项排除。北海舰队前身为华东海军支队;南海舰队的前身是中国人民中南军区海军,成立于1949年12月,A,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故A项正确。狮身人面像属于古埃及文明,种姓制度属于古印度文明,司母戊鼎属于中国古代文明,B,C,D三项均与古巴比伦文明无关,排除。
【考点】世界文明古国。
1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真正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美洲新被发现,西欧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黑奴贸易与早期的殖民掠夺,西欧资本主义获得了资本原始积累,海外殖民地也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工业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②③④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通过海外殖民并不能解决技术问题,①不符合史实,A,C,D三项排除。
【考点】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1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868年起,日本明治开始实行一系列社会变革,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其措施包括在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集权;在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海军;在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1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全理事会成立于1946年1月13日,其成立时二战已经结束,故A 项不是二战胜利的原因,但符合题意。雅尔塔会议是美、英、苏三国在1945年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关键性首脑会议,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于1942年1月,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1937年9月,公布了党提交了《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而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B,C,D三项均属于二战胜利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
13.【答案】(1)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2)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3)1912年;袁世凯。
(4)民主与科学;
由学习技术(或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
【解析】(1)“主张”,根据材料一“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成功后,于1912年1月1日资产阶级派建立了中华。第二小问,辛亥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4)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以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挽救中国,故文中的“两位先生”是指民主与科学。第二小问“规律”,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的变革。
【考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新文化运动。
14.【答案】(1)《权利法案》;英国逐渐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2)《宣言》。人生来是自由的;权力上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三权分立的具体内容: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最高掌握国家的司法大权。【解析】(1)第一小问“法律文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出自于16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第二小问“意义”,该文献的颁布了国王的权力,使英国的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2)第一小问“法律文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出自于法国大时期颁布的《宣言》。第二小问“思想主张”,根据材料内容,可从人生而自由、权力上是平等的、主权在民等角度概括作答。(3)“具体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三权分立具体内容指的是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掌握国家司法大权。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法国大,美国三权分立。
三、综合问答题
15.【答案】(1)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
(2)图1:耕作;图2:灌溉。
(3)科举制度;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或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制度。(4)玄奘;《大唐西域记》。
【解析】(1)“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等措施有关。
(2)“用途”,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用于耕作的曲辕犁,图2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用于灌溉的高转筒车。
(3)第一小问“选官制度”,根据材料三中“金榜”“《及第谣》”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反映了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第二小问“贡献”,唐太宗时期增加了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期创立了殿试制度。
(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主人公为唐朝高僧玄奘。第二小问“著作”,玄奘回国之后,由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而成的著作为《大唐西域记》。
【考点】唐朝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唐朝时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科举制,玄奘西行。
16.【答案】(1)阿拉伯国家是历史上丝路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和缔造者之一,阿拉伯国家身处“一带一路”交会地带。
(2)日本不能正视历史问题,否认南京大罪行。
(3)问题或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1)根据材料一“作为历史上丝路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和缔造者之一,阿拉伯国家身处‘一带一路’交互地带”等角度作答。
(2)“主要问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日本不正视历史,否认南京大,右翼势力膨胀等角度作答。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主要针对的是问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当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这两份公报是关于问题美国应该信守的承诺。
(4)“根本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的民族与国家;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角度作答。
【考点】阿拉伯地区对于“一带一路”的重要地位,阻碍当今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中美关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