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业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其产业范围几乎涵盖了社会经济的各行各业,对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山县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充分论证,科学定位的基础上,确立了建设生态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目标的制定,把旅游从单一产业的发展提升到县域经济发展主体战略的高度,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放远眼光,拓宽思路,跳出旅游抓旅游,站在全新的高度来谋划旅游产业的发展,树立和实践大旅游发展理念。
大旅游发展理念是指不能把旅游仅仅看成是旅游观光、游览,不能把旅游仅仅看作是旅游部门的事,不能就旅游讲旅游,也不能局限于某一景区、景点来谈旅游,而是要充分看到旅游业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加强旅游业和文化、商业、交通、城建、土地等各行各业的沟通和协调,从整个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整体规划的角度来策划和发展旅游业。这一全新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建设生态旅游强县的思想先导。对大旅游理念的认识程度,与我们建设生态旅游强县的战略目标息息相关。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必须在思想上确立三个观念
一要确立抓旅游就是促开放的观念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开放行为,良好的旅游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良好的开放环境。方山地处内陆山区,地域条件的局限使方山封闭落后,旅游业大进大出的特点,能够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是引进先进思想、先进管理和先进技术的大通道,是我县同外界信息交流的大平台,也是商品交换,资金流通的重要媒介。我县从2001年以来共接待全国各地游客10余万人,在给旅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好比为方山县送出了10万张活名片,对扩大我县与外界的联系,改变地缘劣势,提高方山知名度,扩大开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确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的观念
旅游业被称为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产业、引爆产业,发展旅游业不仅直接牵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影响国民经济中的数个相关部门。开发一个景点,建成一个景区,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已成为许多地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成功路子。我县北武当山和神龙沟两大景区开发以来,先后建成开通了峪横路、积云路、北武当山环形路三条旅游公路。景区周边覆盖了无线通信网络、铺设了有线电视光纤。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在破解旅游产业制约瓶颈的同时,也为景区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带动了当地交通运输业、信息服务业、商贸业、服务业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三是确立抓旅游就是调结构的观念
旅游业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而且对经济结构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县一产脆弱,二产落后,三产不足的产业结构格局,更应重视发展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三产之间的优化。带动农业向观光农业、庄园式农业转型。引导工业向清洁、环保型生态观光工业转型。促使第三产业扩大规模、提高服务质量。目前,我县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已达5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达到1600余人,这些人员大部门来源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县城和景区范围内餐饮、娱乐业商铺已达到200余家,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的服务业网络。旅游产业对我县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已初步显现。
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必须在实践中做到五个推进
一是推进产业联动
农业方面:依托我县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实施农业战略转型,发展观光农业、庄园农业。在神龙沟、北武当山景区周边集中力量培养几个农业旅游专业村。推出农家乐、田园风光、农家生活体验等旅游项目。抓住国家植树、种草等项目的有利时机,大力抓好景区内退耕还林还草、旅游路绿化美化。同时,引导农民经纪人开发小杂粮、无公害土豆、野山珍等旅游农业产品,提高农业旅游附加值。工业方面:依托大武工业园区,加大园区绿化、美化、亮化力度,以煤焦企业生产流程、生产设施、厂区环境和企业文化为资源,建成集工业生产、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园林式工业型旅游观光景点。推出煤焦生产体验游、煤矿井下游等工业旅游项目。第三产业方面:要在 “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创造发展空间,以县城为重点,完善旅游接待设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着力打造旅游城市。文化旅游方面,充分挖掘方山民情风俗,推出三弦书、晋剧表演、二人台等地方风情文化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内涵。
二是推进区域联合
首先是宣传上的联合。与临县碛口黄河古镇游、交城庞泉沟原始生态游、汾阳酒文化游、兴县胜地红色旅游等周边县市景点景区有序串连,集中力量,共同出资,重点宣传旅游线路,打破各自为阵,单兵作战的局面,形成以线带点,点线共荣的旅游宣传新模式。其次是交通上的联合。太佳线、峪横路、积云路、祁方线三条等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209国道改造升级已提上议事日程,吕梁飞机厂建设项目已列入全市十一五规划,有望落户方山。我县已成为吕梁与外界连接的交通枢纽,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巩固市内旅游市场的同时,向省内、国内市场进军,力争形成以方山为中心,连接吕梁,辐射山西、陕西、内蒙等省区的核心旅游圈。再次是资源上的联合。对庞泉沟、云顶山等跨行政区域的景点,应尽快成立间的协调议事组织,本着阁置权属、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的原则,采取参股、控股、兼并、联营、组织专业化协作等各种形式开展联合,形成跨区域、集约化、网络化的旅游产业开发新格局。
三是推进部门协调
旅游产业开发领导组要切实行使职能,采用定期不定期召开工作汇报会、现场办公会等多种形式统筹解决旅游开发中的各种矛盾。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作,在资金安排、土地审批、项目实施等方面为我县的旅游开发实行倾斜,积极主动为全县旅游开发提供服务。各景区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并力争把旅游工作将列入年终责任制考核范围,进行量化考核,对协调不力,支持力度不够,干扰破坏旅游开发的部门实行一票否决。
四是推进多元引资
要以县委、名义制定出台专门的旅游招商引资优惠和具体的实施办法,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在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和文物古迹的前提下,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准入条件,采取包括出让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合资、独资、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等方式在内的一切手段,鼓励外资、国有企业、民营经济、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开发旅游业,形成多元化投资的旅游开发新机制。同时,要对引进来的投资商,加大支持力度,及时解决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以真心换诚心,引进来留得住,使外商想投资想办事,真正为方山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五是推进环境优化
首先要优化环境。新闻部门要站在全局利益的高度多做正面宣传,对有损方山旅游形象的新闻报道要严格把关,努力维护方山旅游的品牌形象。其次要优化环境。在严格执行国家的前提下,灵活地理解、掌握、运用,采取更多灵活有效,符合方山实际的措施。同时,要建立激励。对为我县旅游开发工作做出特殊贡献的干部群众,要予以表彰奖励,最大限度地给予政治上、经济上的鼓励。对阻碍破坏干扰旅游开发的领导干部及时采取组织措施,对于故意制造事端的不法行为给予有力制裁。三是优化景区周边环境。对严重污染旅游景区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对因建设而毁坏的生态植被,要加快恢复进度;对景区内乱建、乱贴、乱挂的房屋、广告等有损景区形象的违法违规附属物,要加予以清除;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非法经营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真正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主攻主体战略不放松、人人齐上阵、事事开绿灯的良好氛围。
总之,大旅游发展理念的树立和实践是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我们建设生态旅游强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做为一项战略任务,切实抓在手上,落在实处,方山才能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建设生态旅游强县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